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5-24 00:47汤营茂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化学品危险师生

李 旭, 陈 力, 高 滢, 汤营茂

(福建师范大学 a.后勤管理处,b.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福州 350007)

0 引 言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危险化学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其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显现[1]。据统计,我国“十二五”期间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1 058起,其中2015年事故数为237起,累计死亡1 375人,受伤4 335人[2]。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甚至社会稳定。

1 调查样本概况与问卷设计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福建省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采访、走访调查,了解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基本情况。选择一所综合性大学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2 调查样本概况

问卷调查以一所福建省综合性大学为研究对象。该大学共有本科专业8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3个,教学科研人员1 805人,全日制本科生24 007人,研究生7 140人,其中理工科单位教学科研人员618人,占全校34.2%;全日制本科生9 860人,研究生1 896人,占全校学生数37.7%;教学科研人员数与学生数比为1∶19。据统计,该校目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达1 300多种,占《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所示数近一半。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该校于2015年依托相关学科成立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

1.3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共12道选择题。通过答卷了解理工科师生对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常见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对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关注度,日常接触危险化学品的频度,对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处置要求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逃生自救基本知识的知晓度,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情况,以及对学校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机构的知晓度。考虑到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主要管理使用对象为理工科类单位,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以理工科类单位为主,共分发500份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问卷调查表,收回489份,回收率达97.8%。受访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1.1,年龄段比例为18~30岁占97.95%、31~40岁占1.02%、41~50岁占0.006%、50岁以上占0.004%,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比为1∶33。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高校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对省内10多所高校的电话调查和走访,发现目前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体上可分为A、B、C 3个层次。

A类层次的学校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高,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管理力量覆盖采购、储存、领用、使用、废物处置等所有环节。能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管理培训、宣传和事故应急演练,师生员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B类层次的学校管理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性不足,难以胜任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日常管理主要依托使用单位,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缺乏统筹、规范和有效监管,师生员工安全意识较弱、安全素养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C类层次的学校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基本在使用单位,缺乏严格的采购、存储、领用、使用管理规范,危险废物处置随意。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师生员工对危险化学品认知水平低、安全意识弱,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2.2 师生对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认知不足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的调查发现,93.4%的师生了解危险化学品定义,其中24.1%的师生对危险化学品了解程度较高。但在盐酸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范畴的问题上,40.3%的师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21.3%的师生认为甲醇泄漏不会引起爆炸,22.1%的师生表示不知道甲醇泄漏会引发爆炸。此项调查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师生对危险化学品的概念有模糊的认识,但认识水平远远未达专业程度。盐酸和甲醇都是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品,仍有近半数的受访者对其危险特性认知不足,甚至认识错误。说明当前高校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在主体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2.3 师生对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件关注度高

通过对2015年天津港重大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关注情况问卷发现,90.5%的师生了解过此次爆炸案,说明高校师生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因此,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不仅仅是安全层面的问题,也有可能成为影响校园稳定的重要因素。

2.4 理工科类师生有机会接触到危险化学品

从理工科类师生接触危险化学品情况看,84.1%的师生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到危险化学品,而15.9%的师生由于以理论研究为主,基本不接触危险化学品。说明高校危险化学品使用具有使用者多、接触面广的特点。

2.5 对危险化学品规范采购、储存和处置有较好认识

调查表明,75.1%的师生均了解危险化学品需向有资质的厂家采购。87.2%的师生了解危险化学品需要进行分类储存,其中33.8%的师生较为熟悉分类储存的方式。91.9%的师生了解危险化学品使用后需由专人回收处置。说明高校师生在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意识,而且规范处置意识强于分类储存意识和规范采购意识。这与样本调查单位具有危险化学品管理专设机构以及近年来环保、公安等部门强化危险化学品管理相关检查和规范危险废物处置工作有关。

2.6 相当部分师生不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逃生方法

问卷调查中,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逃生方法较为了解的仅占10.2%,有所了解的比例为58.7%,完全不了解事故逃生方法的师生占有31.1%(见图1)。这与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小,现场处置专业性强、要求高、不易普及等因素有关。同样意味着一旦发生较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有可能因为现场逃生、处置、应急救援等知识的不足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后果。

图1 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逃生方法了解情况

2.7 超过半数师生未参加过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

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方面,47.0%的师生表示参与过相关安全知识培训,但只有4.1%的师生经常参加相关培训,超过半数的师生未参加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见图2)。说明高校在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知识培训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

