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和学分制改革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

2019-06-05 07:22俞成功罗文华白锦表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药品高职改革

俞成功,罗文华,白锦表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1]。

近几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产业的基本用工需求,但是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行业(产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本文首先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接着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并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最后对改革效果进行梳理,供其他专业和院校参考。

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理念、制度、资源。

理念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还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理念,更有社会、行业对于人力资源的培养理念。高职院校本身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但是现在不少高职院校追求大而全,专业、课程设置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更无法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从而提前规划人才培养方向;对于高职院校的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基本参照本科院校的监管方式,缺乏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企业愿意投入资源培养具有潜力的员工,但是没有义务为同行甚至竞争对手培养业务骨干。

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估与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评价指标主观性过强,无法体现对教学改革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引导。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评价、教师考核等管理制度也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评价指标为导向,特别是教师考核与职称晋升制度未体现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除部分大型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外,企业自身管理制度或人事制度无任何对职业教育或人力资源培养的支持内容。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整体不足,并且将相当一部分经费投入科研中,投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设备等的经费严重短缺,导致课程资源缺乏,深入、持久的课程改革无法实现,这也是造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法深入的原因之一。

除去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职院校及专业基于自身发展现状,还存在不同的制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因素。以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医药经营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偏向团队式,但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培养团队式人才;由于药品的特殊性,校内药品经营类人才大多只能接受理论与模拟实验教学,岗位适应能力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理念、制度、资源三者共同限制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性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本文认为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在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力量的广泛、深度参与,即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必须体现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去企业挂职,返校后引导企业参与课程教学。

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对培养目标、行业需求、培养模式等的多维度分析,结合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特征,将现代学徒制与分层分类教学等理念、方法融入教学改革,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1)成立创新班进行试点;(2)为创新班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方案中设置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3)改革专业技能课程群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评价方式,利用企业工作任务代替课程学分;(4)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学生团队为单位,融合现代学徒制和分层分类教学理念,依托企业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5)专业课程教师在企业挂职,返校后以横向课题形式承接企业工作任务,推动创新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途径

基于产教融合和学分制改革,创新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培养目标是面向药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网络经营服务类企业,培养从事网(药)店经营与管理、互联网营销与策划、医药物流等医药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具体包括培养“互联网+”医药类产品经营人才、医药类产品的互联网市场调查与分析人才、药品数据采集与加工人员(提供网店与产品图片优化等美工服务)、医药类产品互联网运行与个性营销方案设计人员。

具体措施主要如下:(1)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创新创业课程:在第一学年安排不少于16学时的创业基础课,同步组织各类企业专题讲座,从一年级开始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引入企业任务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将“专业性创新创业活动”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大健康为背景,筛选优质合作企业及产品资源,商签合作协议;组建创业团队,承接企业任务;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由企业、学校指导教师完成综合性评估,给出学业成绩。(3)学校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和商学院提供制度与组织保障:在校级层面成立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出台系列文件,商学院同步制定创新班相关制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4)面向大健康企业,校企合作共赢:引入企业任务,指导学生完成签约指标等一系列教学与实践活动,促使教师逐步提升双师素质。(5)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完成企业任务,培育团队式人才:自2015年首届创新班成立至今已经过3年学分制改革,提高了学生创业能力和整体创业素质。组建团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并逐步引导其成长,以满足大健康企业对团队式人才的需求。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教学路径与模式架构。

教学路径分3步:(1)第一学年,创新创业意识培育阶段:完成通识平台课教学,包括创业基础课。(2)第二学年,创新创业孵化阶段(学分替换阶段):学生以完成企业真实任务替换课程学分,教学活动主要是导师指导下学生团队或个人对企业网店进行经营,其间理论教学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3)第三学年,创新创业成长阶段:第二阶段活动可延续至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期,活动成绩视同实习成绩(见图1)。

图1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路径

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包括3个环节:(1)教与学:主要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包括教育部规定的课程。(2)学与做:主要将企业任务融入课堂教学,校企资源相揉,学与做互补,在完成企业任务过程中获得学分。(3)做与用:主要签约企业项目,按约完成任务,盈亏自负,完成后获得实习学分(见图2)。

图2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简言之,以学分制改革与校企深度融合为路径,循“教、学、做、创、就”一体化培养模式,结“创业和团队式就业”之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支持,业内优质企业资源快速集聚,成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基于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企业资源也同步实行“同期优选、即时更新、优质优惠”原则,即优选同时期优质企业资源、定期更新(优胜劣汰)企业资源、优质企业优先得到校方资源使用权。

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

经过近几年(历3届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率从2013年的2.99%提高到2016年的7.59%(2015年达到8.97%),2013~2017年创新班人均就业起薪达到5 260元,2017年就业率为98.7%。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信心、能力明显更强,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获得行业企业的肯定。

(1)基于产教融合和学分制改革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直接受教学生118人,间接辐射相关专业学生600多人,已毕业学生中有龙禾文化等小型创业团队3个,其中达到月均销售额20万元的有1个;入职学生月均薪资5 000~6 000元,学生就业后取得良好效益的企业有5家,其中宁波四明大药房、杭州天天好大药房两家企业取得年销售额(OTC等医药类产品)2 000余万元的成绩。

(2)很多学生因在校期间得到了较好的培育,毕业后快速成为企业骨干,获得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学生就业率自2014年起一直保持在95.6%以上,创新班创业率则一度达到8.97%。

(3)毕业学生先后服务医药企业30余家,以团队形式服务的企业有11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有5家,65%以上的创新班毕业生成为医药零售类企业的业务骨干。

6 结语

基于产教融合和学分制改革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教师工作能力也得到企业肯定。但基于产教融合和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1)完善教师考核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部分学生和家长理念有待更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不能只待在教室里学习,更需要接触企业和社会;(3)引导企业投入必要的资源与学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性技能人才。只有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四方共同努力,才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实现多方共赢。

猜你喜欢
药品高职改革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药品保存细解读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之路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水果药品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