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

2019-06-03 04:14刘超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技术思想

刘超明

摘 要:他们是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各种“主义”的源头。在以他们为代表的所谓后印象主义的艺术中,可以看到对形体结构问题的回归,对表面设计、色彩内涵及装饰性的重视,对表现变形的自觉运用。他们便是保罗塞尚、保罗高更、文森梵高。他们或以其精神、思想;或以其技术、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画家及艺术爱好者。其中塞尚的思想、方法,梵高的用笔、笔触,高更的画面分割及线条都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现代主义美术;思想;技术

一、塞尚的思想方法

塞尚认为:“自然不是表面的,而是有它的深度”。在他的作品里,若不了解其思想、经历及其背景,是无法进入他的世界。塞尚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画面传达出来的具体性稳定性及其内在结构。他并不单单在画面,他所思考的远超于此。他是在建构一个与自然界平行的有生命的形象。他的画面总给人一种永久的坚实性,画面总有一种秩序,并不象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观察自然,然后将其简单的描写下来。

塞尚以一种成熟的思想方法做为指导。方法是塞尚感到十分必要的一样东西,因为他在回答“什么构成了人的幸福”时,说过“幸福就是一种很美妙的方法”在他的画中,我们能发现明与暗、冷与暖、柔与刚的各种色感彼此起伏而和谐地出现在空间的各种节奏和乐章中。形体的质感被非物质化了。各种矮树、灌木及小树各不相连——天空的蓝色与作为反射光的前景的蓝色相接;带土色的橙黄色出现在树冠上;各种红色最终停留在远处的房子上并在背景中的一小块地方得到延伸。一种完整的绘画秩序被创造了出来。作为“绘画”的一种新的方法,形成了比立体感更重要的色彩和谐的起源。在绘于约1885-1887年的《大松树和红大地》一画里,塞尚是通过树干和树枝来建立画面空间的。通过色彩的各种协和,他描绘出一种新的画面空间——一个响应于主题在他心中所唤起的种种感觉而创造出的空间。

这样“描绘出的”形体观念和形体之间所确立的空间,因塞尚面对大自然时体验到的感觉而产生,但它们最后均以纯粹具有立体感的创造物牢牢地出现在画面。使这些创造物得以实现的方法,一种思想方法,使他可以把大自然“整体性的协和”变成彼此起伏而又协调的一种艺术,一种“有似博物馆的藏画那样经久不衰的艺术。

二、更高及其艺术追求

极具冒险家精神,无限憧憬异国情调和异乡的原始生活,几次远渡重洋巴拿马和塔希提岛体验野人的生活,画了大量以原始生活为题材的风景画和人物画。如《布道后的幻想》、《敬神节》等作品,既代表他对异国情调的追求,又表达了他对原始宗教的信仰。

艺术特色:力图擺脱西方传统的艺术束缚而追求有原始神教和异国情调的原始生活的绘画题材。竭力摆脱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仅仅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单纯追求主观心灵深处的东西,受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影响,作品含有浓郁的神秘性和象征主义的倾向性。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明丽色彩的装饰性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画面中的分割,以及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追求线条的韵味,他并不注重物体的体积、块面。如作品《爪哇女子安娜》,作品中背景是一块平涂暖灰色的墙面,椅子由灰蓝色和灰黑色两块颜色组成,地面、人物及那只猴子都是平面的,然而却又不会让人感觉平淡。画面一冷一暖交替推移使画面的层次分明,在一些转折及重点强调处配以少许线条,颜色主观、大胆、和谐,极富装饰味。

三、梵高及其作品

梵高,这个轰动艺坛的名字,就使人联想起这个生前靠救济金度日而身后作品价值连城的狂人。

梵高的作品大多描绘的是当地的人民、农民及其生活中的场景。《午后小憩》描画田园收割的劳累,极富生活气息。画面中的男女就地熟睡传达出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富有隐喻意义。而在早期的作品《吃土豆的人》能看出他受现实主义的影响。

梵高作品的另一特征就是他的用笔。他的笔触热情奔放,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表达了自己狂热激动的思想情感,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释放,在他画前体会那种若醒若醉的兴奋之情。画家如痴如狂的激情迫使观众在他的画前也不得不引起激动的情绪与共鸣。如作品《丝柏》和《有丝柏的小路》都以短小的笔触缠绕在画面中仿佛形成一种强大的气流,画面充满运动气息,尤其是那丝柏犹如燃烧着的熊熊烈火。他的这些作品都蔓延着不安宁和流动的线条,无穷无尽的卷线符号和搅动的盘旋,极富表现力。

在形与色的处理上,他喜欢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削弱传统的光影手法。有意识地强化色彩价值,利用色彩对比取得和谐。他用带着笔触的色彩线条,描画的物象好似一个燃烧着的自然物象。作品《乡间夜路》、《向日葵》都反映了现代艺术家对题材和主体的新观念,即个性强烈、感情洋溢。也许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激情,当然这种激情是为了更加真实地表达出他所见到的东西,于是他更加自由的运用色彩,使它更具表现力。一种在色彩上特有的生气,特别强烈紧张的艺术感觉。他还认为在忠实于对象的同时要用夸张的手法,更有力的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说他的作品是高度理性与内在感性完美结合的物我转化。

这些艺术大师都摒弃了历来在室内作画的矫揉造作,主张亲自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用自己的眼睛感受丰富多彩的新鲜事物,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也被他们推翻,内容和题材也不再重要。即抛弃了历代画家尊为圣旨的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作品主题,打破了以往单一题材,对保守派、官学派、古典主义、宫廷画派以及十五十六世纪以来因袭传统的各种保守画派进行了一场艺术领域的革新运动。正是由于这种勇于打破传统的精神成就了他们,同时也使艺术的领域得以扩大、解放,使艺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技术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谈“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