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9-05-13 10:24韦莉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0期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能够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更多有担当、有本领、有理想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校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实践,积极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并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所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发挥各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教师的育人职责。基于此,文章以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对象,着力对课程思政推行和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究,从而为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提供有效地支撑。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现状;解决对策

一、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核心问题的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建设

社会多元化的复杂环境,给思政教育带来了众多的挑战和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工作,强调指出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功能,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和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这十多年来高校思政工作的改进创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和关心。这也给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各大高校应该深入围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即在专业课程中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并课程改革为目标,树立“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从而在课堂中发挥出育人的功效,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自我的完善。

(二)课程思政的问题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面临了重大的挑战和给予。同时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变革的同时,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接受和领略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则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例如:站在教育理念的角度上分析,如何正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微妙关系;在教学方式的角度上分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思政教育知识;在教师培养的角度上,教师能力和道德素养相对较低,并不能引导和发挥育人的功能;在管理上,如何让思政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并发挥各学科相互协作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课程思政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1)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有待落实。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扔处于探索阶段,其并没有发挥课程育人理念。专业课程课程中,学生在学习的阶段面对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学习成绩,而对于思政的学习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同理念的影响,从而产生更多不同的价值理念,其政治认同感和价值认同感相对薄弱,给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行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专业课堂的教学环境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于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就显得非常困难。

(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亟须提升。在学科建设中,高校思政课程并没有受到高校教师、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影响,使思政教育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并没有过多重视思政教育。首先,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德育的传授;其次,师资队伍的缺乏。很多教师没有接受社会的实践,而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或者过于采用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得到情感上的培养。这就完善不能发挥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

(3)课程思政体制建设的不够健全。高效的管理体制的构建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无论是专业的教师还是思政教师,会受到课时的约束和评职称、课程安排设计等任务而忽略思政教育的传授。尤其是一些无法得到公平对待的教师,在评职称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这就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对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缺少了一些主动性,使得思政教育得不到全面的推进。又如:在管理上,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职能分布分散等,使得各个学科和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性较小,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和工作任务的增多。

二、课程思政推行的解决思路

(一)落实创新的课程思政理念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受到了很多外来的教育理念。这对于全面构建课程思政发挥着不良的影响。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使得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等产生了很多的差异,特别是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不良的信息传递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因此,首先坚决抵制错误和落后的社会思潮,需要高校和教师积极确立正确和先进的社会思潮,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发挥育人功能,培养更多素质高、学习高、品德高的应用型人才。最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自身的上进心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板报中描写或者涂鸦一些正能量的词语、开展各项思政辩论会、举办特色的展览和主题讲座等,让学生在优美的课堂环境中,激发对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这几个方面的落实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从教学模式上讲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以教师为导向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直接灌输的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中并不能激发起对于思政的学习。因此,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就显得尤為重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出发点,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转变,从整体上的“直接灌输”转变为因人而异的“滴灌策略”。即不仅仅重视知识的传输,更加重视思政教育,运用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的言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教学程序上讲,应该从课程内逐渐延伸到课程外,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思政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丰富自身学校思政资源不足的现象。

最后,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即合作学习、小组互动学习等。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与教师的友好沟通。鼓励教师在言传身教中实现立德树人。并通过课堂的互动、答辩、小组讨论等,增加自身的学识和阅历,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学生的心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接受思政教育,提升自身的全面素养。

(三)完善课程思政管理机制

第一,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不断完善教学队伍,进行专题培训工作,让教师在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更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第二,在制度保障方面,要落实随堂听课的制度,并加强高校教学监督,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在评选的过程中,设立优秀教学奖等奖项,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发挥向导的作用,加大就业或者升学的指导,减少学生由于就业而产生的压力,影响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第四,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极大的发挥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1):112-120.

[2] 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3]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64-69.

基金项目:课题号: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广东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研究”(2018JKDY08)。

作者简介:韦莉莉(1978-),汉族,辽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