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身段走边的运用与教学分析

2019-05-15 11:02杨伟文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戏曲运用

杨伟文

摘要: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者只有走进角色的内心、把控角色的灵魂,通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扎实的表演基本功来展示一个个戏曲人物,才能展现出戏曲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戏曲表演对身段形态的呈现尤为重要,不同形体语言中,身段的表现都独具魅力,拥有独特的风格。对于戏曲教学来说,身段走边是重点课题,也是加强学员实践应用的重要训练部分。

关键词:戏曲   身段走边   运用   教学分析

“走边”是戏曲表演术语,也是戏曲表演程式和套路中非常有讲究的一个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身段走边的运用是非常难把控的一个动作习惯。因为大部分戏曲表演都要求表演者拥有扎实的腿功、腰功和身段修为,每个眼神动作、每一次高难度动作,都透露着学员身段走边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此,笔者从戏曲身段走边的运用表现及教学方法入手,探究了应从哪些角度和方向深入推进身段走边的教学。

一、戏曲身段走边的表现形式

身段走边主要有响边和哑边两种表现形式,在训练中要求学员拥有扎实的体力,并且能够与既定动作的标准要求相符,在连串的“身段”动作后完成表演。其具体表现如下:

1.响边

响边是指用锣鼓伴奏,并且配有规定锣鼓点及特定身段的表演程式。响边中包含多个技巧动作,“小锣四击头”出场,后通过跨右腿,踢旁腿,推掌,翻身,正、反云手相互转呈接转,攥拳亮相等多个动作拼接完成,也会根据人物的表现特征增加飞腿、空中转身等高难度动作。响边对人物形体的基础动作、动作技巧及动作标准的要求很高,除了完成在相对固定线路的动作之外,学员还要把握好动作的节奏,使之能够与锣鼓伴奏相契合。

2.哑边

哑边是身段走边另外一种表演形式,与响边不同,它没有伴奏音乐,而是仅用轻击堂鼓的方式来配合动作表演。哑边的表演动作也富含多个高难度的动作,如圈旋子、飞脚、做拳等,这些动作程式配合左腿踢腿、右手打脚面,踢丁字带等动作,可以呈现多种戏曲表演风格的人物形态。如某些戏曲人物是武将,戏曲武打是演员运用成熟的功夫,依靠连贯地形体动作展现侦察、潜行的行动状态,这种风格的身段走边通常运用哑边的方式来展现。

二、戏曲身段走边的教学分析

1.教学背景研究与分析

戏曲表演的教学需要从多个层面渗透和展开。如在教学响边和哑边时,很多学员都能够掌握基础的动作要求和标准,但是在做连贯动作的时候,经常出现“气力跟不上”这一问题。因为学员不具备舞台表演的经验和实力,所以在身段走边表演时,学员经常无法完成一连串的动作,即便他们完成了,也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根本无法镇定自若地完成最后的亮相。

与此同时,身段走边的表演呈现还要配合眼、神态、手姿等基础素质,单一的训练教学是无法获得表演能力的。

由此可见,戏曲身段走边是表演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着重强调的基本功教学。

2.教学分析及建议想法

戏曲身段走边教学应围绕教学实践的需要,从细节入手,教师通过教学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形体动作,并且从响边、哑边等连贯动作中,发现学员表演动作的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基本功训练的正确认知。

(1)动作细节的纠正与调整

在戏曲表演中,响边上场后学员必须马上做第一个动作——亮相动作,但是很多学员还不了解亮相动作的标准和要求,经常做出不标准的动作,如底腿弯曲、夹膀子、圆场动作过缓等。如果这些动作不标准,就会让响边与伴奏音乐脱节。因此,教师应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细节,如底腿打直、上身立腰要稳,双腿在挪步的时候可以弯曲,但是落脚后保证亮相的站立姿势后,一定要打直。

同时,在架膀子、配合转身动作的时候,学员的双肩都要打开,膀子转动的时候也要快。一旦双腿站立,就不要晃动膀子等。在教学中,对于这些动作细节,教师都要一一纠正,因为这是身段走边教学的基础,也是学员身段走边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建立。学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成就最高水平的艺术。

(2)动作技巧的传授与要求

身段走边要求学员拥有较高水平的动作技巧。以“四击头踢大带”为例,这个动作要求学员在侧身踢大带的时候要迅速转身,并且最后单腿亮相。一连贯动作非常快,还包括踢腿、转身、踢带等动作,对学员腰身的稳定性、脚底功夫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训练動作技巧的时候,教师可以分解连贯动作,以分解动作技巧的传授方式,训练学生动作习惯,加强学生的身体记忆。如做转身动作的时候,脚下之间的配合,双肩、双手的运动变化方式等都要连贯;踢带动作要求脚底下稳定,不晃动,踢带的频率和速度都要快。如果学员刚开始的时候重心不稳,教师可以尝试让学员以低速率踢带,熟练后再加快速度。当学生熟练掌握转身动作和踢带动作及其他连贯性动作的分解动作后,教师便可以尝试打缓慢节拍,让学员做一整套连贯动作,之后再慢慢加快频率,最终实现边走边做的连贯身段走边表演。

(3)动作习惯和意识的改变

在学生做动作时,教师应纠正不同学生的错误意识和错误习惯,如某些学员习惯关注腿部动作是否正确,而不注意手部和肩膀的形体状态,这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从“同步记忆”的角度纠正学员的动作习惯,把腿部动作和肩部动作结合成一个动作集合,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同步做出腿部和肩部动作,甚至包括手势动作。如果学生动作基础不牢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反复训练和纠正。如正反云手、跨推踢腿等组合动作,教师要想按照既定的戏曲表演规则和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就要排除、削弱学生在身段走边学习的“个异性”,尤其是学员不正确、不标准的动作习惯和表演想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戏曲表演对身段走边的表现要求很高,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身段走边的运用及教学,以动作技巧、节奏、意识习惯为重点突破,延展教学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倬.戏曲身段在古典舞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7,(12).

[2]史继业.探讨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J].大众文艺,2016,(10).

[3]廖双双.浅谈戏曲身段走边的运用与教学[J].戏剧之家,2016,(2).

[4]朱婷婷.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1).

[5]刘海燕.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中戏曲身段课程的设置及应用原则——兼论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艺术探索,2010,(5).

(作者单位: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戏曲运用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