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研究

2019-05-13 02:00张夏晓
法制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大学生

张夏晓

摘 要: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之一,法治精神培育意义重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法治精神,对实现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有着促进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探索研究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分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目前法治精神培育的挑战,提出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力量。

关键词: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065-02

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群体对我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心认同,提升对我国法治精神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进而逐渐增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厚情感、坚定信念和内心信仰[1]。是新形势下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道德准则。

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电信网络诈骗、不良网络借贷、抄袭剽窃学术不端等事件发生,大学生求职就业上当被骗,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引发全社会关注。大学生法律知识较为缺乏、法律运用能力不足,法治信仰部分缺失,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有利于普及强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虽然两者在作用、范围、领域上存在差异,但从内在逻辑来看联系密切,具有一致性。

(一)价值取向方面,大学生法治精神蕴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重要组成部分。遵守规则,完善自身道德品质,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是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二)功能方面,他们都是大学育人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基础,是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不断完善自我所必须的。

(三)思想渊源方面,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二者提供精神源泉,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法家思想重视法制,强调依法治国,均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

(四)目标方面,道德层面上,诚信友善,重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强调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法律层面上,诚实守信也是民法中的重要原则。平等、公正、民主是人们内心的呼唤渴望,也是法治建设的目标。二者结合,德法兼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共同致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法治内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是其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是它的实现载体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法治建设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民众素质普遍提高。法治精神引领大学生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共识为法治精神的培育打下坚实基础。新时代为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提供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辩证看待面临的挑战。

(一)法治建设不完善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法治精神缺乏又制约其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法治教育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较低,对于大学中非法学专业的广大学生群体来讲,法治教育环节主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中得以呈现,大班教学、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等,效果差强人意。

(三)客观上法律知识繁琐枯燥,内容复杂难懂,多元文化冲击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培育积极性的发挥。主观上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欠缺,自律性有待加强,制约大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三、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路径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2]。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过程中,要做的入耳入脑入心,法治精神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信仰,从学生角度来说有利于维护其切身正当利益,从社会角度来说有利于全社会遵法守法。

(一)重视法治精神培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影响学生的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学习和获得的主要途径。首先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完善法律知识呈现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治理论的学习入耳、入脑、入心,培养具备法治素养的大学生后备力量。其次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改革,传播正能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价值,教学须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鼓励学生互动参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育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改变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另外,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教学,发掘整合多种资源,助力法治教育。

(二)注重法治实践教育,推进学生知行合一课堂学习之外,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系列活动,如组织学生旁观庭审,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根据专业情况选择案例举行“模拟法庭”活动、校园辩论会、开展法治讲座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对法律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在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自我管理中,重视规则和制度建设,强调公正、平等、秩序、规则、自由等法治精神。

(三)依法治校,营造高校法治信仰培育的良好校园环境校园的法治环境与学生个人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发挥环境育人的正面作用。大学校园重视法治宣传学习,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規则体系,教师学生熟知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例如在竞选班委、评选奖学金助学金等和学生利息相关的事项中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扩大学生参与,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法治精神的内涵,做到懂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弘扬法律文化,强化法治价值认同,创建良好的现代法治文化氛围认真发掘和总结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先进性内容,如公平正义、平等思想、德治与法治互补、爱国报国、仁爱精神、诚信精神、廉洁精神、修身养性、自省自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等,在文化精神传播中,弘扬法律精神,增强学生对良法的内心认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积极探究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要做到时间和过程统一,范围和状态统一,作用和效果统一,使命和责任统一,感情和行动统一。这也是从法治教育角度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大学生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主动积极学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自身利益,做向上向善好公民。

[ 参 考 文 献 ]

[1]左高山,涂亦嘉.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4):37-42.

[2]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3][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公丕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法治篇[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大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之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