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2019-05-24 14:24张华
中外医疗 2019年7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质量

张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患者,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利用传统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预后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差异。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30%,不良反应发生率3.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2%,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lHFQ量表评价、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严重,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有效改善预后与生存质量,对減少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质量;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a)-000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were convenient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added Chinese medicine to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7.30%,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3.17%,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42%,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4.28%.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study group mlHFQ scale evaluation, heart rate, ejection fra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re severe. The treatment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more effectiv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Prognosis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难度大,生存时间与恶性肿瘤时间相近,属于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由于原发心脏病发展为终末期产生的综合症状,此时患者的心脏功能出现衰竭,无法保证患者心脏正常活动,并引发患者其他器官组织受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对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主要为患者挽救心脏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存的影响[3-4]。尽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药物治疗是保证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的主要手段,但传统医药治疗的效果相对不足,且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5-6]。该文2017年1月—2018年5月该院所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患者。研究组男31例,女32例,年龄29~89岁,平均年龄(78.27±10.73)岁,原发心脏病病程1~15年,平均病程(9.07±5.93)年,原发心脏病类型:冠心病30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对照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77.41±10.59)岁,原发心脏病病程1~14年,平均病程(9.41±4.59)年,原发心脏病类型:冠心病29例,高血压心脏病22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患者均通过《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7-8]《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9-10]共同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并排除非自愿参与实验,排除无法配合治疗,排除中途转院、脱离实验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即开展基础治疗,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利用西医疗法治疗,包括口服用药与静脉给药两种方式,口服用药选择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00221)和地高辛(国药准字H11020053),阿司匹林100 mg/次,qd,地高辛0.125 mg/次,qd,依那普利剂量10 mg/次,bid。速尿(国药准字H21022890)剂量20 mg/次,静脉给药选择西地兰(国药准字H31021070)、硝酸甘油(国药准字H44020569),西地兰剂量0.2 mg/次,静脉推注给药,硝酸甘油20 mg/次,溶媒选择5%葡萄糖溶液,溶媒剂量250 mL。

研究组加用中医疗法,采用方剂用药,药物选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妊娠、五味子、泽泻等,以5 g为基础剂量,桂枝、甘草、五味子利用基础剂量入药,茯苓、白术、妊娠、泽泻以2倍剂量入药,利用250 mL水浸泡并煎煮药物,直至药汁浓缩至100 mL,将药汁分为早晚饭前服用,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4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利用mlHFQ量表评价生存质量,满分105分,患者得分与其生存质量呈正比。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对比两组疗效差异,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有效:患者症状好转,心功能进步1级;无效:患者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出现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00%。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恶心、食欲不振、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mlHFQ量表评价、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30%,不良反应发生率3.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2%,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

研究组mlHFQ量表评价、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討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均呈现出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国内外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原因展开调查后发现,患者由于原发心脏疾病无法得到有效、及时治疗,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脏功能异常,直至患者产生失代偿期,最终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发病[11-1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较其他心脏疾病患者的猝死率更高。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针对患者心肌功能受损,心脏搏动能力下降,心肌细胞凋亡进行治疗,西医治疗能够缓解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提高和改善心脏功能,并减少患者心力衰竭疾病的进展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3-14]。

中医则将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归结为“悬饮”,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需要心肾同治。通过中医方剂,能够增加对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能够增加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对缓解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中药方剂中,多以妊娠、甘草、五味子、茯苓等药物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上述药物均为临床常用药,得到长时间临床的检验与支持。该文使用的中药处方,是以补肾调脾为主的的经验处方,其中包括茯苓、人参、甘草、五味子等药物[15-16]。其中人参补中益气,茯苓滋肾阴,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等功效。上述药物共同作用,能够增加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产生的身体损伤,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增加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7]。

该文对所选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且患者的心脏功能也随之取得显著进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减少患者在日常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30%,不良反应发生率3.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2%,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与周洪彬等[18]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7%,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24%,不良反应发生率15.77%等结果相似,通过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都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得到有效提高,与传统西医治疗相比心功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应用安全性更强,新功能恢复能力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海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8):946-947.

[2] 苏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116-117.

[3] 赵慧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6):65-68.

[4] 张洪磊,张婷.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6):139-140.

[5] 王福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5):55-56.

[6] 赵秀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4):139-140.

[7] 林泉. 益气活血利水方与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8] 李衍达. 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9] 魏浩洋. “参芪强心汤”对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10] 蒋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3):151.

[11] 熊文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5):188-189,192.

[12] 温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59-60.

[13] 黎华,刘晓聪,罗炳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Z2):82-83.

[14] 陈艳俏,张成英,陈少军,等.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7):157-160.

[15] 杜鸿瑶,刘立壮,张玉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4):22-24,61.

[16] 王笑梅,李正兰,杜宗礼,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1025-1026.

[17] 高峡,张海东,张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7):69-71.

[18] 周洪彬,潘艳东,周丽,等.“运脾转枢”学术思想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705-706.

(收稿日期:2018-12-06)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质量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