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开展

2019-06-03 04:14任中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生素养方式方法德育教学

任中伟

摘 要: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达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学生素养;方式方法

一、良好的德育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了解学生内心是营造班级人和管理的前提,只有内心和谐了才可能有和谐的行为。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用心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才能使其敞开心扉,接受教育,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坚持民主平等原则来公平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尊重和爱护,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公平对待方面主要体现在,后进生因学习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继续努力,不能因后进生成绩差而对其冷淡和讽刺挖苦。当前学生会在学校里度过大多数时间,因此学习环境和学生自身成长有着紧密联系。这里所指的学习环境除了学习方面,还包含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等德育层面。一名学生只有在德育方面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学习以及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欣赏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处于哪个成长阶段,都希望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与表扬,而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生更是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重视有关“脸面”的问题,自尊心较强而承受力相对较弱。面对这一情况,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和与学生相处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寻找学生特有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但要注意纠正的方法,避免过于挑剔,更多的是以表扬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强化学习,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另外,班主任还要注意到,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在各科的学习方面,学生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存在,班主任需要走进学生的世界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节奏较慢、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成绩较差的原因——并非为智力缺陷导致,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要让学生了解,同时要挖掘学生可赏识的长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新树立自信心,实现良好发展的目标。

三、家校合力开展德育教育

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结合家庭、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这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校、家庭的联络员。学生处于这个复杂的社会大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总在不停地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综合的作用力。所以,家庭教育在德育中占有必不可少的一大部分。

如,学生在家是否在没有家长的监督下独立完成作业。不少家长来校告知,自己的孩子在家会认真帮忙做家务,但家长们却不支持,因为他们宁可孩子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也不愿意让孩子花时间去帮忙打扫家务。这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相矛盾的,因为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被剥夺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就难以保持。为此,笔者专门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把这种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各位家长,希望家长们让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所处的德育教育环境都是一致的,只有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四、学生是德育教学主体

学生是德育教学工作的对象,也是主体。班主任应该用爱平等对待班级同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并不是我写你抄、我讲你听那样简单机械化就能达到目的。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班主任就该尊重学生,不要一概否定,不搞专制,摆资格。就算教师犯错误,也要知错能改,当着班级同学面及时自我批评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不应该抽取学生发问,摒弃以言传方式教导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另外,学生都是平等的,班主任不应带着势利的眼光看自己的学生。比如对富裕家庭的学生不能因其捐助了学校基础设施而视之为宝,也不惯坏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习成绩或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视而不见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公平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向学生灌输互爱观念。所以,班主任评价学生时,应不护短、不歧视,敢于批评“好生”,同时还要关爱“差生”。

五、建立责任制教学

班级引入轮班制之后,值日的学生需要负起责任,对所辖工作展开主动性探索,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其他职能小组也有具体的责任划分,班主任可与其签订责任书,实施责任追究制,将班级工作具体分解,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气氛。民主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在具体操作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对相关管理责任进行细化,每一名学生都属于班级管理的成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班级责任制和轮班制并不矛盾,无论是谁,处于什么位置,都需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责任制的基本属性特征。临时的岗位有责任划分,固定的岗位更不能离开责任规划。卫生值日小组有明确的责任范围,而且组长和组员各自的责任也有界定,这样便可以形成责任网络。因为责任化整为零了,班级管理始终处于“事事有人管、時时有人问”的状态。在责任分配时,班主任要与责任人达成认知共识,共同认定责任并签订责任书。责任书不仅是一种形式,更具备一定的督促力,促使责任人对个体任务职责负责,以形成班级管理新秩序。

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德育都是不断渗入的。德育的开展,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工作方面有着促进和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美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5):98.

[2]堵玲.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浅议[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9):32.

猜你喜欢
学生素养方式方法德育教学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方式探究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面对差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