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检测习题的有效设计

2019-05-28 05:53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吕美荣
数学大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表面积距离同学

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 吕美荣

“自主检测”即进行基本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基本题的练习,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把知识向深度、广度拓展,提高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这一环节是教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目标达成度,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笔者多年从教经验,在设计自主检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学生内生的学习力。例如,教学《简单的周期》一课,教师出示配有音乐的大自然中的周期规律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学生看着美景、听着音乐、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每天都会日出和日落;月亮有时圆,有时缺;潮水时起时落;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度一个轮回,这些自然现象,周而复始。同学们只要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规律。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摩拳擦掌,又找出了生活中诸如广告牌排列的很多规律。使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注重练习的层次性

学生学习知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如闯关游戏、游戏城堡(勇气堡、爱心堡、智慧堡、时间堡)等,闯入新的关、进入新的城堡,题目的难度就会提高一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教学《7 的乘法口诀》一课,可以安排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出示学生熟悉的古诗《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要知道这首古诗中一共有多少个汉字?用到哪一句口诀?

2.1 个星期是几天?三个星期呢?五个星期呢?七个星期是多少天?

3.出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同时出示“1个矮人1个碗,7 个矮人7 个碗;1 个矮人2 个碗,7 个矮人14 个碗;1 个矮人3 个碗,7 个矮人21 个碗…”,让学生接着往下编。

这样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练习的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只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一旦受到激励,能发挥其潜能的70%~90%。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类似实验,也证实了激励的力量。练习阶段学生身心已经疲惫,更需要教师的激励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设计这样一道题:

在月历卡上圈出任意一竖列(一横行)上的3 个数,算出3 个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

照样子圈一圈、算一算一竖列(一横行)5 个数的和是多少?你又有什么发现?相信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探索出规律。学生个个斗志昂扬,跃跃欲试,解答情况出乎意料之中,85%以上学生都能完成。可见,发自内心的激励、信任胜过任何物质的奖励。

四、注重练习的生活性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数学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下面练习题设计的效果就很好。(1)由平面图形进入现实空间,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2)数对是(3,X)的同学站起来,数对是(X,3)的同学站起来,数对是(X,X)的同学站起来。(3)寻找生活中的数对。再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时,为了深化对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从现实背景斜拉桥中找三角形,从电线杆上找三角形,从人字梁中找三角形等,都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被揭开,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孩子们个个都信心满满,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

五、注重练习的挑战性

题目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富有挑战性,才能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使知识向纵深方向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例如,教学《认识比例尺》一课,设计拓展题如下:一个精密零件实际长度是4 毫米,画在一幅设计图上是2 厘米,求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学生不难理解所得比例尺5 ∶1 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5倍,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图上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本质属性就是把精密零件按照5 ∶1 放大,从而理解比例尺不仅有缩小功能,也有放大功能,使知识向纵深方向拓展。这是一道难度不大的题目,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注重练习的开放性

开放性练习是指适当增加某些条件或去掉练习题中的限制条件,使条件或结论变得多样化,不唯一,从而让学生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模式。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借助一道选择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个由27 个小立方体搭成的魔方,从外面挖掉1 个小立方体,表面积怎样变化?(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在魔方的不同位置挖掉1 个小立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在顶点处挖去,表面积不变;在棱中间挖去,表面积变大;在面中间挖去,表面积也变大。这是一道开放性比较大的练习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挑战思维的机会,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七、注重练习的延伸性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永远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只有让有限的时空得以延伸,才能让学生的无限发展成为可能。

例如,教学《认识米》一课,设计拓展性问题如下: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在实际测量中,测量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 厘米,用厘米作单位还合适吗?测量铁路的长,用米作单位合适吗?那要用到什么单位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去研究。课已尽,而意无穷、趣又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把对知识的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自主检测习题的设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内容。注重练习的趣味性、层次性、激励性、生活性、挑战性、开放性、延伸性,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轻松取得理想的课堂练习效果。

猜你喜欢
表面积距离同学
巧求表面积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算距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表面积是多少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表面积是多少
爱的距离
距离有多远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