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造影技术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2019-05-21 08:14肖钧曾丹万翠华涂丁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胃壁符合率胃镜

肖钧 曾丹 万翠华 涂丁玲

胃十二指肠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尤以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最为多见。文献报道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0%, 并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一直以来, 胃肠道疾病主要依靠胃肠镜、X线钡餐检查来明确诊断, 但效果差强人意, 患者接受度较低, 且无法全面显示胃肠壁结构、胃肠黏膜下及周围病变[2]。近年来随着胃肠超声造影技术的逐步普及以及检查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完善, 胃肠超声造影现已成为胃肠疾病的又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无创、快捷、成像清晰等特点, 能够显示胃肠壁层次结构及病变,有效的改善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3]。作者特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90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作为受试者, 同时采用胃肠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 其中男 53 例 , 女 37 例 ;年龄 22~75 岁 , 平均年龄(39.7±12.2)岁;病程 3 d~10 个月 , 平均病程 (5.7±1.9)个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上腹胀痛、食欲不振等。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受试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且意识清醒者;经胃镜检查后取病理结果等证实为胃十二指肠疾病者。排除标准:①感冒、重度贫血、肝肾功能不全、食物中毒患者;②对本研究不知情, 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③中途退出检查,或不能配合检查、随访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胃肠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

1.3.1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方法 本院使用美国GE ViviE9与飞利浦EPIQ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 频率为3.5~5.0 MHz)。受检者空腹8 h 以上, 先取仰卧位经常规超声检查腹腔, 了解胃肠道及周边脏器的基本情况, 排除禁忌证者。然后取坐位, 将调制好的胃窗声学造影剂(杭州胡庆余堂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心璋牌胃窗声学造影剂)500~600 ml,嘱患者口服后进行超声检查, 观察食道下段及贲门断面造影剂通过情况, 使胃腔适度充盈, 并按胃十二指肠的各部顺序进行扫查, 再进行坐位、仰卧位和左右侧位等多切面扫查,各个切面之间必须连续完整。检查过程中, 进行贲门管径、胃壁厚度、幽门管径、胃黏膜皱襞厚度及胃下界的测量, 观察贲门情况、胃腔充盈后形态、胃黏膜连续性及进行胃壁结构层次分辨, 发现病灶仔细观察部位、大小、形态, 内部回声、局部胃壁层次、侵犯胃壁程度、内部血流信号、胃蠕动及局部造影剂充盈及脏器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检查中若有发现病变则仔细观察病变声像图特点, 将相关静态和动态图像储存于超声工作站中, 对图像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并作出超声诊断。

1.3.2 胃镜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仪器及其配套设备均由OLYMPUS公司提供, 本院选用GIF-Q150型号, 由具有5年以上胃镜检查经验的医师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检查, 在疑似病变部位钳取适量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病灶大小、形状、位置, 病灶处胃肠壁厚度、黏膜的连续性、黏膜有否凹陷、胃肠壁的层次、胃肠蠕动情况、回声类型、病变周边情况。记录最终检出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 并以最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比较胃镜检查和胃肠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 90例患者经胃肠超声造影检出胃炎59例、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十二指肠炎症5例、胃息肉2例、胃癌9例, 胃镜检出胃炎61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十二指肠炎症5例、胃息肉2例、胃癌11例, 病理结果显示胃炎63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十二指肠炎症4例、胃息肉2例、胃癌10例;胃肠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 88.9%(80/90), 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 91.1%(82/90),胃肠超声造影与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2。

表2 胃镜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n, %)

2.2 典型病例 例1:胃肠超声造影显示胃前壁乳头状突起, 宽基底, 胃壁肌层及浆膜层完整(图1A);胃镜检查前壁见一长蒂息肉状隆起, 表面光滑潮红, 活动度好(图1B);术后病理证实为胃息肉。例2:胃肠超声造影显示胃后壁近胃窦部局部胃壁不规则增厚, 胃壁层次结构不清, 浆膜层与周边脂肪间隙不清(图2A);胃镜检查胃大弯侧见不规则溃疡浸润型病变, 边缘不齐, 周边黏膜隆起, 质地脆(图2B);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腺癌。

