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0背景下建筑城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5-13 10:24郭艳荣张俊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创新

郭艳荣 张俊伟

摘 要:知识社会创新2.0以开放创新、大众创业为特点,在此时代背景下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在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创新决定了建筑城规专业教学质量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建筑、规划领域和教育行业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建筑城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为核心,构建了创新2.0背景下建筑城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包括高校教学体系、校企实践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三大体系。以校内教学为基础、校企实践教学为关键、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对建筑城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进行构建。

关键词:建筑城规;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学体系

一、创新2.0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形态特征和教育改革背景

我国在经历了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之后,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向低碳、生态、高效的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再借由与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推动知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社會发展的核心和主要驱动力,是一个大众创新和开放创新为常态的社会形态。创新2.0则指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民主和开放的创新形态。创新2.0相比于传统实验室高端技术创新,更侧重于以“草根”民众为创新主体,以用户的需求为主要创新方向,即“创新来源于生产活动”。

在知识社会创新2.0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方向——将过去高校与企业的垂直合作演变为既水平又垂直的合作方式,即让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阶段就参与企业生产时间,提前认知并参与本专业生产实践,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创新创业可能性,所以建筑城规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

二、建筑城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建筑规划专业作为创造性非常强的两个学科,在专业教学内容、方法和特点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其人才培养特点也具有明显的特点:

(1)人才培养的强实践性和操作性。

(2)工程项目的强应用性。

(3)针对不用项目用户的强创新性。

(4)社会、行业、技术发展的强变化性。

(5)专业特点铸就的强社会责任性。

在知识社会创新2.0和生态文明背景下,建筑规划行业面临转型,建筑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尤其需要提高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和建筑的发展趋势。

三、创新2.0背景下建筑城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架构

在创新2.0背景下,“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中,除了强调校企既水平又垂直的合作方式,更强调这种育人机制能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将专业知识的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深度融合。文章将根据近几年本校建筑城规专业在信息技术支撑和协同育人机制下改革创新尝试总结归纳,提炼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架构。

(一)建筑城规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整体架构

通过近年建筑城规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已经初步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整个教学体系架构包括三个子体系: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的改革调适为支撑的专业教—学—研—创教学体系;以企业合作、实践基地、设计竞赛、社会实践、协会互动等的丰富填充为创新的校企产—学—竟—研实践体系;以政府政策、教务管理、配套制度等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在三个子体系中,专业教学体系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校企实践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全过程交互穿插,是专业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技能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而保障体系则是为前两个子体系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确保体系架构得以实施。

(二)建筑城规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大子体系

(1)高校教—学—研—创教学体系

建筑城规专业创新教学体系中,将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更新行业最新技术、建筑设计和城乡建设最新理念和动态,结合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科研活动,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深入思考并用于解决设计实践和社会问题;在创新2.0众创时代,引导学生在大学接受通识和专业教育基础上创新创业;在教学方法上引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互联网+教学”,如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慕课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计划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它将校内课程教学、社会调查、设计实践、科研、竞赛、创新创业等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实现最优配置;在师资建设方面则采取教师“双师”(工程师和教师)制度、教师带队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企业项目合作、成立科研团队和工作室、与相关教育联盟研讨专业教学、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等方式组建应用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2)校企产—学—竟—研实践体系

在该体系中,利用与企业合作签署教育实践基地、实习招聘信息、学生自主、教师资源等渠道为学生建立产学研信息共享平台,以满足教学计划的实习环节和寒暑假期自主实习环节的实践需要。与政府、协会、组织、相关专业企业以及校内相关专业间举办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如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景观设计竞赛、建筑构成设计竞赛、城市设计竞赛、测绘大赛、BIM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等,参与四川省土木协会优秀毕业设计评选,组织等提高设计水平和深度。创新创业大赛主要是参与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组织学生形成科研团队,在不同教学阶段课程设置课题研究、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科研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城乡社会调查研究、“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3)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强有力的推动和保护无疑是人才培养体系得以完善的有力保障,高校配套政策和制度则直接影响本校的教学改革,如对带领学生团队参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设计竞赛、大学生科研的教师工作量纳入绩效和职称评定。学校教务在学分政策、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科研竞赛等方面予以学分认证和证书激励,并成立教学督导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质量监控。

四、结语

通过引入“互联网+教学”、设计竞赛、创新创业课程进入传统建筑规划教学体系,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充实传统建筑规划教学方法,校企合作、“产学研”、社会实践等实践机制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机会并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政府和学校政策保护,教务为创新教学的部分予以学分认证和证书激励。且经过近年的教学改革尝试,形成相对完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艳荣,张俊伟.基于状态回声网络模型的建筑规划类专业教学效果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57-161.

[2] 段丽华.国外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驱动机制——以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为分析框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5:82-90.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8年校级课题“应用型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创新2.0背景下建筑城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2018JCKY002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