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思考

2019-06-03 04:14樊承文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考小学语文

樊承文

摘 要:抓关键词(包括关键句、中心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把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连缀成句、段的过程。既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领、指导和点拨,也培养了学生连词成句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课堂上都会有一个教学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要求。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却发现学生出现的情况要么就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式地读一通,要么就是说了许多,但却抓不住要点。然后我就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归纳。通过课后與学生个别交流,他们普遍认为课文较长,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回答起来就不得要领。看来,有个好方法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在最近一年的教学中,通过思考并反复实践验证自己体会出的教学方法,觉得有不错的效果,所以在这里与大家进行分享。

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可以较为轻松地突破“初读课文后,学生较难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难点。

一、抓关键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入选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所以也必定有能体现其中心的关键词句。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紧紧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描写了西部独特的风光与风俗人情。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在初读时就让学生留意课文的中心句或关键词。通过课前提醒,孩子们边读边想,很快就找到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句,而且还有几个孩子特意提出“蒙汉情深”这个关键词!这样一来,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为:汉族到蒙古族生活的大草原去访问,受到热情接待,不忍心分别。《白杨》这篇借物喻人的名篇,同样抓住关键词“大戈壁”、“没有人烟”、“一行白杨树”、“坚强”,“新疆”、“列车在前进”、“成长起来”等几个关键词,孩子们归纳主要内容为:在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上,孩子们争论白杨,爸爸给他们介绍白杨,小树成长起来。加上教师引导“借物喻人”——借白杨树来比喻像白杨树一样的新疆建设者。学生就很容易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写白杨,还写了像白杨一样坚强的新疆建设者。

其实,抓关键词(包括关键句、中心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把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连缀成句、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领、指导和点拨,也培养了学生连词成句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是“双赢”的事!

二、从课文标题入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文眼”。 如上面所述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既是标题,又是文章的中心,抓住了标题,便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中,将标题与读课文统一起来,边读边思考,就能很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一文中,我让学生在预习了课文后说说“将”“相”分别是指谁?“和”怎么理解?很快在读完全文之后就有同学举手:课文讲了将(廉颇)和相(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几件事。这些同学就是抓住了课文的标题,很快概括出课文大意的。《草船借箭》的标题稍加补充就是课文主要内容:诸葛亮利用草船去向曹操借了10万多支箭。教师在读文后进一步点拨——谁让诸葛亮去借箭呢?(周瑜。)为什么要借箭呢?……很快,连文章的中心都可以明确了。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抓好了标题的理解与拓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多数的课文都以写人、叙事、状物为主,外加少部分科普类的说明文。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也可以依据文章的体裁来概括。如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也是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几种已经广泛采用的新型玻璃的特点及其用途。教师通过对类似科普性说明文的引导、点拨,学生发现其规律就是介绍某种科学现象或知识,一般就能比较顺利地概括出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在这类文章中,如果结合抓关键词这个方法,就能较顺利地抓住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要点。比如“特点、用途、类型、作用、方式”等等。这样概括的主要内容往往更加具体,内容也就更翔实。

故事类的课文,我们通过读懂标题,紧扣“什么人物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这个叙事过程就能抓住其主要内容。如童话《小木偶的故事》《巨人的花园》等,围绕主人公写了一些神奇的故事,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能够很快沉浸到故事中去。写人物的文章,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少年周恩来因为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而立志要为国家强大努力读书的事,学生掌握起来也并不困难。在初读中,一边读一边思考,围绕主要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认真阅读、分析文本,参考《教师用书》,真正理解了编者的意图,在学生读文之前就进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学生概括起课文主要内容来就会事半功倍。长此以往,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语文能力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这不但体现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特点,还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语文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思考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