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9-05-13 10:24李礼张欣雨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意识

李礼 张欣雨

摘 要:通过对广西科技大学各年级各专业的在校贫困生受感恩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在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根据目前感恩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正确引导在校贫困生建立正确受助心理的各项措施,以期对我国在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的实效性有所启示。

关键词: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感恩教育

高校贫困生作为校园中的受资助群体,与普通大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通过了解和分析贫困生的感恩意识状况,实现对贫困生感恩意识的有效引导,对于促进贫困生树立健康的受资助态度,培养正确的感恩心理具有一定实际意义。近年来,在国家不断加大资助力度的同时,各地方高校却出现了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失等现象。为此,本文对在校贫困生受感恩教育的情况进行研究,为更加切实了解地方高校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开展情况,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展各项资助工作的措施。本文研究中的贫困生是指在所在学校的建档立卡学生。

一、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广西科技大学的在校贫困生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以及高校感恩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 随机选取校内210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通过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参与调查,问卷共发放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样本率95.24%。其中,男生126人,占比63%;女生74人,占比37%。大一新生35人,占比17.5%;大二学生49人,占比24.5%;大三学生87人,占比43.5%;大四学生29人,占比14.5%。有68.31%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来自农村,34.06%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来自城镇。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贫困生自身基本情况

图1数据表明,调查的学生中月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下的人数为44人,占比22%,在1000-1500元的人数最多,达到82人,占比41%,在1500-2000元支出的人数为62人,占比31%,月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人数最少,200人中仅有12人,占比6%。目前我校贫困生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基本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贫困生人群中攀比消费、盲目奢侈虚荣的现象还是不显著的。

(二) 贫困生对所受资助的态度

由图2可知,在对资助的态度上,有76人对受到资助感到多少有些自卑,无法在同学与朋友面前抬起头来,占总人数的38%;87人对于受到的资助心存感激,占比43.5%,并且心存报答之情,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有机会报答祖国与社会。另外,家庭条件导致家庭教育与社会感恩意识不完善,多少也是导致学生萌生此想法的原因之一。在学生中存在这种想法,明显反映出当下受资助大学生在诚信与感恩方面的道德缺失情况依然存在,对受资助大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依然是高校资助工作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落实与贯彻与感恩教育相关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另外,据图3数据显示,在面对由于資助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时,有大约56%的学生在资助过程中遇到负面情绪时会选择向家人倾诉,43.5%的受资助学生选择会向身边亲近的朋友倾诉,另外47.5%的学生会向亲近的长辈与老师倾诉,12%的学生选择向网络诉说自己的情绪,还有37%的学生在遇到负面情绪时,会选择不对外人说起,而是自己处理与面对遇到的负面情绪,这对于在发现与应对大学生在受资助期间的心理健康控制很不利,当受资助对象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如若无法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排解与倾诉,在外界很难发现的前提下,处理此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就会变得更困难。

三、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的特点

(一)部分有较强的感恩意识,但现阶段能力有限

调查发现,在受调查的学生对象当中,对于是否对受资助表达过感激之情,仅有6%的受资助学生表示付出过实际行动。尽管有43%的学生表示有过类似的想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做出实际行动,而剩下的学生中,40%表示并没有想过类似的问题,11%表示对于所受资助通过行动来表达感激之情为不必要之举。在校学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尚不具备谋生与回报社会的能力,并且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等各种原因,起点较低,在目前这个时期的确较难实现对资助有何感激的实际行动,尽管有大部分学生心怀感激,也只能先锻炼自身,提升自身能力,为日后报答社会尽一份力,而这其中依然有约11%的学生认为表达感激属多余之举,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依然存在感恩意识缺失、与感恩有关的观念淡薄,以及校方相关教育活动落实地不够具体等问题。