图2 师生参加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情况

2.8 相当部分师生不了解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

调查发现,有48.8%的师生不了解学校设有危险化学品仓库,更有50.4%的师生不知晓学校设有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见图3)。该数据表明高校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行为主要落实在二级单位的管理人员身上,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并未参与到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中,侧面反映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并未熟悉危险化学品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这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控存在较大隐患。

a.危险品仓库b.危险品管理机构

图3 师生对本校危险化学品管理情况的知晓度

2.9 结果与分析

高校师生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具有较好的安全意识,具备良好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人文环境条件。但相对而言,高校师生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认知水平远远未达专业程度,在对具体危险化学品安全特性、安全事故现场自救逃生、应急处置等知识认知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高校管理行为对师生员工危险化学品安全意识养成和强化具有明显的作用,但不同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在日常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安全风险意识的增强,高校师生对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普遍关注,高校危险化学品使用者多、接触面广、类型复杂,具有明显的学科专业差异性和专业性要求,应当从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3.1 维护稳定,加强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

当前师生对高校危险化学品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安全层面,即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直接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实上,随着人们安全风险意识的提高,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发展变化,危险化学品对于高校的影响已渐渐超越了安全层面,成为影响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①危险化学品因其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有害以及隐蔽性、持久性、难辨别性和危害难以逆转等特点[4],越来越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制造极端事件和恐怖活动的目标。②高校因其在国家、社会体系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具有青年学生聚集,联系千家万户等特点,高校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极易引发社会关注,影响高校以及社会稳定[5-6]。③高校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储存、废物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7],及其可能对周边区域公众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渐渐走入公众视野,进而提高了其影响区域安全与稳定的敏感度。④高校因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定位,其危险化学品存在使用者多、接触面广、类型复杂等特点,客观上具有较大的安全和稳定风险,但由于高校的公共属性以及其在社会普遍认知中具有显著的专业性和知识性等特征,因此其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宽松、信任的监管环境,进而增加了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安全和稳定风险。因此,应当突破传统的在安全层面认识高校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局限,从维护社会和校园稳定的高度重新认识高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和稳定风险,并加以重视。

3.2 因校制宜建立校院两级危险化学品管理体制

不同高校因学科专业性质、层次,发展水平,办学规模的差异,其危险化学品的类型、数量以及具体使用单位的数量、人数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高校间存在多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院校两级都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校院两级危险化学品管理体制和相应工作机制[8]。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采购、运输、储存、领用、使用、处置等环节看,学校层面应当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危险化学品的集中采购、运输、集中储存、定向领用、统一处置要求,并将其纳入资产管理职能范围;学院以及具体使用单位应当在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细化危险化学品采购、领用、使用、临时保管、废物处置等制度和工作规范,突出其使用主体责任。

3.3 以二级单位为主体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

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9],师生员工具备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习惯是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的重要保障[10]。有效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师生安全意识,规避因实验操作不规范引起的安全事故,从源头减少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事故风险[11]。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师生在危险化学品方面虽然有较好的安全意识,但安全知识和自救逃生能力明显不足,这和学校缺乏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以降低危险化学品安全和稳定风险[12]。同时,由于高校危险化学品使用者多、接触面广、类型复杂、具有明显的学科专业差异性和专业性要求等特点,只有危险化学品的具体使用单位才有条件、有可能将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应当明确危险化学品具体使用单位在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责任,通过将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合格作为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前置条件等措施,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全覆盖;通过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普及危险化学品知识,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应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能力。

3.4 建立健全高校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体系

一般来说,高校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体系应包括风险管理[15]、应急救援、应急处置3个部分。风险管理是通过预测模拟危险源可能带来的后果,对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在危险源造成不良影响之前采用规避的方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手段[13-14]。鉴于高校特殊环境及其当前在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和稳定风险,高校应当针对危险化学品类型、特性、使用群体、储存方式、所在区位环境特征等特点,确定校内危险化学品防控区域、风险等级、预警级别、预警机制、响应机制和处置措施,建立健全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在内的风险防控体系,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控制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影响。同时,高校在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系统基础上应借助政府力量提升救援能力,如与公安、消防、医疗、交通、安监、环保等部门通力合作,在第一时间为高校危险化学品事故提供救援支持,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影响和伤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3.5 优化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社会环境

在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入口环节(包括采购和运输)、出口环节(废物处置)均与社会直接相关;同时,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全过程都在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框架下进行,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因此,应当从管理和服务两个角度优化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社会环境,包括健全法制体系,规范企业行为,强化全过程监管,提高社会公众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素养和认识水平[15,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支撑能力等,以保障和促进高校依法依规提高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降低由此带来的安全稳定风险。

4 结 语

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仅影响到校园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和高校财产安全,更是影响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体制机制尚不成熟,管理水平差异明显,师生员工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应急救援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总体上存在较高的安全和稳定风险。因此,应当从维护稳定的高度认识加强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培训、宣传教育、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化学品危险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喝水也会有危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麻辣师生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2010-2013年)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