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2019-06-11 11:55张洁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变能力人文素养

张洁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该院儿科参加实习的66名护生,将之根据实习时间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2名)、观察组(34名),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对照组常规教学,观察组重点实施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应变能力评分、临床操作技巧评分、人文素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可有效提高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护生操作技巧、应变能力,并可使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儿科护理教学;护生人文关怀理念;人文素养;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a)-0126-02

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较小,多是家庭的重心,一旦儿童生病,患儿家属多会产生焦虑或担忧等情绪,这一时期若临床护士言行举止上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患儿家属产生反感、怀疑等负面情绪[1],因此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且压力较大。正因为儿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护理人员需积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提升护理水平,尽可能为患儿提供更优良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护理水平[2]。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储备力量,因缺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当其步入儿科工作岗位后,易因经验不足、理念不强而出现工作疏漏,故而对护生应重视培养人文关怀理念,尽可能增强其临床护理能力[3]。基于此,该院儿科近年来实施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有效增强了护生的人文素养和应变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参加实习的66名护生,将之根据实习时间分组。以2017年6月之前实习的32名护生为对照组,男4名,女28名,年龄19~24岁,平均(21.35±0.25)岁;以2017年6月及之后实习的34名护生为观察组,男5名,女29名,年龄19~23岁,平均(21.28±0.19)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教学,为护生安排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每日展开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观察组重点实施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1)言传身教:带教老师注意加强自身人文关怀修养,和患儿、父母经常性沟通、交流,经常参加各种人文关怀知识的培训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处理病患的能力。在带领护生工作时,严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则,在为患者护理时全面落实人文关怀理念,给予全方位的关怀,以此让护生体会到人文关怀的理念、魅力和必要性。(2)对护生给予高度关怀:教师对于护生给予更多体贴和关怀,如天气冷时嘱咐护生添加衣物,避免感冒;日常生活中指导护生保持合理膳食,确保营养充足,切忌盲目减肥等。教师自点滴入手,让护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并可主动传递这种关爱。(3)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①激发人文关怀理念:将护生组织起来,集体授课,在为护生讲解儿童生长发育内容时,指导护生观看生长发育相关视频,激发护生保护弱小、关爱弱小的意识。在观看中查看护生专注度,完成观看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论自身观看视频的感受;②强调人文关怀理念:在指导护生实施儿科护理时,强调人文护理观念,如教导护生抱幼儿的姿势,说明如何抱幼儿才会让其感到舒服。对于婴儿,因其头颅较重,颈肌发育不完全,需对其头部加强保护。在为护生示范时,教师应动作轻柔、准确,且语言应亲切、温和;③安排社区体验:让护生和婴幼儿经常亲密接触,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行为特点、心理特征多加了解,增强护生和儿童的沟通能力,并提高其关爱意识。鼓励护生经常和小儿父母交流,了解小儿的健康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4)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指导护生掌握同时处理一些事件的能力,如在为腹泻患儿输液时,因患儿液体过量丢失,导致血管塌陷,另外患儿血管较细,穿刺难度较大,在穿刺前指导护生为家长说明这一情况,告知小儿穿刺有一定难度,避免家长因一次穿刺失败而过度担忧。在护理中,指导护生掌握儿童护理中的细节性问题,并说明提高护理操作技巧、减轻患儿痛苦的方法,教会护生如何体现对患儿的关怀与爱护之情。

1.3  观察指标

①在实习完成后,展开校内儿科护理案例考核,从10个儿科护理案例中随机抽取1个案例,由专家与教授扮演患儿和家长,抽签后的护生扮演护士,和患儿、家长展开沟通,并在小儿模型上展开护理操作。通过教师、专家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考察护理过程中护生的应变能力、临床操作技巧、人文素养,各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各项能力越理想。另外展开儿科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②由专家与教授对护生的护理情况展开满意度评分,根据评分分为较为满意、满意与不满意,较为满意、满意者人数之和占比统计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n(%)]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理論考核成绩和各项能力的评分

2.2  护理满意率评价

3  讨论

儿科收治的患者年龄较小,一般不足14岁,患儿心理、行为及语言等和成人相比差异明显,患儿通常难以和医护人员顺畅沟通,且患儿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配合度与依从性不佳[4]。在为儿科患者实施护理时,护士就更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理念,以高度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为患儿实施更有效的护理干预[5]。

人文学为理念性学科,重点是珍惜生命、维护生命、对生命敬畏,是将“人”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在儿科护理中,需护士从技术方面为患者提供依赖,从生活方面提供关怀[6]。为提高儿科护士的人文素养,该院儿科近年来对前来实习的护生,重点开展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和护生接触最为密切,带教老师应发挥表率作用,在日常护理中处处体现对患儿的人文关怀,通过言传身教来增强护生对人文关怀理念的理念[7]。同时,带教老师应对护生高度关怀,多给予护生关爱和体贴,潜移默化地让护生自觉向他人传递关爱。另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注意渗透人文关怀理念,让护生将人文关怀理念逐渐渗透到内心,并激发护生对于幼儿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保护欲;另外,应尽量让护生参与社区体验并手把手的教导护生具体的操作技巧,让护生主动提高自身护理操作技能,以便能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应变能力评分、临床操作技巧评分、人文素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作用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可有效提高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护生操作技巧、应变能力,并可使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芳,卫洋丽.浅谈我院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控制及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4):168-169.

[2]  陈裕美,童赟,林泽文,等.护生主导式查房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5):3176-3177.

[3]  杜培培.网络碎片式学习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92-93.

[4]  王红艳,梁小利,包锐,等.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學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6):734-736.

[5]  曹红丹,张朝鸿,蔡佩璇,等.内科护理教学中引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27):3879-3880.

[6]  杨建生.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8(4):20.

[7]  朱冉.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关怀能力的实践与评价[J].当代医学,2016,22(12):162-163.

(收稿日期:2018-10-10)

猜你喜欢
应变能力人文素养
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星级酒店餐厅服务员在工作岗位中如何体现礼貌礼节之我见
探究如何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
试分析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