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里的大千世界

2019-06-11 01:43韩海燕王莹
走向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炒面面馆拉面

韩海燕 王莹

对一座城市来说,饮食就是她迷人的脸庞。要想亲近一座城市,美食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走遍老城民居,转过新街旧巷,有人为风情,有人为美景,有人却仅仅为一道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寻宝的姿态、以疯狂饕餮的心情去享受和品味。在这里,我们不谈对事业的雄心壮志,不谈对生活的割舍留恋,只记忆在一次次饮食之间,在暖心老板的招呼声之间。

所以,有人说,这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属于青岛的特色小吃有很多,相信,每个吃货心中一定都有一家私藏的五星小店和美食,可能隐藏在青岛最寻常的角落,它也许是十几年的老字号,也许是从小吃到大的街边小铺。虽然它们不是青岛吃喝玩乐攻略上的打卡景点,虽然它们环境一般、服务有限,甚至桌椅都很少,却集结了青岛人的点滴回忆和故事。也许它的门头不大,味道却很霸道,虽貌不惊人,方圆百米却是人气爆棚,没有老司机带路,你绝对找不到,虽然小店够旧,但却够味……

老面馆,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它没有气派的招牌,没有豪华的装修,只依靠老饕的口口相传,在街头小巷低调得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日子或忙或闲、生活或快或慢,但记忆深处总有那么一碗面,让你念念不忘,无论何时想起,都感觉饱满而温暖。

小福顺大虾面

这是一碗曾经入选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特色餐饮的美食之一,青岛小福顺面馆的创始人刘凯民,推崇绿色食品,倡导健康饮食,摒弃一切化学添加剂,从厨30余年,传承并演绎了这道传统美食,在青岛各位前辈大师的指点下,最后成就了一款地道的青岛本邦莱特色小吃

小福顺青岛大虾面。传统制做,老汤老味,为青岛本邦美食增添了一抹亮色。

众所周知,青岛对虾是青岛地区独有的海特产,过去当地渔民常取用深海的海水将捕捞到的大虾煮熟,再加上一锅面条,既方便快捷又美昧诱人,是渔民出海捕鱼时既充饥又美昧的食物。因虾面色泽红润,口味醇厚,营养丰富,逐渐成为青岛当地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成为抹不去的老青岛记忆。传统的食物总是最容易唤醒一个人的味蕾,精挑细选的鲜美优质食材,匠心独特的制作工艺,青岛小福顺大虾面以鲜美绵长的滋味扬名青岛,在这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大虾面,从中细细品味城市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滋味。

竹青胶东摔面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让我们记住了这家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面馆。

作為特色美食,胶东摔面也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摔面?面为何还要摔?摔面之所以要摔,是因为调制时并不添加“蓬灰”,在制作过程中用摔代替了揉,在反复摔打中使面上劲儿形成面筋,最后劲儿上足了,反复摔打3分钟才能制成面条。摔面好吃,除了摔的技巧,奥秘还在于那一锅骨头汤。孙竹青每天都会选购当日新鲜猪骨加入简单的家常调料,先煮2小时,待猪骨的香气溢出,剔骨取肉,猪骨继续在汤锅中熬制1小时,熬制成品的骨汤,味道浓郁却清白如水。

“一碗面养一方人”,胶东摔面历经300年的沧桑,可以说它既是一种地方小吃,又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一个人、一张凳、一双手,成就了一碗良心面,传承了一门老手艺,实实在在的做面、实实在在的做人,让这碗面迅速火遍全国。正是这样坚守原则,孙竹青才将摔面“摔”到了《舌尖3》中,也“摔”进了食客们的胃里。

平安拉面

这是一家藏于深巷居民楼中的“老字号”面馆。20多年的光阴里,一碗面诉说着多少情感和故事,热情好客的老板是小店最好的“招牌”,每一碗面条都是手工制作,也因为是手工拉面,所有面条的粗细会有所不同,但是却从不妨碍它劲道的口感,汤底清香又浓郁,加上一勺老板特制的辣椒油,鲜香美昧。每到夏季,好多食客会选择坐在外面大汗淋漓的吃一碗面,不管你要的是大碗、小碗,老板总会放上满满的牛肉,让你既能吃饱又能吃好。除了这一碗料多昧美的拉面,还要推荐的是他家的微波烤肉筋、烤鸡心、烤大肠,新鲜的原材料经过精心的腌制放进烤盘,不一会就能听见滋滋地冒油声,撒上胡椒粉或是五香粉,不需要其他蘸料,香而嫩,可谓好吃又实惠。在平安拉面馆吃饭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吃惯了各种美食,却能在这里体会到最原始的味道和记忆。

肖像面馆

不算繁华的地段、不算显眼的门头,不算宽敞的环境,但这些都不影响它在青岛美食界的江湖地位,这是一家深受文艺青年喜欢的面馆。

我有一碗面,足以慰风尘。曾经的百年老院,如今自成一方天地。肖像面馆是大学路32号的第3任主人,曾经这里是肖像摄影工作室。

老板是个帅气的大叔,谈吐温雅不失风趣。几年前就有开店的想法,在老城区开一间小小的面培。没有太复杂的想法,接触不同的人,倾听不同的故事,可谓你有故事我有面。

肖像面馆的菜品很简单,店里只卖一米一面——茄汁牛肉饭、红烧牛肉面。老板的想法很朴素,吃饭就吃最简单又放心的东西。红烧牛肉面酱汤浓郁、面条劲道,茄汁牛肉饭满满的蔬菜香和牛肉香。传统的标准加上老板的改良,遵循青岛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观念,又不背离自我。

