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

2019-06-05 18:02
百科知识 2019年9期
关键词:激光照排王选样张

1979年7月27日,我国第一张采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在未名湖畔诞生,标志着中国印刷上千年“铅与火”的时代的谢幕,“光与电”的崭新时代终于到来。

中国的激光照排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改变我国印刷行业的落后面貌以及解决汉字的计算机信息处理问题,1974年8月,国家设立了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

748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子项目就是精密中文编辑排版系统(也就是照排机)的研制。当时,世界照排技术已经跨过手动式照排机、光机式照排机,发展到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同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第四代数字激光照排机的研发。

当时,国内有5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申报了照排机研发任务,并把研究目标分别指向了二代机或三代机。与此同时,一直关注汉字精密照排技术的北京大学教师王选也主动请战参加748工程项目。一直在跟踪国外照排技术新进展的王选看到了二代和三代照排机的危机,看到了数字式储存和数字式输出的广阔前景,大胆地选择了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国外尚未开发成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王选想出了用数学方法计算汉字轮廓参数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使汉字信息的压缩比率达到了1∶500,扫清了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最大障碍。同时,王选还发明了高速复原方法,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实现了高速和高保真的汉字字形复原和变倍、变形,并保持笔画的匀称一致。

1980年9月15日,在第一张报纸样张成功输出之后,一本26页的样书《伍豪之剑》印刷成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看到后欣然揮笔:“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

1987年,《经济日报》率先淘汰了铅字印刷,开始使用北大激光照排系统。1993年,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欧美和日本企业全部退出中国市场,国内99%的报社和90%的黑白书刊使用了以王选技术为核心的激光照排系统。此后,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开始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地,并在国外引起轰动。

随着科研的深入,王选和团队不断追踪着世界印刷出版技术的新动向,并结合我国报社工作的特点,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助力中国报业技术依次实现了“远程传版”“彩色印刷”“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直接制版”等飞跃。

“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张 伟)

猜你喜欢
激光照排王选样张
小小班干部
——王选
色彩管理在纸张数码打样中的应用研究
时代楷模 创新典范
——王选与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
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最后一滴雨
GMG色彩管理在数码印刷中的应用
第五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