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

2019-06-03 04:14黄艳花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教育小学数学

黄艳花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民,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创新教育也已经深入到了教育的各个角落。创新教育是必需的,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因此,教师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积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的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动。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拿着课本,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也是说一不二,学生奉教师之言若圣旨,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总体素质的增高,新时代也要求教学方式做出新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对于各样的学生而言已是供不应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这里举出一个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驗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形象感知效果。只有学生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学习动力足了,自主学习之下会比强行灌输更有效果。在教授物体体积时,我拿出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体,篮球、黑板擦、文具盒。最后在这个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对体积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有大小之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体积的概念。学生在实际观察感知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数学知识,此时学生的活动要比教师灌输给他们的印象要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实实在在的学习的主人。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直接省略必要的引导和案例讲解,直接给出公式和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记忆掌握。这无疑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故而在后期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课程初期的引导和情境创设,让学生联系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思想方法的指导。

二、注意创新师生关系

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任务比较繁重,内容比较杂多。很多教师一堂课上完,都是慢慢的数学公式和题目,师生之间的互动空间也被挤占,教师的形象也变得严肃呆板,数学也变得枯燥乏味了起来。要建立创新的师生关系,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放下身段,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以前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中指出了我书写的一个错误,事后这个学生反而给我道歉,说让老师课堂上尴尬不好意思了。第二节课我就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了这名同学,也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和老师交流,这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创新人格培养都是尤其重要的。同时这里引用一个“相机诱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能通过主动探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的数学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认真探究和努力分析,有效掌握所学内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在讨论环节通过和教师、同学进行探讨。通过探究和练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清楚地反映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入学习进行强化训练,不断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运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动性,他们对学习积极态度是高效学习的促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激发他们的数学活跃思维,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能顺利找到解决疑问的切入点,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大胆地提出来,和教师通过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让他们继续深入进行学习。在启发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大胆说出的看法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和他们共同讨论,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能逐步获得探究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启发引导不仅能让他们受到鼓舞,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俞世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2):207.

[2]郭德娟.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速读(中旬),2016,(9):182-182.

[3]刀秀萍.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7):122.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创新教育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