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真、实:提升研学活动的质态

2019-05-20 02:56杨广祥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研学

摘要:研学让中小学生从课堂走向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要提升中小学研学活动的质态,必须统筹研学设计的多维关系,融合部分与整体、能力与思想、少数与多数、主体与主导;推动研学过程的深度体验,引导学生触摸真物,亲近真知,感悟真心,涌动真情;做好研学活动的全面评价,坚持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内容评价与形式评价、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学生评价与专家评价相互结合。

关键词:研学;多维关系;深度体验;全面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B-0024-04

随着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研学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从2018年11月举行的江苏省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活动辅导技能展示中的研学项目展示(以下简称“2018年研学项目展示”)情况来看,研学质量普遍有明显的提升,彰显了实践德育的魅力。作为一名参与设计并观摩研学活动的教师,笔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研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融——统筹研学设计的多维关系

一个人是否做成事,不仅要看他有多少能力,还要看他是否能调动各方资源、协调多方关系。研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着师生的智慧,需要统筹多方关系。

1.融部分与整体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作为研学主体,学生对整体的科学感知有助于从面上深入把握部分的功能与价值。同时,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对部分的认知强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体的感知。针对来到研学地点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困惑,笔者曾撰文提出:研学设计要突出中心点、抓住兴奋点、找准切入点,从一点上深挖下去,开发研学课程,培养学生能力[1]。从2018年研学项目展示情况来看,不少代表队从一点入手,让研学有了抓手。比如:H队围绕梅园新村里陈列的户口本,探究户口本上照片模糊、日期年龄等关键信息被涂改的现象,感悟共产党人的勇敢与智慧;L队围绕雨花台烈士冷少农的家书,通过觅信、读信、品信、写信,引导学生感悟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的雨花精神。这些研学活动都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点入手,让研学深挖下去。但笔者在现场观摩时深切感受到,研学设计要把握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一点深入,不是以点带面,而是以点及面:从一点深挖下去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研学地点。否则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局限,成为井底之蛙。像H队的研学活动,在探究了户口本的秘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从场馆、相关事件等其他方面体悟共产党人的勇敢和智慧,进而对梅园新村是个什么样的纪念馆有个更加全面直观的认知。

2.融能力与思想

在研学活动设计中,要坚持能力与思想并重的指导思想,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引领和政治启蒙。研学一般安排在著名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营哨所、科研单位、农业园区等场所。2018年研学项目展示安排的研学地点有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南京博物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大学校史展览馆等7个场所,每一个场所都隐含着独有的思想价值。可从2018年研学项目展示情况来看,有个别代表队安排的研学活动停留在走走看看的“走过场”层面,未能让学生获得受益终身的研究方法,学生的情感抒发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无病呻吟;也有代表队仅仅关注思想情感目标的达成,研学活动像是一次主题活动,表面上看学生感受很深,却没能体现研学“研”的本质属性和独特价值。

3.融少数与多数

有效引导学生处理好多数和少数的关系非常重要。在研学方案设计时,同学们可能在很多地方的意见都不一致,比如研学主题的选择、方式的确立、研学活动中的分工等,这就需要通过民主表决,以达到少数与多数之間的一种平衡。在研学活动设计中,设计者要能够兼顾少数与多数的关系,既要给每个学生民主表达意见的权利,也要尽可能满足多数同学的要求。兼顾大多数绝不是说多数可以代替少数、忽略少数,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和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并不矛盾。比如在研学选题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主张。在确定选题时,既要尊重民主表决的结果,也要尽可能肯定没有选中题目的优点,吸收其中的可取之处,用以完善选中的主题。决策的民主化总是和决策的科学化联系在一起的,正确决策的形成,不仅有赖“众智”,而且有赖“高智”。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重视校外辅导员、专家的意见。努力追求少数与多数的有效平衡,从而营造更好的参与氛围,形成研究合力。

