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6-11 06:30王昭恒朱智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教学改革

王昭恒 朱智勇

摘  要: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正趋于一种区域不平衡的态势,山区学校和城镇学校的体育课堂质量表现出了显著的差距。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亟待解决山区校资金不足、地域偏僻、教师数量稀缺等劣势问题,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对现阶段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区校  体育教师  教学改革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a)-0007-02

当前,在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主要城市的城镇学校校中,我国的体育教育的改革是相对比较成功。这些城镇学校,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基础上,逐渐的将体育课程以量化的标准纳入到考试中。而对于山区中小学而言,囿于资金、师资等问题,很难达到城镇学校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山区学校如何在现有的特色资源的基础上,提升体育课堂质量,适应现代学生的教育目标,成为当前我国山区学校体育课改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大部分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 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化程度较低

山区学校因地域劣势和资金不足等问题,所表现出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在数量上明显的少于城镇学校校,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体育老师为全校的学生授课。

山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整体教育素质能力也要明显的低于城镇学校校教师,专业化程度和受教育水平也普遍較低,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学历是在本科及本科以下,并且山区学校体育教师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加之地处山区、薪资较低和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山区学校体育教师外出进修会较少,一旦有了进修机会又受制于其它因素无法外出学习,因而使得大部分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难以提高,一些新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理念得不到灌输,最终只会继续拉大山区学校和城镇学校体育教学的差距。

1.2 山区学校体育场地的不完善与不合理布局

山区学校往往因为受制于资金和地域方面的困扰,在体育设备器材方面的投入较少。一方面,大部分的山区学校的体育场地往往体现出非常不合理的布局,对于一些基本的运动项目,通常是几个项目共用一块场地,无法提升体育课的多样性。山区体育教师也只能在现有场地不合理布局的情况下,对一些适合开展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等问题,山区学校的场地一般都使用多年,场地的保障性工程很难会得到实施。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体育课的安全,体育教师也只会保守的进行课堂授课。

1.3 山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单一性

山区学校学生的经济条件往往与城镇学校学生相距甚远,因而,这些学生在平日的课外体育活动中也只能进行一些诸如踢毽子、跳皮筋、跑步等活动。另外,山区学校的课间操还依然延用着传统的广播体操,这与城镇学校广为开展的篮球操等新式体操完全不同,非常明显的落后于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并且山区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寄宿制学习,因此在校内生活的时间较长,课外体育娱乐活动较为单一乏味,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山区学校应当增加更多的体育娱乐项目、团体体育比赛,学校体育活动,这些都将会对山区学校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2  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因

2.1 推进山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优质体育教育的必然性

在以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整合各个地域特色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是贯彻优质教育的必然路径。传统的体育课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深度挖掘山区学校自有特色,并将特色与体育课加以整合,将自身所处的地域特点付诸到体育课中,不断创新综合体育实践活动形式,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找出一条适合山区学校学生体育课的发展路径,同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是当前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1]。

2.2 山区体育课程结构及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性

山区学校校一般是由几个体育教师共同来完成每学年的体育课程,虽然这在表面上看似山区学校生已有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但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会发现,山区学校的体育老师因学历、经验和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往往没有系统的教学课程结构,这也因此造成了山区学校学生在以简单的准备活动完成之后就基本结束了一节体育课。学生也会逐渐的将体育课当成娱乐课堂,无法在体育课中学到一些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既没有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也没有学习到运动技能。同时,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逐渐懈怠,加之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无法对山区学校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从课程结构到教师评价便因此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从而更加限制了山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2.3 山区体育课程质量无法满足体育考试的标准

现阶段,我国已将体育这一学科以分数的形式纳入中考成绩的考核,这对广大的中学生而言是质的改变。体育已经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各项运动水平,通过考试这种督促机制让学生们更加重视体育的功能作用。山区学校在这方面相较于城镇学校而言,远没有城镇学校重视体育成绩考核标准的程度高。山区学校在体育考试化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数外和科学等方面的学科成绩,而比较轻视体育在中考分数的比重,进而导致山区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年落后于城镇学校的学生,因此,提高山区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将会对学校的升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3  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对山区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设,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对教师的投入,政府一方面要加大人力的投入,通过各种利民的方式进行招聘;另一方面应增加一些奖励措施,从教师荣誉和日常薪资上必须需得以体现。通过提升体育教师的各种福利制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投身于山区学校的体育事业中,同时还可以提高现有教师对山区体育教育的热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态度进行日常的體育教学工作[2]。对器材设施的投入方面,政府应当完善更种基础体育设施,既能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注意山区学校的地域短板,在尽可能弥补短板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

3.2 山区学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进修课程

体育教师在山区体教改革中占有核心地位,山区学校体育教师因自身学历、经验等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城镇学校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因此,一旦有外出的进修机会,应当积极的与学校进行沟通,争取每一次的外出进修机会,实现从模仿教学内容到深入领会教学理念的转变,用进修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3]。同时山区学校也应当对体育教师的外出进修加以重视,通过资助的办法,鼓励山区学校体育教师走出山区,向外界学习。

3.3 师范体育类高校应加强政策引领和思想教育

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态势呈现出城镇和山区的分级化,大部分的师范类和体育类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导向是在我国的东部城镇地区,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愿意深入到山区。师范类和体育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当前面临的处境是在城镇学校校中很难获得就业机会,但是在山区有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山区学校又对体育教师十分渴求。因此,师范类和体育类院校应当在就业政策方面加以引导,满足新时代毕业生的需求。通过思想教育的灌输,要让大学毕业生意识到扎根山区,也是对体育事业的奉献,提高大学毕业生深入山区就业的热情,以此来平衡山区和城镇体育教师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4  结语

山区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国家应当在这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以政府为基准,由政府牵头进行大力投入,通过政策福利制度等各方面的优良举措,提高教师这一主体的师资力量,完善各种设施,整合区域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路径,让山区学校学生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健康,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的体教改革。

参考文献

[1] 顾成强.做心中有人的教育——房山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人民论坛,2017(7):112-113.

[2] 张万荣.关于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26):29-30.

[3] 李永生.山区同样可以办出优质教育——一个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追梦之旅[J].中小学管理,2018(5):27-31.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教学改革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