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导学”的几点策略

2019-05-28 05:53江苏省海门市三阳小学徐燕娟
数学大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全班导学三角形

江苏省海门市三阳小学 徐燕娟

“以学为本·先学顺导·同学共生”是我校“三学课堂”的核心教学理念。“展示导学”是本理念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展示交流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提升学习层次的互动过程。我们倡导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引导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提炼提升,从而呈现课堂的第二次高潮。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领会不够,在一些课堂中,全班交流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变成教师讲授。因此,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要有效地进行“展示导学”,现在就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简约

有人说:“相信学生的程度有多深,学生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可是当下课堂,教师由于不放心,也为了使自己的课堂面面俱到,导致在展示交流时知识点纷繁琐碎,教学语言重复冗长。因此,笔者认为在展示交流时教师要力争做到简约化,就是学生能说的不讲,能研究出来的不讲,能自己操作的不讲,能自己得出结论的不讲。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探索发现。作为教师,则应该在学生小组交流时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去不断调整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展示的内容,在全班展示和点评过程中时,教师适时地指出错误及漏掉的知识点。比如在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题中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是让学生先分步计算,在引导学生尝试列成综合算式,最后根据题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笔者认为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于是就出示导学单:1.想: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2.算: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友情提醒:如果你是分步列式的,那么你能把解答过程列成综合算式吗?试试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在这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接着围绕“说说综合算式按怎样的顺序计算?联系题意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写法:

笔者结合两种不同的写法进行小结:像这种加号或减号两边同时有乘、除法,那么乘、除法可同时计算。这里笔者完全放手反而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不仅把最后的疑惑解决了,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二、追问

现在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后往往进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如果在展示交流中教师被学生的表面现象迷惑,认为展示完了学生就懂了,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漏洞将越来越大。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笔者认为展示交流时的追问尤为重要,追问可以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但是,追问也要讲究艺术,要问在知识点的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学生的困惑,在全班展示时及时进行有效的追问,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这样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通过自主学习,相信学生都能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进行计算,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开始遗忘,很多学生要么忘记除以2,要么就不会做了,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在交流展示时,笔者进行连续追问,追问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追问2: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追问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不断深入的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也不断的深入,笔者认为即使以后学生忘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能凭着理解把它推导出来。

三、检测

有些数学课知识点比较琐碎,教师虽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但是在全班展示时仍显得琐碎与杂乱,而且花费的时间也颇多,这与高效课堂不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用检测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检查,这样既可以全面罗列知识点,还能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点拨矫正。比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笔者认为如果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可能只是把一些知识点读一遍,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不如做一遍来得深刻。因此笔者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后,接着就出示相应的检测题:1.( )叫作列,确定第几列,一般( )数。( )叫作行,确定第几行,一般( )数;2.在图中指一指第4 列第3 行在哪里,用数对表示为( );3.(5,5)里第一个5 表示( ),第二个5 表示( );4.小明的位置是(3,X),请用★标出。这四道题层层递进,笔者相信解决了这四道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展示导学”正好能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以学为本·先学顺导·同学共生”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绽放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全班导学三角形
全班都变成了苹果
原因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