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特征及发展路径

2019-05-22 11:49文_韩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娱乐中西部文化产业

文_韩 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加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东南沿海引领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凸显。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四大特征

发展迅速,特色凸显。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特色突出,虽然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跟东南沿海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成绩显著。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2004—2016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文化服务业三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比例结构从21.68∶16.07∶62.25调整到14.10∶12.90∶73.00,文化服务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而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文化服务业企业的占比分别为75.24%、77.22%、77.61%和76.19%,高于全国67.65%的平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出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向规模化推进,尤其是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速较快,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趋向缩小。2012—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的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02%,从业人员数的增长幅度保持在14.99%。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呈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在企业数、从业人员数、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等相关指标的增幅上基本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说明文化产业资本投入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向,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投资趋向中西部地区,区域分布趋向均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从政策扶持方面来看,我国各个省区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从区域投资趋势上看,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热度逐步从东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区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态势。在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结构中,2016年中部、环渤海、长三角、西北、西南、东南及东北地区的占比分别是:22.38%、19.96%、17.64%、13.35%、13.34%、9.01%、4.32%。从数据中我们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投资积聚于中西部地区。自2012年以来,中西部地区投资持续上升,其余地区相对平稳,维持在1%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区域之间分布趋向均衡。

文化娱乐消费持续高涨,但是与东部区域差距较为明显。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理念发生重大转变。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68%,而同期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9.15%,超越了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成为消费支出中的一大亮点。长三角地区与东南地区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位居前列,从2015年起突破1000元大关,超出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4倍,但是年均增速低于10%。相反,其他地区虽然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没有突破1000元,但是年均增速均在11%以上,成为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较为活跃的地区。其中,西南地区较为突出,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历年排名倒数第一,但是年均增长率却达到12.93%,增速排名第二。

二、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当前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向着高质量、高速度方向发展,需要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身努力发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监督,形成我国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对于党委政府引导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更加迅速地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确定发展范围。

一是加快实现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中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促进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成果、制度,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也成为促进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上的生产要素在价位、配置、流通等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供给障碍和供给制约,形成产业竞争劣势和发展劣势,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流通,限制和阻碍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在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政府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文化产业改革,打破要素流通壁垒,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具体而言,应加快优化我国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基地,制定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

二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集散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本、资金链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元金融和投融资机制,建立宽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资本融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制定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管理办法,科学管理文化产业投融资财政资金。统筹不同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让资金效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第二,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一方面,在确保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贷款的优惠政策,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鼓励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发展的奖励政策;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基本属性是服务人民群众,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成为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评估与咨询机构。

三是对发展潜力大、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骨干文化产业制定中远期发展战略规划,向文化产业链的高端进军。文化产业是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亟须制定中远期发展战略规划。

四是加强文化产业的有效管理。文化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于文化产业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第一,在深入认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布局,针对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的省区,加大扶持力度,将区域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我国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要从“特”字上下功夫,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探索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道路,与此同时,在全国各个省区都在发展区域特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文化产业布局,深入分析区域文化资源特点、产业关联度特点,避免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恶性竞争,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功能。

猜你喜欢
文化娱乐中西部文化产业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GAFAT新格局
“城中村”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存在问题研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