图1 胃息肉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图像分析

图2 胃腺癌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图像分析

3 讨论

据统计 , 我国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率为 7%~10%[4], 发病患者约3亿[5], 是全球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6]。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 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文献报道约85%的国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疾病[7], 伴随病情的逐渐恶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既往资料显示, 胃镜检查作为临床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 , 能够良好反映胃肠道病理变化[8], 但由于胃镜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 一旦患者不配合或操作不当极易导致并发症, 最高约8.5%[9]。随着口服造影剂的出现, 胃十二指肠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 且显著提高了成像质量[10]。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检查廉价、无创伤、无痛苦、无辐射、无交叉感染, 免除了患者纤维胃镜及钡餐检查的痛苦和不便, 对于临床不能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提供了一个有效和方便的诊断手段[11]。开展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扩大了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患者容易接受, 同时不需特殊准备和要求, 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并可用于大规模胃肠疾病的普查工作。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90例患者经胃肠超声造影检出胃炎59例、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十二指肠炎症5例、胃息肉2例、胃癌9例, 胃镜检出胃炎61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十二指肠炎症5例、胃息肉2例、胃癌11例, 病理结果显示胃炎63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十二指肠炎症4例、胃息肉2例、胃癌10例;胃肠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88.9%(80/90), 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1.1%(82/90), 胃肠超声造影与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胃肠超声造影与胃镜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

本研究中所用“胃窗声学造影剂”为郭心璋在1985年研制成功的[12], 主要成分为米、豆类, 属于一种食品型造影剂,以温开水500~600 ml调制成稀糊状即可服用。具有如下优点:①易被患者接受, 口感良好, 且可适用于幼儿、高龄、残胃等特殊人群;②易在胃肠道内形成均匀的点状回声, 可减少胃肠道超声伪像, 使胃肠局部层次结构显示更加清晰[13];③能增加胃肠腔与胃肠壁病变的对比度, 提高病灶的显示率[14];④延缓胃排空时间, 有利于仔细观察,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等[15]。胃肠超声诊断中声像图的鉴别分析如下:①正常胃肠显示:贲门形态规则, 造影剂通过顺畅, 胃腔充盈良好, 胃壁层次结构清晰、蠕动正常, 幽门管正常开放,十二指肠充盈佳, 肠壁光滑[16];②胃十二指肠溃疡:局部肠壁水肿增厚, 呈低回声, 层次清晰, 黏膜表面有深浅不一的凹陷、附着强回声光斑且不随造影剂而移动, 需要注意与溃疡型胃癌进行区分[17];③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图像中胃壁较薄、蠕动缓慢、皱襞小, 张力低;慢性浅表性胃炎则显示局部胃壁轻度增厚, 有低回声区, 表面可见浅小凹陷,附着强回声光斑, 皱襞粗大;急性胃炎患者胃壁呈对称性弥散水肿增厚 , 回声减低 , 厚度 >8 mm, 黏膜皱襞粗大 , 胃蠕动减弱, 但增厚的胃壁层次清晰、黏膜无紊乱等, 有浅小凹陷、强回声光斑附于糜烂黏膜表面[18];④胃息肉:病变自胃黏膜层向腔内隆起, 形态各异, 瘤体多为不均匀中等回声, 基底较宽的息肉以等或较高回声为主(图1A);⑤胃癌:胃壁层次紊乱, 胃壁有异常增厚甚至隆起, 产生肿块、溃疡, 黏膜表面凹凸不平, 致胃腔狭窄、蠕动僵硬(图2A)。

综上所述, 胃肠超声造影能够客观性评价和筛查胃十二指肠疾病, 具有操作便捷、患者易于接受、安全性高、可重复等众多优势, 为临床筛查提供了新的方法。

猜你喜欢
胃壁符合率胃镜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人到底会不会撑死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空腹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