(二)资助对学生所起作用呈现两极化

在认为资助有何帮助的问题上,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3%的学生认为资助显著改善了自己目前的生活,另外61.5%的受资助学生认为资助让自己找回了原本的自信,而有57.5%的学生觉得资助使自己拥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74.5%的学生认为资助有效的减轻了自己家中的负担。另外,11.5%的学生觉得资助对自己的并没有过多帮助,37%的学生觉得资助让自己过上了从未有的生活。

同样是受资助人群中,却出现了明显趋向两极分化的调查结果,种种数据表明,对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问题还需要从受资助学生具体个人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定向解决,实现感恩教育的精准化。

(三)感恩教育覆盖广,大型教育活动欠缺

调查发现,仅有12人未曾参加过与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有关的活动,仅占总人数的6%。在开展与呼吁同学参加感恩教育活动等方面,校方做到了对受资助学生基本上全覆盖,对于资助后续的感恩诚信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为培养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报恩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后续加深学生们的感恩意识奠定了有利基础。

而对于参加的活动主要由那一级单位举办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表示参加地最多的是院级举办的感恩教育活动,其次便是由党支部举办,侧面反映出班级与校级举办的活动没有前两个单位多,也说明校方在开展校内大型诚信感恩教育活动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四)感恩教育形式创新乏力,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感恩教育的主要形式上,学生参加得最多的是访谈、讲座类活动,占总人数的73.5%,其次是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约有37%的学生参加过,而其他诸如素质拓展活动、走访与谈话类型的活动则少有人参加。一方面,学生对于参加此类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校方以及各级单位在对后续感恩教育工作开展的形式依然较为单一,在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方面创新力度不够,难以真正教育与吸引学生。而是更多地选择开展讲座之类的缺乏互动性的活动,只是老师或专家单方面的讲授,讲课效果与教育力度并不十分理想。

四、正确引导高校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

(一)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实现思想素质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高校应更加重视“德育”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将其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将被资助学生打造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不过分依赖于目前所获的帮助。同时,应努力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 加大开展各类资助感恩教育类活动的力度,营造更好的感恩教育氛围,让同学们也有更加大的动力接受各类感恩教育活动。

(二)创新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面对当前校内感恩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需要校方加大教育形式的创新力度,努力开展更多形式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人际中体验,以此来培养、提高大学生一些必要的道德情感能力,如道德敏感性、移情力、反应力等。通过将感恩教育活动具体化、多样化,提升学生受感恩教育的积极性。

通过与新兴流媒体平台合作,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故事讲述、道德传承等形式使受资助学生感同身受,实现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落实。

(三)摆脱心理贫困,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使大学生树立感恩思想观念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经济困难的受资助学生能在实践中努力践行自己的感恩之心。因此,要实现贫困学生的知行合一,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加强受资助大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提升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前面提高 ,使其更易于接受现有的感恩教育培养,并且通过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使其具有主流的思维模式,不易产生不正当或不适宜的想法。并且通过对其进行传统美德的熏陶,使其将外在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所思所想,实现思想的全面提升。

其次,应当使感恩教育与品德诚信教育实现有机结合,丰富感恩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感恩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校内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感恩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受资助学生对于父母与家庭以及社会的感恩之情。而道德诚信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使之有一个更加完备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系,使之有个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两方面的教育,使受资助的学生实现从摆脱“家庭经济困难”到彻底摆脱“精神贫穷”的实质性改变,通过对学生心理世界的建构,真正意义上的使受助学生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赵奕,潘球武.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诚信感恩教育研究——以XX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18(21):178+180.

[2] 刘曈.基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学生感恩教育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No.491,16-17.

[3] 曾振华.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中全程化感恩教育探究[J].教育观察,2018(7),26-27+30.

[4] 陈思宇.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05-106.

[5] 孟飛,郭芹.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2,No.331,83-85.

基金项目:论文为2013年度广西科技大学学生资助工作专项课题《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研究——对广西科技大学的调查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礼(1980- ),女,湖南娄底市人,副研究员、硕士,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张欣雨(1998- ),女,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