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游戏场:幼儿园户外资源的课程化建构

2019-05-20 02:56曹长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曹长红

摘要:当前,幼儿园户外资源存在价值单一、专业缺失、过度保护等问题。利用幼儿园户外资源建构自然游戏场,能顺应幼儿的生命需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支持幼儿的自然探究。在实践中,自然游戏场建构的空间应注重全面性、融合性,投放的材料应注重多元化、低结构,开展的活动应注重整合性、自主性。

关键词:自然游戏场;户外资源;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B-0067-03

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魔性,是幼儿们向往的“童话世界”。而游戏是幼儿的“正业”,如何充分挖掘幼儿园户外资源,创设多元化的自然游戏区,破解当前幼儿园户外资源缺失的困境,让幼儿与自然对话、与游戏交融,用“自然游戏场”点亮快乐童年,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价值缺失:幼儿园户外资源的现实困境

(一)价值单一的“机械资源”

幼儿园户外资源是一个个鲜活的、潜在的课程载体。但长期以来,幼儿园户外资源的价值(绿化和锻炼功能最为常见)常被大家忽视。大片的绿化只是幼儿眼里的风景,高高的绿化带阻挡了幼儿探究的脚步。户外活动被称之为户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也往往变成枯燥且被动的体育训练。机械的资源环境(如过度依赖成品游戏设施)、单一的游戏模式,使幼儿的在园生活苍白而沉寂。

(二)专业缺失的“无效资源”

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建设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缺乏学前专业性的施工单位多是用成人的要求和取向来规划幼儿园的户外环境,环境资源中的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和科学性时常被忽视。专业缺失的环境资源成为制约幼儿游戏的瓶颈。

(三)过度保护的“无机资源”

安全至上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核心。为了确保幼儿的活动安全,幼儿园除了尽量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更是对户外环境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过滤”。环境建设上实施“场地无障碍”,地面都是软质的塑胶或人造草坪,平整无起伏,即使是一块小石头、一段木头也要赶快清理,生怕幼儿不小心绊倒碰伤。投放的材料也是高度地精简,其目的就是给幼儿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但是在这样一个无危险的环境中,幼儿也失去了和多元资源互动的机会,这种以牺牲幼儿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无机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自然游戏场:幼儿园户外资源的课程价值

自然游戏场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设计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资源,构建富有自然意蕴、具有鲜明主题、具备启发意义的游戏空间,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自然、快乐游戏的机会。

(一)顺应幼儿的生命需求

理查德·洛夫说:“幼儿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1]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鸟语花香、风雨雷电是幼儿最喜欢的灵性课堂。幼儿园户外自然游戏场为幼儿提供了走进自然的最佳路径。他们在草地上翻滚,看蚂蚁搬家,听鸟语虫鸣,赏花开花落,在与自然的积极互动中,直接感知自然的多姿多彩,体验自然的千变万化,丰富经验,活跃思维,发展感官,体验情感,张扬个性,按自己的节律自由生长。幼儿在大自然的“游乐场”里尽情游戏,被游戏牢牢“吸”住,这种潜移默化的快乐教育,不正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学习方式吗?

(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园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户外自然游戏场充分保留环境中的自然元素,让幼儿充分感知自然的五彩斑斓,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知经验。在种植园,幼儿感受四季轮回的种植节奏,了解农作物与季节的关系,既增长认知也发展观察能力,既感受播种的辛苦也体验收获的快乐;在建构区,幼儿一起搭建城堡,争当建筑师,在同一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三)支持幼儿的自然探究

好奇、好动、好探究是幼儿的特点。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小“科学家”,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制造、探究,解决问题。但因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幼儿被装进了“楼盒子”圈养起来,幼儿园自然游戏场就成了幼儿与自然互动的重要空间载体。自然游戏场蕴含了自然赐予幼儿的天然游戏材料,春的花草,夏的飞鸟,秋的果实,冬的白雪,开放的空间,变化的环境,让幼儿的探究更具有挑战性和发展性。

三、建构策略:自然游戏场的“三维攻略”

(一)空间维度

1.由一到全。“游戏设备要能为幼儿提供选择性,如培养幼儿创造性、锻炼身体的、促进交往的、帮助认知的。”[3]多样化的环境资源能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认知和更丰富的体验,促进幼儿获得多通道的发展。我们努力实现空间利用“三化”,即:活动资源多样化,环境中设计了水池、沙池、草地、泥地、石地等;地理资源多变化,有坡面、阶梯、平面、沟道、绿植带等;场地资源区域化,有角色区、建构区、运动区、养殖区、种植区、沙水区、创意区等。富有变化的设计使户外环境充满自然意蕴和游戏力。幼儿园整个户外空间是环形结构,创设了相通相连的九大游戏区:童画创意坊、童戏沙水区、童战野玩区、童趣农家乐、童智建构区、童乐梦工厂、童攀小长城、童真种植区、童星运动区。

