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 徜徉书海

2019-06-11 11:56赵凤琴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1期

赵凤琴

【摘  要】作为一名师者,如何让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走师生共读之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收益,老师受益,乐亦在其中。但真正做到师生共读,提高阅读质态,应做到认真选读、培养乐读、注重导读和激励促读。

【关键词】师生共读  选读 乐读 导读 促读

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作为一名师者,如何让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走师生共读之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师生徜徉书海,既丰富了师生文化底蕴,又提高了师生阅读素养。如何真正做到师生共读,提高阅读质态,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师生共读,应认真选读

师生共读应该选择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作品。与一般消遣和娱乐性书刊所不同的是,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书,读起来相对吃力,但吃力也有好处。这正如猴子吃香蕉,让其跳一跳才能吃到的香蕉是最美味的。同样如此,如果选读作品的内容过于浅显,学生不感兴趣,也缺乏共读价值;而内容过于深奥的话反而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半懂的书,对学生来说意义最大——他在动脑子,他在不断疑惑和探索中,获得豁然开朗的乐趣。在这里,我推荐低年级师生阅读《小猪唏哩呼噜》《王一梅童话系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等童话和《爷爷一定有办法》《大卫,不可以》《逃家小兔》这类绘本故事;中年级师生可阅读《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爱的教育》《大林和小林》《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作品;对于高年级的师生,共读《草房子》《小王子》《城南旧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学作品和中国古典名著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不同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具体的选择应该以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依据。读这样有一定坡度的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巧,获得心智的成长。

二、师生共读,应培养乐读

有人说:“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那么,刚开始组织活动,更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过说实在的,虽然身为老师,但对于儿童文学却知之甚少。于是,我翻阅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网络查阅适合高年级阅读的书目;同时向其他老师请教,还私下与班中的几个读书爱好者交流,观察他们的阅读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基础,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去启迪儿童心智,给儿童心灵以真善美的感召。但是如果硬逼着孩子去读,肯定会挫伤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觉得读书像在完成任务,索然无味。于是我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诱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课上我指名学生朗读比较精彩而幽默的片段——鸡鸭鹅大闹课堂;晨间谈话我给他们讲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他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大热天的时候在操场上穿着厚厚的棉衣;他为了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鸽笼;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中午休息时间我拿着一本精美的书籍《草房子》,随手翻看几页,学生们看我看得如此痴迷,都凑上前来一起看,我水到渠成地推荐学生共读这本书。

学生们喜欢《草房子》,但是经过调查,只有几位同学家中有这部藏书外,其他的便没了着落。怎么办呢?为了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我率先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为学生借到了几本。在我这种积极寻找书源的影响下,许多同学都行动起来,有的向亲戚朋友借,有的缠着爸爸妈妈买,仅用了几天时间,学生就人手一部。于是,第一次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始了。

三、师生共读,应注重导读

阅读光有兴趣还不够,还必须有相应的指导。学生们喜爱《草房子》,但是在学校里却没有充足的读书时间。于是我便抓住晨读和午读前两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每天这个时间,教室里都静悄悄的,40个孩子捧着《草房子》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作为老师,我觉得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课间,教室里的吵闹声少了,谈论人物的故事之声处处可闻,班级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在学生阅读《草房子》时,我鼓励学生去自己去探索读书方法、然后总结、推广。他们一边读书一边积累方法,读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期间,我也向他们推荐了两招,即做人物书签,记读书笔记。孩子们做得很有创意,甚至超出我的想象。就拿他们做的书签来说吧,有的简单实用,有的精巧细致,有的别出心裁,有的图文并茂,每一张书签,都像一件小艺术品。读书笔记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摘抄語言的妙语连珠,由介绍人物的群英荟萃,有精彩的故事连连看,有深刻的读后感想等等。学生们每做好一张书签,每做好一个读书笔记,都兴高采烈地拿来给我看:“老师,看!这张书签记录的是秃鹤对人格尊严的执著坚守的情节,你觉得怎么样?”看着学生用心画的画,以及写着的感想: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孩子,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欲望的“纸月”, 她写一手好字,她知道很多古诗词,她作文字面底下有一般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她的掉眼泪,她的笑声,她的温柔,她的沉默,她的倔强,都让人产生喜爱和怜悯的感觉。细马——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羊生活。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笨拙的“骂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孩子们的嫉妒。虽然他本能的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从他的故事中让人体会到了勇气与坚强。真可谓百花齐放,我的心里是甜滋滋的。像这样富有诱惑力的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再也不感到读书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四、师生共读,应激励促读

多读书增加阅读量,这已是共识。但死读只能让人感到乏味,为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寓读于活动,以活动激励促进读书。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始终让师生处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阅读过程充满活力,师生乐在其中,收效甚佳。

1.读书交流活动。师生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表达对书籍的热爱,畅谈读书带来的启发和感悟。

2.读书征文活动。以“我与好书”“我喜欢的一本书”“书与校园”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师生以读书为主题,抒发对书籍的热爱之情,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师生共同推荐优秀的书籍、报刊,形成热爱读书、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学校需对教师和学生的推荐书目分别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品读优秀作品,培养高尚情操。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滋润了我们的底气,阅读给予了我们的灵气。让我们有力的大手,携起孩子们稚嫩的小手,一起在书海里畅游,一起享受书的甜蜜与芬芳!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