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学语文课题打造成开放的课堂

2019-06-03 04:14王俊花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火花新课程智慧

王俊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新课程的清风吹暖老师们的心扉时,当我们坦然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孩子们的心田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新课程呼唤开放性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一个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更是批改 一个时刻能闪烁智慧火花的课堂。

一、选择开放生动的教学内容,唤起孩子们想飞的欲望

语文源于“生活”,也就是语文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在课堂,更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不就是最开放、也是最生动的吗?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学语文,从而发现语文的趣味性和巨大魅力,是树立大语文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以作文教学为例,我时常鼓励孩子们以“童心看世界” 、用“真心抒真情”。比如,在以《我的发现》为题指导学生作文时,我首先以我每天上下班途中常常留意大街上的各种招牌,便发现许多错字,有的甚至还闹出笑话为题材写了一篇生动的下水作文,从而激起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发现的欲望。乘胜追击,我马上让他们在小组上在交流曾有过的“发现”,顿时,教室里非常热烈。更令我欣喜的是,这次习作大获成功,尤其在选材上各具特点:有的孩子从实验中发现了许多科学道理;有的从父母的举止言谈中发现爸爸妈妈把自已当大人了;还有的还通过一件件小事发现了同学间只有有了谦让和理解才会有真正的友谊……。看着一篇童稚而又充满真情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并有一种收获的喜悦。

二、开放的教学语言为孩子们插上能飞的翅膀

1.在《新课程》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双向互动是平等对话的基本保障。只有在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出一个“引导者” 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才能时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发自内心的平等交流:“你的朗读真让我佩服!”、“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很抱歉,我能打断你的发言吗?”、“你能为我参谋参谋吗?”……

2.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是课堂又一道美丽的风景。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夫曾说:“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易于学生接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可谓是教学幽默的一代名家。熟为人知,于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在组织学生听完朗读后,突然一字一顿地说:“陆小军最投入。”学生们都愣住了,于老师又煞有介事地说:“我发现陆小军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同学们这才回过神来,发出一阵轻松会意的笑声。于老师继续他的教学,可学生们仿佛都吃上了那酸甜诱人的杨梅。这对于了解杨梅、升华情感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设计开放多样的教法,让孩子们展翅高飞

同樣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几乎每位老师都明白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心想事成”,却要令人煞费一翻苦心,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认为全开放的教法应该确定一样这样的目标:凡是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应尽量引导让学生主动实践;凡是学生能解决的疑难,应尽量引导让学生自己突破。

教学中,如果我们总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话,那么即使再好的设计,也会黯然失色,再美丽的笑容也会失去原有的灿烂。在我们每位教师的心中应时刻不忘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向往新事物的孩子,只有生动活泼、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式才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1.合作学习组合多样化。伴着新课程的理念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除了精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确定学习的重点外,小组的组合也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可打破常规,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组合:①固定小组组合;②和好朋友自由组合;③分层次组合;④互帮互助式的组合;⑤随意组合。这样的尝试让我感受到了学生总是对“合作学习”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极强的表现欲。也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从体验中升华。我在教学优美、抒情的写景文章时,常在学生读懂课文、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导游”,这样做既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提高了孩子们对美的鉴赏,唤起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课堂上,当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滔滔不绝、春风得意的样子,我发现我还送给了他们成功的体验和收获的快乐。

3.以“演”促讲。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何不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资源。在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我将课堂变成了课本剧表演的舞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许多孩子为了表演能成功,便不厌其烦地朗读课文,还动手做了许多漂亮的头饰,表演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全身心的投入,乘此机会,我也加入了其中。表演一结束,我便组织学生评价“谁的表演最出色?”在评价中,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了公仪休的特点,以及故事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整堂课中,我完全成了一个配角,但学生读起课文、做起练习来却游刃有余。

4.让课堂“飞出”教室。皮亚杰曾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总站在自已的角度怨天忧人,而应思考如何在语文课上巧妙开发、利用这一潜力。在这一次次的教学中,孩子们走出了教室,把操场、花园……当做了课堂,不仅满载而归,而且其乐无穷。

最后,我又想起了《新课程》前言中的一句话: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诉说”,讲述一个昨天的故事,也是“发现”,发现学生可贵的品质,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潜能,更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着的主体意识、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让我们携起手来,给孩子们一个开放的课堂,共同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猜你喜欢
火花新课程智慧
持久的火花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智慧派
再见了,我的爱人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