2.由独到合。开放的、畅通的游戏环境,是支持幼儿充分、持续游戏的關键。我们把小长城、沙池和水池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上,幼儿可以从小长城边上的滑梯直接滑到沙池里,也可以从沙池中沿着小长城的围墙爬上长城,松软的沙地为幼儿的滑和爬提供了安全保障。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玩沙后,可以通过爬小长城实现游戏的动静交替。沙池和水池相连,沙水结合使幼儿的探究行为更加深入和持久。农家乐和种植区相连,种植区的蔬菜成为农家乐的美味菜肴,客人们吃得很开心。玩泥区和创意区相连,捏好的小泥人穿上了漂亮五彩服。农家乐和种植区中间创设了水车,水车中流淌出来的水直接流进了种植区,避免水的浪费,同时农家乐的幼儿在这里洗菜、取水做饭。互通互融互用的游戏环境,让精彩随时发生。

(二)材料维度

1.由少到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4]我们在建构区投放大量碳化积木的同时,还设置了木梯、油布、塑料树、围栏等。农家乐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幼儿在里面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化赏为玩,在原来只能看而不能进的绿化带中架上了弯弯曲曲的九曲桥。桥面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我们在绿植观赏带创设冒险岛和树桥,发展幼儿的攀爬能力,合理利用零散资源,发挥树的作用,两树之间架上竹梯,让幼儿练习手臂的悬吊力量;拴上两道悬空的粗绳,幼儿在浮绳上感受空中身体的平衡;在多棵树上拉上皮筋,供幼儿练习穿越封锁网;把秋千、绳梯、轮胎梯等悬挂在粗壮的枝干上,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挑战。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随时与环境互动。

2.由高到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5]我们在各个区域投放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同样一件物品在相同或者不同的游戏中被赋予不同的角色。一只鞋盒子,在“娃娃家”里可以是娃娃睡觉的小床,也可以是放玩具的箱子,还可以是电视机、电脑等。农家乐里锅、碗、瓢、灶、缸、勺、铲、刀样样都有,柴、米、油、盐、醋、酱、糖一样不缺。除了积木建构区以外,我们还创设了纸筒区、纸板区、PU管区、玉米瓤区、各类瓶罐区。运动区除了各类竹梯、木梯、木板外,轮胎、油桶、沙包、飞碟、废旧塑料垫也一应俱全。这些来自生活的材料,既不用教师费时费力去精心制作,又极大地降低了游戏成本,使游戏不再因为材料的缺失而远离幼儿,让游戏拥抱每一个幼儿。

(三)活动维度

1.由零到整。课程游戏化不是把所有的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我们把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有机整合,结合季节特点把零散的时间相对集中,避免频繁更换造成时间隐形浪费,把一日流程分为晨间、区域、生活和游戏活动四大板块,保证上、下午各一个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春秋冬三季上午9:50—10:50,夏季上午8:50—9:50,四季下午都为3:20—4:20。充分而完整的游戏时间,为游戏的持续开展和深入推进提供了保障,幼儿玩得更投入、更快乐。同时,实行定时不定班的户外自然游戏场预约制,各班根据幼儿的兴趣及需要,每天下午通过校园网提前预约第二天的户外游戏场,既保证游戏场的高效利用,又兼顾到幼儿当前的游戏需求,形成更加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游戏场课程。

2.由师到幼。自然游戏场的主旨是顺应幼儿的天性,追随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为幼儿提供获得自由、自主发展的机会。游戏中角色的分配,材料的合理运用等问题都成了幼儿探索的内容,游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游戏场设置了许多低矮而开放的橱柜、收纳箱,方便幼儿拿取、整理材料。废旧的冰箱成为不怕风雨的阅读书柜,大花砖搭建的材料收纳角,坚固,开放,易于整理。我们把材料的管理权交给幼儿,幼儿负责游戏后场地、材料的整理和归位。收拾和整理的过程是大臂肌肉动作发展的最好时机,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搬得又快又多,如何根据材料的形状、大小将材料进行分类摆放等等,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经验,收获成长。

总之,“幼儿的幸福就是指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他们的需要、兴趣被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6]。大自然让幼儿的天性得到释放,在这种真实的自然游戏场中,幼儿才能绽放其自由自在的“游戏力”。自然游戏场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大自然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游戏是最好的老师,自由自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户外资源的自然魅力,把幼儿从室内引向广阔的大自然,在自然游戏场里探究春的秘密,感受夏的火热,品尝秋的收获,欣赏冬的美丽,用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M].自然之友,等,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試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陈妍.基于游戏发生原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9.

[4][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88.288.

[6]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1.

责任编辑:朱忠明、石萍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