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考

2019-06-11 03:37邓若曦
教师·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抓手顽疾思路

邓若曦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综合领域中,本科教育的改革是急迫且任重道远的。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大会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文章站在本科教育改革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与总结,并划分为七个方面:本科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效应、理念、抓手、顽疾与思路。力求从每一个方面分析现状并探讨解决方法,以期为全国本科教育改革的道路铺路照明。

关键词:根本;目标;效益;理念;抓手;顽疾;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066-02

2018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过去五年的教育改革得到了总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本科教育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外,但在这个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国家战略的年代,本科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急切要求回归对社会性的关注,是当代最实至名归的“义务教育”。

一、教育改革的根本——社会意识形态建立

历年来的教育改革进程经历了三个过渡期:从学校关注到教师关注,最后落脚到学生关注。学校关注时期重视学校的基础建设,即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师资力量,这是教育开始的第一步。

教师关注强调“教”的源头性,是自上而下的体系。而学生关注则代表了如今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育体系与学习模式,彰显人的社会性。这一点上成绩突出的当以美国高校,NSSE则是这一理念的有效产物。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即对四年制的在校本科生展开社会调查,让学生对学校发展以及自身学习状况作出自我评估与反馈,学校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改善提高学习环境与质量,从而达到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全新教学模式。

自2000年开始,这种教学模式在全美迅速地传播发展,使美国高校的教育水平达到质的飞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学校是个小社会,学生则是学校的“群众”与“基层”,只有学校回归教育的初心,让学生在学校里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发展与利益被放在第一位,其毕业后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目前全世界各个区域已经开始广泛运用NSSE系统:2009 年, 我国清华大学领头将NSSE的汉化版本运用到国内本科教育当中,主办了“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NSSE-CHINA)”,标志着 NSSE 在我国初步的实践与探索,这将实现从教师关注到学生关注的教学模式突破,使广大本科生改变“混文凭”和“混大学”的消极想法。这一系列变化证明了我国教育“自下而上”改革的决心,本科生念的不是填鸭式教师塞给学生的“死书”,而是“国情书”“群众书”“基层书”。

二、教育改革目标:精英—大众—常识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精英高等教育。全国只有15%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我国50~60年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基本人文修养还未形成,需要培养精英带领社会进步,这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中心论”。精英教育阶段以达到预期教学指标为目的,注重知识的掌握性和技术性,从而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阶段为大众高等教育,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人数增长到50%。这一阶段对应我国70~80年代,大众的基本修养形成,课程设置则根据大众需求发生变化,教学向社会性靠拢,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推陈出新,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阶段处于教育回归的过渡时期。而第三阶段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能为规模超过50%的适龄青年提供就学机会,需要教育回归到常识,也就是当今我国的教育状况。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暴露的种种问题其实是教学模式没有跟上教育阶段发展需求的问题,和没有弄清到底何为常识的问题。从近期的社会调研来看,中国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大众教育或者精英教育阶段,这种模式就是目前诸多追星与“娱乐至死”现象的根本原因。精英只会阻碍已经过渡到第三阶段社会的发展,只有掌握常识的大眾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而常识由社会文化习惯 、社会观念秩序、社会信仰传统三个方面组成,即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需要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

三、教育改革效应:自我—他人—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人人自警的国家方针。而人才培养是本科教育的初心。自20世纪开始,我国本科教育进入了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的社会服务的概念得到强化,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人才培养才是本科教育的真正目的。“念了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读好大学不如读个好专业”等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大学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现象的产物,其使现代知识的生产倾向于集团化.本科教育的最大功能仿佛是社会性实用知识的工厂,而非人才培育所。19世纪初洪堡提出,大学不是职业培育机构,而是造就人才之所,并且指出两大原则:一是学术自由原则,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结合即将融合大学两大功能——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和人才培育功能。

