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设施社会有偿服务因素优化探究

2019-05-27 10:32吕涛王寿辉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高等院校探析

吕涛 王寿辉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二十年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院校软硬件建设逐步完善,高等院校体育设施建设得到空前加强,大量的体育设施逐步完善,先进的体育设施为全面培养合格社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这些先进设施的建设,沉重的养护、维护经费负担成为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的高等院校的沉重负担。由于维护成本问题,高校不能对高投入的体育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致使体育设施过早出现破损或损坏造成国有资产以另一种形式流失,造成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浪费。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社会化有偿服务,成为高校体育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教育公共资源利用的一项新课题。文章旨在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中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研究,总结影响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有效开发,节省公共维护经费投入,更好服务于校内师生及开展社会服务总结经验提供优化建议,并为提高高校体育设施有偿开放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因素;探析

根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公报》提供的数据,在中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國体育场地总数的65. 6%。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科学的合理分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硬件资源进行社会化有偿性服务,更好的为高校师生及高校周边社会居民进行服务成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式下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服务现状

高等院校体育工作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在进行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改善重点投入的重要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以南京高校为例,基本上每所高校都拥有学校自己的体育馆及单项体育设施。但受政策层面及高校自身体制上的影响,高额的体育场馆设施维护及人力维护经费成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的巨大课题,维护经费不足导致体育场馆设施在监管及维护无法达到体育场地设施维护的正常标准,致使投入巨资修建的体育场馆设施过早的出现破损或淘汰及去功能化,严重影响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走访调研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在很多国家高等院校体育设施使用的通常做法都是通过有偿的社会化服务途径对周边社区提供公共服务来提升公共体育资源的保值增值水平。据日本《 2001大众体育白皮书》记载,日本99%的公立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学校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达到80%以上,成为满足大众体育运动需求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不断深化,城镇化逐步深入,城市人口激增,具有强劲消费水准的城市人口对健康运动相关需求逐步升级,体育场地设施需求也逐步增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决定,设立专项资金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进行补贴,并将逐步在全国推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首批确定的7个开放试点城市,每个城市将选取两个区为试点区,每个区选10所学校作为开放试点学校。武汉市从2007年1月20日起全市40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作为市政府2007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河北省也把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作为2007年的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据了解,上海的体育场地总数为14425个,其中教育系统拥有5382个,目前上海共有1100多所中小学和不少大学体育场馆以不同方式向社会进行开放。

二、高校体育设施社会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等院校针对体育场馆设施制定的相关政策

高等院校针对于体育场馆设施指定的相关政策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及盈利具有较强影响。目前,在国家政策层面,鼓励开放高校校内体育场馆设施,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管理者在制定校内体育设施是否开放的政策设计上尚没有明确的开放相关政策,有的高校为避免场馆开放带来的校园安全及其他一系列问题索性对体育设施开放避而远之,有的高校对合作单位部分开放收取象征性服务费,就目前高校整体体育场馆开放程度来看,以上情况占大多数。所以,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

(二)学校场地设施的相关条件

校内体育场馆设施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校外体育服务的重要保障,校内体育场馆的功能化多样性、所在地域、体育场地数量、开展项目是否多样都决定了校内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及盈利水平。

(三)校内体育活动文化氛围

校内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程度与盈利与该高校校内体育活动文化开展的程度密切相关,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会对周边形成很大的影响力,例如,河海大学在江苏高校足球项目享有盛名,校内足球氛围浓厚,场地资源充足,很多周边居民及民间体育赛事都愿意在河海大学举办各类活动。为校内足球场地的开放奠定了基础。

(四)校园安全

校内的安全管理也是影响校内体育场馆开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一个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内经常出现安全性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前来参与体育爱好者的选择,一个健康的、安全的体育活动场所是体育场馆开放及体育场馆是否可以盈利的重要保障。

(五)校园开放程度

校园的开放程度的高低也是影响体育场馆开放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的高校管理部门出于安全性及其他方面考虑往往不愿意节外生枝开放体育场馆设施规避这部分风险,这种态度和思维往往决定了这个高校内部场馆是否对外开放。

(六)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内部管理水平

校内体育场馆设施的内部管理水平往往决定了该校的体育场馆是否可以为广大来参与体育活动的活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序、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

三、高校体育场馆进行有偿服务的优势

(一)区域优势

高校的设立往往可以带动一个区域各项公共设施的快速建立,对该区域起到带动性作用,高校周边的居民、学生、教育相关产业、餐饮服务及其他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的地理优势,广大的人群成为高校体育场馆消费人群的有力保障。

(二)人文优势

高校人文气息浓厚,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豐富多彩,对周边居民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周边居民会因为高校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而被吸引进来共同参与,所以高校的人文优势可以说是高校体育场馆的又一大优势。

(三)硬件优势

高校体育场馆硬件在过去二十年的高校高速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场地面积及场地质量上都具有较大优势。

(四)软件优势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部门,专业化的体育师资队伍成为确保高校体育场馆有效开放的有力保障。

四、新形势下高校体育场馆进行有偿服务的对策

(一)制订适宜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相关政策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每个高校应因地制宜在确保校内师生员工正常的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制定合理有序规范的体育场馆开放政策,在保障高校有序教学前提下合理开发场馆资源,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调动高校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积极性。

(二)以需求为导向,制定校内外一体化服务体系

以满足校内体育工作、校外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校内外一体化服务质量体系,是建立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高水平管理队伍的基础之上,健全管理机制,培养专业体育设施管理人才队伍,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强调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在专业技能服务上积极发挥高校体育人才资源优势,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方面予以肯定,动员体育专业师资人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参与管理、参与运营、参与社会有偿服务,最大限度的调动校内体育专业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

(三)发挥无形资产优势,拓展经营项目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是具有很大潜力的体育无形资产。在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与社会体育界的联系,利用高校场馆优势开设各类体育培训、娱乐体育等活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产生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四)拓宽思路,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开发有形无形体育资源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应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特点,创新开发体育运营项目,例如:利用体育师资开设体育培训增加体育场馆附加值、周边中小学校课程体育服务外包、开发广告资源对外积极开展广告合作、修缮建设特色场馆吸引扩大消费服务对象、创新经营模式尝试新型开发模式提升场馆开发限度。

参考文献:

[1]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2005.

[2]彭立群.对新疆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高等院校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