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提升全科医生儿科诊疗能力模式探索

2019-06-01 02:41张巧李欣叶明浩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儿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

张巧 李欣 叶明浩

作者单位:200122 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承担着儿科疾病诊疗工作[1]。姚弥等[2]研究发现,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儿童数量逐渐下降,反映出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儿童的诊疗能力正在逐渐衰减。影响全科医生接诊儿童数量下降主要因素:全科医生在儿科所受培训不足,诊疗儿童常见疾病能力欠缺;儿科诊疗待遇偏低[3]。因基层医院诊疗儿童疾病的能力不足,导致儿童就医在儿童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儿科集中,进而加剧了我国儿童看病难的困境[4]。提高全科医生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其更多地参与到儿科诊疗工作中,是缓解基层医院接诊儿童数量下降的重要方法[5]。自2017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新的培训模式,旨在利用现有医院资源,提高全科医生对儿科疾病的诊疗能力。在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科医生儿童接诊能力和接诊数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注册的全科、儿保医生中,选取15名医生。纳入标准:有意向提高儿科诊疗能力的全科医生及儿保医生。排除标准:曾从儿科转岗的全科医生。入选医生的基本特征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入选医生基本特征构成情况

1.2 培训方法 采取我院儿科医生联合三级医院儿科专家带教的形式,对社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门诊技巧进行培训,经过培训后,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具体培训方法如下。纳入培训的全科医生,每周1个工作日在儿科门诊坐诊,按照时间分批次将入选的15名全科医生安排至儿科门诊,采用儿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结对坐诊的方式进行培训,把儿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第1个月,全科医生协助儿科医生诊治患者;跟诊1个月后,由该全科医生主诊,儿科医生协助诊治,当全科医生遇到问题随时提问,儿科医生进行回复和协助诊疗。总体上,以全科医生为主诊治儿科患者,儿科医生从旁协助。在门诊结束后,坐诊医生和儿科医生共同讨论病例。儿科医生进行点评本次门诊所治疗疾病的不足之处及相关专业知识,带教时间为期3个月。除采取传统门诊带教方式外,儿科医生还开展专题学习,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选取门诊中的病例提出问题,由全科医生回答和讨论[6]。此外,全科医生每月开展一次儿科疾病相关讲座,由儿科医生确定主题及方向,全科医生参与讲课,受众人群为本辖区的儿童及其家长。

1.3 观察指标

1.3.1 儿科相关知识笔试成绩 在参与儿科培训前,利用我院全科考试平台,对全科医生进行儿科相关知识的评估。完成培训后,再次进行评估。

1.3.2 儿科门诊接诊能力 在参与儿科培训前,由三级医院的儿科主任,按照我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疗系制定的《全科医生门诊能力评估表》对全科医生进行评估。完成培训后,再次进行评估。

1.3.3 儿科门诊量 利用我院HIS系统,调取参加儿科培训全科医生之前的月平均诊疗人次,和参与儿科培训之后3个月的儿科门诊月诊疗人次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χ2校正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后,全科医生儿科笔试成绩、门诊接能力评分及月儿科门诊量均比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培训前,15名全科医生在全科岗位上较少接触儿科患者,导致全科医生的儿科诊疗能力生疏,儿科治疗相关诊疗能力不足。

为了让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利用院内师资,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这一模式,把全科医生和儿科作为一个团体。在此基础上,提高全科医生儿科专科方面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治疗能力,而且可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增加门诊量。作为一种提高全科医生治疗能力的方法,北京市西城区在2010年试点探索家庭医生式服务,在组织领导、团队配置、方案实施、积极签约、强化宣传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实效。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挂牌建立100个以优秀全科医生名字命名的家庭医生工作室[7]。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4月率先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8]。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儿童提供可及性、连续性照护,真正做到社区首诊,以我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欣医生为核心,于2017年1月创立李欣家庭医生工作室[9]。李欣家庭医生工作室重点管理人群为辖区内社区儿童,同时包含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及社区老年居民。

经过培训无论是相关知识、门诊接诊能力还是月均门诊量均有提高。通过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提高了全科医生儿科临床水平,增强学习、更新儿科相关知识的动力。在3个月的儿科门诊跟诊、坐诊中,不断提升诊疗水平,而且能够增加基层医院的儿科门诊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目前儿童就诊压力。

表2 培训前后全科医生各方面的变化

猜你喜欢
儿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92岁的儿科医生免费为病人看病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儿科医生“荒”在哪?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