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课文标题进行阅读教学

2019-06-03 04:14杨艳芝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杨艳芝

摘 要:巧妙的从课文题目入手,围绕标题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 找到分析文本的突破口,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借此培养学生对标题的直觉和灵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标题教学;促进阅读;思维提升

文本准确透彻的解读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前提,面对文本的宏大视野,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呢?笔者认为要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教师不妨从小处着眼,大处拓展,从小处开口,往深处挖掘,那么何谓小处呢?在课文中,那些看似多余的段落,零碎的标点,文中的次要人物,副词运用等,都属于微小之处,而标题是文本的点睛之笔,更是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浓缩。 “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巧妙的从课文题目入手,围绕标题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新知,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语文思维的形成。所以如果能准确地从标题入手,找到分析文本的突破口,对语文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张涛老师在1987年发表的《浅谈语文课文标题教学》一文中,首次使用了“语文课文标题教学”这一概念。程启友老师也在《题目开启课文的钥匙》认为通过让学生进行原题模仿和改题仿写方面身体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文本的标题有多种多样,怎样的利用标题进行阅读教学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读“题”求文

标题位于文章之首,有时抓住标题,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利于课文的解读。例如在教授《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课文时,也从题目入手,抓住的题目中的连词“和”,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标题猜猜课文分几部分?谁在烈日和暴雨下?在干吗?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分别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在暴雨下拉车。再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烈”“暴”的语句。感受到天气的极端,从而体会像祥子这样的底层劳动人们生活的艰辛。笔者也曾听过一节《记承天寺夜游》这位年轻的老师也很好的利用了题目来进入课文。教师先让学生读三遍题目,然后提问: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读出了时间、地点。师继续追问:还少了什么?学生答:人物。通过阅读课文补全题目:《记苏轼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师追问:用原文的话补全题目呢?生:《记两闲人承天寺夜游》。师继续问:为什么是闲人?然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争相找出语句品出“闲味”。教师利用课文标题迅速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顺利的体会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种导引式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从而有效的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二、换“题”对比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从课文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阅读,在深入阅读后,重拟标题,与原标题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如课文《甜甜的泥土》,同学默读全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重新给本文拟一个题目。有些同学用“沉重的母爱”“渴望爱”等题目来命题。指导学生与原标题对比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 “甜甜的泥土”来做题目呢?从而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思考。学生重新给课文起一个题目,然后对所命的题目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另拟题目,还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旨。积极重视标题对文本的深刻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标题,领会其精妙之处,借此培养学生对标题的直觉和灵敏。

三、望“题”生义

中学语文课文标题是进入文本的导引线索,是方向和途径,最终指向依然是课文内容。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只要我们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揣摩,就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主旨。如《始终眷恋着祖国》,我让学生从题目中提炼关键词,学生提炼出“始终”“眷恋”两个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现钱学森对祖国眷恋的句子,从而得出“眷恋”是魂牵梦绕、归心似箭。然后找找表现“始终”的词语,那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具体或大体只为揭示“始终”。再找出归心似箭却始终不能回到祖国的原因,从而体现了钱学森的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心。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只要我们关注细节就可以“牵一发动全局”。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借“题”发挥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以写为辅。随文练笔,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随笔写作的“练笔点”,课文的标题是文本教学的开端,也可以是拓展语言训练的基础,教师可以借“题”发挥,进行同题仿写,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随笔训练。如:在教《散步》这一课时,这篇散文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通过一波三折的写散步这件小事来体现了家人间浓厚的亲情。然后进行写作练习,采用一波三折的写法进行写作训练。如此活学活用,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仿寫能力。

课文的标题简明扼要,统领全文,教师可以充分地围绕标题设计问题,梳理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文本的主题,理解深层含义,促进阅读的提升。标题虽小,但对文本的阅读作用却不小。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支点,抓住课文题目就能帮助我们迅速切入文本,我们在设计切入点时,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便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文本的深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阅读文本时,学生只有抓住文本,深入品味文本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注标题在文本教学思维、写作训练等方面有指引作用,它最大的优点能优化教学效果,达到删繁就简的目的。它是引向,是路标,不过不是教学的全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合理的设计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到教学进程中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巧妙的运用文本的标题,优化自己的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安舒.谈阅读教学解读问题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3年38期.

[2]于相龙.抓住标题,让阅读教学更高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22期.

[3]程启友.开启课文的钥匙[J].今日科苑,2010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