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设计,让研学旅行课程更有深度

2019-05-20 02:56周春梅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

周春梅

摘要:研学旅行课程要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太仓市实验小学通过整合研学旅行课程的学习方式、区域资源、体验形式、学科领域,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更好地推动课程的实施,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人生阅历。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整合设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B-0028-0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于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各中小学“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研学旅行课程是根据研学旅行集中安排、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研究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特点,梳理整合学科、课时、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资源等课程要素,明确教育目标,形成有课程计划、课程安排和课程评价内容的成体系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整合设计,能够更好地推动课程的实施。

一、从游学到研学,整合研学旅行课程的学习方式

研学旅行其实是一种有主题有目标的实践活动,是整合了课程的系统性与活动的自由多变性的综合性学习形式。

1.游中有学,玩与学的组合

研学旅行就是让学生在游中学,在学中游。“游”是“学”的方式,“学”是“游”的目的,两者交互共生。这个“游”,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在与平常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情境下,拓宽视野,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这个“学”,相较于课堂的学,更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研学旅行的体验性活动,能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要正确处理好“游”与“学”的关系,既注重教育性,又不失趣味性。

2.学中有研,动与静的结合

在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过程中,设计了研学手册。手册就是学生的研究导学单,对如何开展学习活动有详细的指导。在研学前,学生可以在导学单的指导下开展先学活动,对研学目的地有一些知识的储备;在研学过程中,学生要在导学单的指引下尽可能全面地去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文化,体验更多的研学项目,让研学的价值最大化。学生通过观、学、思、行四大行动,完成不同级别的研学任务。手册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引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和个性化体验,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也让他们在研学活动的过程中兼顾“动”与“静”。

3.研后有思,做与思的融合

“做”体现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师生在研学旅行中参观、体验,一起调查研究。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要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使他们获得新的体验,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创新能力。

4.激思导行,思与行的整合

研学旅行课程要求学校、教师、学生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广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每个学生在研学旅行中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设计、开发、创造等。结合学生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反思,对研学手册进行修订,从而使之更好地指导研学旅行活动。把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后的得失、体会和收获,整理成资料包,进一步完善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

总之,研学旅行课程要通过“游、学、研、思、行”等环节的整合设计,做到游中有学,学中有研,研后有思,激思导行,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从本土到世界,整合研学旅行课程的区域资源

太仓市东临长江,南接上海,西依苏州,北邻常熟,拥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研学需求,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开发不同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1.研学旅行区域的课程整合

我校根据太仓的人文资源以及学校的校际交流、国际交流的传统,从研学旅行区域的角度进行课程整合,建构了“跨学校整合课程”“跨区域整合课程”“跨国界整合课程”三大主题课程。其中,“跨学校整合课程”包括“低年级校园游”课程和“联盟学校浸润学习”课程;“跨区域整合课程”包括低年级“实践基地学习体验”课程、中年级“扎根本土,娄东文化寻根”课程和高年级“古往今来体验”课程;“跨国界整合课程”包括体现家国情怀的“走遍中国,爸爸妈妈去哪儿”课程和开拓域外视野的“放眼世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在课程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和学习能力提升,由学校到家乡、家乡到区域、区域到全国、全国到世界,逐步扩大研学旅行区域,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2.研学旅行区域的主题整合

根据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资源,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成不同的主题。有“园林亲美”主题课程,将太仓弇山园、太仓农业生態园、苏州穹窿山、常熟虞山风景区等园林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动物世界”主题课程,对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长风海洋世界、常熟海星岛等动物观赏的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新科唱响”主题课程,对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东方绿洲等科技场馆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对话历史”主题课程,对无锡三国城、无锡水浒城、常熟沙家浜生态湿地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

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按照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资源进行主题整合,使课程目标更聚焦,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主动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从学校到班级,整合研学旅行课程的体验形式

研学旅行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也因此,它可以打破单课执行的固定模式,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整合起来——不仅可以整合到学校的大型体验活动中,渗透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也非常灵活有效。

1.与学校德育活动整合,跨年级体验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中,还要考虑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和少先队活动进行整合。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德育处开展了“低年级校园游”课程中的“校内半日体验”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校园游览活动。通过高年级学生一帮一带领一年级新生完成校园闯关游戏,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文化历史。又如少先队结合研学旅行中“放眼世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六一节当天,设计“五洲同乐庆六一”的活动,让学生穿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服装进行展示,从而引导学生对世界各国的民族和服装进行研究学习。将学校德育活动和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融入真实的社会,锻炼自身的能力。

2.与班级主题活动整合,全程化体验

利用班级活动,整合研学旅行活动,按照“游前”“游中”“游后”三个阶段设计开发若干微型课程。例如,在组织“新科唱响”主题课程的上海科技馆游学活动时,设计了如下微型课程:“游前”课程是通过“我是文明草根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对研学旅行中的文明礼仪进行探讨,使学生增强意识,真正践行“游览之礼”和“观赏之礼”;通过“我是自理小能手”主题班会活动,具体指导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如何准备旅行用品,学会整理餐具、垃圾等。“游中”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游学手册的要求和自我设计的研究主题,进行观察、研究、实践、思考。“游后”课程是通过“我是科技小达人”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展示自己在上海科技馆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研究收获,对研学旅行课程学习进行回顾、反思、提炼,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四、从单一到多元,整合研学旅行课程的学科领域

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活动不再围绕单一学科、单一目标进行学习,而是学会多学科的统整主题学习,拓展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1.学科内的学习内容延展深化

在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开发中,把课堂学习带到研学旅行过程中,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打通。如:结合语文《水乡歌》的教学开发“水乡风韵”研学旅行课程,结合科学的植物相关知识的教学开发“植物的奥秘”研学旅行课程。通过这样的整合设计,一方面,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技能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得到整合和深化。

2.学科间的学习能力互补强化

研学旅行课程不仅与某单一学科联系紧密,更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共同为研学旅行服务。如在“园林亲美”主题课程实施中,可以根据园林的环境特点,安排树木种类研究、户外草坪游戏、诗歌现场赛等活动,将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的内容整合进去。又如在“娄东风土寻根——寻访伟大航海家郑和”研学旅行过程中,设计“郑和故事我来说”这一活动。游学后,各小组分工合作,将研学旅行的研究成果用不同的学科方式表达出来:有的通过画连环画、写故事的方式,将郑和航海中与倭寇斗争的事迹表现出来;有的组建了文艺演出小组,到各个年级巡演舞台剧,并向来校的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客人进行展示;有的小组创作了郑和宝船图,绘制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路径和航行距离图;还有的小组在信息和美术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进行文化长廊的DIY布置,将郑和下西洋的研学成果展示在校园主题长廊中……通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的设计,将艺术、数学、科学、信息、语文等学科进行统整,促进了学生学科技能的提升與完善。

3.超学科的价值观融合内化

研学旅行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学科和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古迹时,可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通过国内与国外文化的对比思考,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祖国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从学生的个体发展看,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千里画廊,魅力北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主体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设计教学的调查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在交往实践观视阈中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观的重构
分阶段进行楼盖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