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拥有阅读过程

2019-06-03 04:14武艳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老麻雀阅读教学教材

武艳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足见它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语文教学最终目标所决定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拥有促进自己生动活泼发展的阅读过程呢?

一、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决定作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 如此重要,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体会,自己揣摩!当然,读,除了要给足时间,还要有层次地指导,要形式多样。不是一遍一遍的傻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让学生或者带着疑问去读,或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着去读,或者有重点、有选择的读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或者尽情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动情地读……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在这一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是啊,在课堂上我总能听见孩子们通过读书后,所感悟到的不可抑制的肺腑之言,有的说:“老师,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了这只小猫很调皮……”“不,我有不同看法,我觉得这句话是在体现作者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有的说:“老师,我没去过金华的双龙洞,但我读完了课文特想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美景……” 有的说“老师,我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景,太可恨了,难道没有人管吗?”还有的只想用读来表达:“老师,我想读读这句话。”我感受到学生的心灵已在读中放飞,他们已学会了在读中,去想,去创,而我们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语)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书让学生自己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和必须遵循的阅读教学基本规律。

二、问——让学生自己提

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并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读的能动性,极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认识论角度看,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学生一旦读入情境,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阅读活动,去解决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梳理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形成一种激情难耐的阅读状态。所以教学中我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能够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尽情地提,提充分。踊跃提问,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不懈的追求精神,我深深地体会到它不仅是促进学生由理解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发展的重要教学策略,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三、情——让学生自己抒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紐带就联结、沟通、牵动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由此可见,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老师,学生感悟方可入情、出情。只有情情相激,才会使学生激动、兴奋、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也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真正溶入教材,在语言文字中畅游,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把阅读教学教出个性。映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教《麻雀》这一课时,学生入情入境,变话为画,不由自主地走入老麻雀为了爱而英勇献身的精神中去,随着它去抉择,去挺身准备一场搏斗,去置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的震憾。学生这一情感形成过程,是老师讲、灌、析都无法代替的。如有感情朗读老麻雀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保护小麻雀那一段,不是老师一句“请同学们读出老麻雀勇敢无畏的精神” 就能到位的。非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品,抓词析句,反复揣摩,层层推进,深入体验不可。而我也与学生一道卷入课文,全部教学策略在学生“愤徘”处给予启发与点拨,或恰如其分地给予示范,使学生真正走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于“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出老麻雀的伟大形象,读出老麻雀果断,不怕危险,宁愿牺牲自己的动人画面,从而形成三情共鸣,优化读的质量与效果。最后,让学生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情用文字写下来,事情得以升华。情让学生自己抒是阅读教学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四、话——让学生自己说

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不敢开口说到敢开口说,由不善说到善说,既要经历一个心理的反复冲突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为了让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我力争课堂上,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和人人参与的机会。我常采用多种形式,如:答问是说,交流评价是说,辨析研讨是说,体会想象是说,复述讲演是说,填补课文空白是说,展开辩论是说等等。我发现这些说,成了我激活课堂思维的灵魂,构成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关键。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源泉,比较重视“以情促说”的训练,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后,必然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此时便是说的最佳时机。我深刻的体会到:只有突破为教而说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桎梏,学生的说才会走向多样化;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不要怕学生说得慢,或一时说不上来;不要怕学生说错、说罗嗦、言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这都是学生走向敢说、能说、会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是非常正常的。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得到大大增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说,能创新阅读教学,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凸现出来。

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自己提问,让学生自己抒情,让学生自己说话,就是让学生拥有了阅读过程!

猜你喜欢
老麻雀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超越万物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