而怎样的具体措施才能促进这两个功能的融合?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如之前所说,教学模式改良和教学环境创新,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打造是改革的重点。在制订培养计划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量身定做,拒绝程式化,鼓励多元化。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专业性,更要力求知识的广阔性与视野的宽泛性,特别是通识课程的设置不能“空有其名”,要求大学每一门通识课程的评分标准和专业课程一样严格,师资力量也同样丰厚。

二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教师作为初心回归的首要渠道,师德建设必不可少,没有一流的思想道德传播,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三是强化教学这一唯一途径。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存在而不是科研工作室。当今存在一流大学总是与一流研究相挂钩,但一流大学包含于一流研究而不是等同于一流研究,教学才是育人的唯一途径。把教学摆在首位,教学包含科研研究,包含于社会服务,所有的人才引进和教师聘请都要以教学为中心。

四是拒绝功利性育人。所有的学科建设与课题论文评奖都不是大学的重心,科研优势、评优评先的名誉和专业优势都要转换到育人的落脚点。目前中国大部分的本科教育都是教人为私而不是为公,大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功利性的利益争夺,应该以“天下为公”为己任。

四、教育改革理念:收入—付出—本分

教师思想的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当今的大学教师强调社会回报理所当然,拿来主义太多,送去主义太少。将自身发展的看重远远大于学生的发展,忽略教师的本分。所以,大学在聘用教师时不应只看重专业和科研能力,而应将教师的思想道德考察放在首位。

五、教育改革抓手:行为—思维—梦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掌握着创新的关键——思维创新与文化创新。在新媒体发展的带领下,教学方式日新月异,教学工具也从繁到简,丰富多样的课件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之一。但信息化在给教学模式带来便捷的同时,对本科教师的要求却逐渐降低。其教学思维因为网络的发达与信息的便利逐渐僵化。部分要求较低的本科院校教师讲课模式已经退化到简单操作的重复:离开ppt就无法上课,一支粉笔、一杯茶讲一下午。大学教师本应该是最富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思想的园丁领队,却在制度不完善的氛围下退化成连中小学教师都不如的教学机器,这与我们时代潮流发展是完全相悖的。这就需要本科院校在教师招聘和管理时提出两个要求:①教师招聘和考核在系统上应该进行升级,除了专业技术上的选拔,更应注重测试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学能力。②教师在职期间应该定期接受学校监督和考核,学校可以淘汰以逸待劳的教师,引进拥有创造思维的新血液。这样才能使教育环境与质量鲜活地流动起来,而不是一潭死水。

六、教育改革顽疾:专业—品格—立德树人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我国本科教育大环境的现状而言,由于大学几乎被物化成专业知识生产的工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分不清楚专业教育与品格教育孰主孰次。做教育的不搞教育只搞教學,搞教学的眼睛只盯着“过分细化的专业”(工业革命的产物,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产物),各种“专业”内不搞品格教育,搞品格教育的又搞成了“专业”与“学科”(思政专业、社会学、伦理学等)。教学变成了僵死的说教论,而不是活生生的体验论,立德与树人粗暴分立而不是有机整合。这就是当今本科教育环境的最大顽疾。傅雷提出:“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的传授看作次要。”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本科院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避免思政与专业的脱离,重视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将立德放在知识之前却又融入知识之中,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七、教育改革的思路——教育领域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转变(灵魂培养的教育大转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强调社会性的体现:“教育的初心是培养有灵魂的人,而不仅是具有知识的人,而这灵魂主要体现为它的社会性。”鲁迅的《狂人日记》提道:“如果不改造人的思想,那么无论身体再强健,也不过只是麻木不仁的看客。”

何为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即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万千友。大学不只是知识加工厂,还是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塑造学生灵魂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杨银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1):4-19.

[2] 白逸仙.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模式——以中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与美国NSSE为比较对象[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64-68.

[3]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N].人民日报,2013-12-17.

[4]袁贵仁.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3-10-16.

[5]刘延东.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3-10-16.

猜你喜欢
抓手顽疾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如何破解种植三大顽疾?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交通拥堵“顽疾”难除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纵”“横”交错破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