面馆里放着轻音乐,在咖啡馆林立的大学路,也许这是最像咖啡馆的一家面馆。

老三炒面

安徽路22号1路公交车总站的“老三炒面”大概是老青岛记忆中的又一个地标性店铺,“老三炒面”堪称青岛炒面届的“老炮儿”,一开就是将近20年,味道依然是那个老味道。“老三炒面”的门头看起来不小,但是里边的空间却不大,七八张桌子摆的满满当当,每到饭点,“老三炒面”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食客们络绎不绝,即使环境一般,但却挡不住吃货的嘴,所有总有人会劝说老板说开家分店吧,老板也总会直爽又客气地拒绝。

来老三家吃面,一定要尝尝他家的青椒大头菜炒面,不同于一般市场上的炒面,这里的面并不是油炸的,而是一根根手拉出来的,从店内的窗口就可以看到拉面师傅在后厨忙碌的身影,而大头菜丝和青椒搭配炒出的菜香浓郁扑鼻,浇在现捞的面条上,轻轻地搅拌均匀,那口感简直无法形容,即使口味偏甜,也成为我们北方小伙伴的舌尖美昧。老三家的炒面一定要配炸串,就如同花生配啤酒一样自然,不裹面的炸串,出锅之后先抹上一层甜面酱,再刷上秘制的辣酱。说起秘制其实也简单,辣酱里面加入了自家现磨的花生碎,绝对会惊艳你的胃。

如今,经营“老三炒面”的是老三的女儿,一个不到30岁的女孩主掌着一家老店,她说一年中她只休息10几天,就这样走过近10年的时间。每天早上8店准时开门,串串儿、切菜、拉面,迎接客人,一直到晚上10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最多的时候,要卖700碗炒面。20年的坚持是一家人对老店的守候,女儿说,“爸爸还是会每天亲自去买炒面用的菜,必须要亲自把关。”如今老城在逐渐消失,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的兴起,这家20年的店可能也会随着新的规划而拆掉,这样一代传一代的老店,我们或许很难再找到,而未来,“老三炒面”不会消失,他们会选择一个新的地方,再继续30年、40年、50年,让青岛人记忆中的美食一直傳承下去。

妙语面馆

一口面锅,一盆泡菜,一家三口。10多年,不曾间断。它就是位于宁夏路130号的妙语面馆,半问地下室,空间大概只有20平方米。密密麻麻10张桌子。可是每天从中午11点到下午2点,这样一家巴掌大小的面馆却总是“人满为患”。

牛肉、肥肠、排骨、炸酱……妙语家经营的是各类四川风味的粉面。推荐他家的泡椒肥肠面,浇头卤的鲜香软烂,有点偏川式的做法,辣的很过瘾,肥肠处理的干净,没有任何腥昧儿,卤制的火候也是恰到好处,没有一点儿异昧。在妙语吃面要再配上他家独门的保宁醋,醋的酸甜度正好中和了部分辣昧,堪称一绝。

小巷见面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加上老板又对自己的厨艺特别自信,于是他选择把店选在小巷,店名干脆就叫“小巷见面”。

听起来似乎是很随意的一家店,但是每天的客人确实络绎不绝的,要想找到这,也确实需要费一番功夫,但是吃到面的一瞬间,还计较什么呢。

闻一闻,顿时口水直流三千尺。咬一口,肉嫩嫩的,透着点油泼的香味,老板用15年的功力熬制了一份特别的面。为了熬汤,他每天不到6点就开始忙,鸡、鸭、棒子骨都要洗净处理好。高汤必须熬够6小时,这才刚刚好赶上中午的饭点。量大、实惠、昧美,一锅面满足了下馆子的所有要求。特别推荐他家的酸汤雪花肥牛面,汤的味道恰到好处,肥牛更是一种高密度食物,不仅美昧而且营养丰富,鲜美的牛肉和面的搭配会让你口水直流。

群姐面馆

一家小面馆能开3年,靠的可能是广告和噱头,能开5年靠的可能是成功的营销,而一开20年而且几次变址重装还能宾客不断,除了手艺了得,口碑与用料是一样都不能少的。“群姐面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群姐面馆算是同安路小吃一条街的“扛把子”,吃饭永远需要排号,这虽然是一家面馆,但还做着各种家常菜,从一家小门头的老店到现在的大店面,群姐这个名声也是响当当的。

群姐家主打胶东口味面食,手擀面+本地浇头是特色,芸豆蛤蜊面是这家面馆的招牌,也是必须要推荐的,非常好吃。蛤蜊肉新鲜干净不牙碜,蛤蜊的鲜搭配芸豆的清香气息,味道非常棒,手擀面比较劲道,与卤子搭配相得益彰。

这些年,青岛的面馆越开越多,但最难忘的还是老面馆的那碗面,一碗老拉面,半座青岛城,早已成为了这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回忆。

猜你喜欢
炒面面馆拉面
炒出来的麦香味
无尽遐想等
“峰会炒面”
洗肉面馆
一碗拉面加个蛋
洗肉面馆
团子的生活日记
炒面蛋糕
面馆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