4.融主体与主导

学生是研学的主体,在研学活动中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挖掘个人潜力;辅导教师要利用成人在思维认知和实践方法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主导作用。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其中之一,都会使研学成效大打折扣。在研学方案设计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强迫学生做决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做出选择;当学生产生意见分歧或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教师适时给出合理化建议。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民主选择自己觉得比较好的活动方案,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团队需求选择体验岗位,等等。研学是学生个体认知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的唤醒与引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认知和实践的能力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真——推动研学过程的深度体验

研学被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标志着研学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庸,而是具有自身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代表了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研学贵在“研”字,要围绕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深度体验的经历可以让参与者增长见识、提升格局,促进其内心成长成熟。研学活动中有太多的“走马观花”“包办代替”“人为拔高”“花里胡哨”,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教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调查、寻访、资料搜集与整理、对比分析、填写学习单等研究方法,触摸真物,亲近真知,感悟真心,涌动真情,在深度体验中接近研学的本质。

1.触摸真物

面对着各具特色的研学地点,学生心中有无数的好奇:南京博物院里的镇馆之宝独特之处在哪儿?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中都有谁?他们想要亲自去看一看梅园新村里的户口本,读一读革命党人冷少农的家书,摸一摸渡江战役用过的小木船,听一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塑像的呐喊……此时此刻,研学场馆的每一个物件好似都会说话了。真实的物件成了一座桥梁,沟通过去和现在,把学生带进了那个特定的时代。学生也在用自己的心灵与研学对象对话,让历史生动起来、丰满起来。

2.亲近真知

研学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可现在的学生参加课外实践的机会并不多,他们虽然研学的兴趣非常浓,可常常因为缺乏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而退却。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在活动前后给予他们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寻找到研学活动的方法与载体。Y1队的辅导员和学生围绕小课题“抗战时期,南博文物是怎样躲过一劫的”,设计了三张研学任务单:寻找一件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画出国宝的迁徙路线图、写出小课题研究报告。在研学中,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感知国宝迁徙的艰辛,感悟文博专家和普通民众保护文物的崇高精神。N2队的辅导员和学生借助一份研学调查表、一张手绘游览图,带领学生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里开展研学活动,取得了一组研究小成果,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产党靠着民心解放了全中国”的真知。

3.感悟真心

每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是记忆的机器,不是纯理性的躯壳,他们有血有肉,有喜有乐,有哀有愁,有恨有怒。研学活动以研学场馆为依托,由物及人,让“历史人”与儿童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努力寻找“历史人”的心灵踪迹,感受他们的真实叙事,他们的喜乐与艰辛,他们的追求与希望,让“历史人”走进学生心灵的通道[2]。H队探究户口本的秘密,感悟共产党人“心系民族、恪守信仰、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真心。C队深入探究渡江战役纪念馆里面的“木头”,让木头说话,从被毛毯裹着的两棵树上感受共产党人爱护百姓财产的真心,从作战时筹集的9400余艘船只和运送物资的木制手推车上感受百姓拥护共产党的真心,从渡江第一船“京电”号上感受共产党人乘风破浪、追求信仰的真心,……这些活动都把学生带进了历史,让他们体会到了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生命涌动和心灵震颤。

4.涌动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会发出特有的声响。”[3]研学活动是否能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触动学生的心弦,直接影响到研学的实效。因此,研学活动要从现实的情景出发,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引领他们与历史中的人、物对话,进而提升他们以“亲切依恋感”和“自尊自豪感”为主的爱国情感。N1队选择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儿童作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去寻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更多与儿童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国家会遭遇这样的劫难?为什么儿童会遭遇这样的杀戮?今天的我们如何开展和平行动?……学生真研究,真感悟。他们在祭场敬献白花,他们在和平广场吟诵和平宣言,他们将感受到的悲愤与勇气内化成“实学兴邦”的积极情感。同样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研学,Y2队从一组数据入手进行讨论:30万人到底是多少?意味着每周5万人遇难,每天7142人遇难,每小时298人遇难。如果南京市金陵小学的操场一次可以站1500人,那么遇难的30万人就要站200个操场,真是太恐怖了!纪念馆里有222个幸存者的脚印,其中还有不少残缺的脚印,吓得人出了一身冷汗。学生体会到数字所带来的直观震撼,也在讨论中逐渐明晰道理、升华情感: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其目的并非让后代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三、实——做好研学活动的全面评价

研学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充分利用评价这一杠杆,坚持以柔性评价和正面评价为主导,不断完善研学活动的评价工具和方式,从多角度、多方面考察研学成效及研学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1.坚持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

研学评价要建立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4],引导学生把实践的体验带入课堂,从多角度、多方面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通过交流进行再学习,使研学成果再升华。活动主办方高度重视研学活动的汇报与分享工作,这既是加强宣传的需要,也是开展研学评价的需要。各代表队在活动过程中至少要三次(活动的前、中、后)发送图文微信至指定微信群,进行现场报道;活动结束后,各代表队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一个手机版H5页面,发送至微信群。但从比赛的情况来看,四次微信发送并不能充分反映各代表队的教育理念,过程性评价容易陷入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误区。这就要求研学评价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成果,从过程中推断各代表队的辅导理念、辅导方法与策略等,从成果中判断各代表队的目标达成度、内容规范性、方法有效性等,进而给出科学的评价意见。

2.坚持内容评价与形式评价相结合

从2018年研学项目展示情况来看,各队由3名师生代表采用PPT、视频等形式,展示研学活动过程、辅导设计、辅导反思等,较好地展现了研学活动的独特魅力。研学展示汇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研学评价中予以关注并给予正向引领。对研学展示内容的评价应主要侧重于真实,杜绝学生成为“传声筒”,成为教师的发言工具;杜绝师生说假话,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杜绝过度包装,让研学活动回归本质。对研学展示形式的评价应侧重于自然,切忌把研学汇报变成一种表演,让研学浅表化,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提倡多讲述少朗诵,用轻松自然的语调、去书面化的质朴语言讲述研学活动的过程;提倡多陈述少议论,让观摩者自我感悟,从中借鉴好的研学方法与路径;提倡多表述少表演,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让研学汇报有更多的现场感,真正成为走心的分享。

3.坚持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

研学评价既需要评价者的主观评价,更要借助评测工具进行客观评价,这样才能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合理。科学的评测工具既能客观评价研学活动,也能引领研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对研学活动的评价的关键应在于研学研究了什么、有什么发现、怎样去研究的、研究结果是什么,以及整个研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对于学生的评价,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效度才更高。

4.坚持学生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

科学的研学评价体系中必定包含多元评价。学生在参与研学活动之后,一定会对自我的表现进行评价。Y1队在研学成果分享会的最后阶段进行了研学评价,学生借助研学评价量表,从参与程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三个维度,围绕是否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等12个子项目进行了自评、同伴互评。除此之外,学生在研学活動的设计方案、活动过程、内容的选题、方式的确立、目标的达成等方面一定有更加可信的自我评价,而这些往往是容易被活动组委会忽略的。本次展示设大众评委和专家评委,大众评委负责打分,专家评委可以酌情在总分上加0.5~1.5分,这样的创新让结果更加权威。如果活动把学生评价融进评价体系,增设学生评价团,或者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能就会从源头上提升研学的实效性,进而让研学活动少一些教师的包办代替,多一些学生的实践体验;少一些虚假的表演,多一些快乐的分享;少一些编造的细节,多一些真实的发现。同时,自主评价也能让学生掌握评价的本领,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参考文献:

[1]杨广祥.磨主题·控过程·重评价:做好研学旅行活动的整体设计[J].中小学管理, 2018(03):46-48.

[2]杨广祥.立足儿童立场,走进”活着的历史”[J].中小学德育, 2013(12):80-81.

[3]朱永新.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117.

[4]任虹燕.研学旅行课程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德育, 2017(9):24-25.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研学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研学旅行云平台设计探究
高中历史研学方案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拓展视野,规划人生 高中生寒假研学忙
浙江省首批中小学省级研学基地营地授牌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