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之下绿色金融的发展

2019-06-11 05:49栗萱
财讯 2019年9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

栗萱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在此倡议的引领下,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也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鼎力支持。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都比较恶劣,很多国家的土地沙漠化严重,气候干燥,不利于这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制约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需要加强对绿色金融的重视,这对于沿线各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金融;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格局不稳定,很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地方主义兴起,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给各国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增加了光彩。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各国也逐渐意识到要实现全球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017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特别提出要推进绿色投资、绿色贸易和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顶层设计中应当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绿色金融的内涵

绿色金融主要指的是通过债券的发行、投资的募集以及保险、股票等金融方式来引导社会资金向清洁交通、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方面发展。这个概念比较丰富,简单来说,绿色金融就是要为绿色项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让污染项目变得融资难、融资贵。将绿色金融置于“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可能无法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因为“一带一路”战略比较复杂,绿色金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一带一路”战略与绿色金融的关系

(1)“一带一路”为绿色金融带来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是具有广阔前景的高远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73个国家,聚集了世界63%的人口,而GDP只有全世界的29%,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有着巨大的投资缺口,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具有土地资源辽阔、光热资源丰富以及能源聚集等优势。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普世化,绿色金融的发展一定要紧抓“一带一路”这个契机。“一带一路”创造的投资机遇将为绿色金融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绿色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7》指出,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大国责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可以预见的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将有更多中国资本和企业走出去。中资企业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并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工具,提高投资价值。

(2)绿色金融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

由于“一带一路”的投资机遇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资源密集型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环境风险已成为“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的重要方面。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供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匹配的绿色金融供给,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相关国家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绿色金融的准备工作不全面

绿色金融建设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战略部署和政策安排有效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战略准备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只制定了短期目标,没有充分考虑绿色金融特有的长期性,相关配套设施也没有到位。这些都导致一些已经开始发展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在具体工作中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在制度和计划上严重滞后。

(2)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不完善

中国的实体经济工业产品中有 220 多种产品的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品牌影响力很低,据《福布斯》发布的《2018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前100名的品牌中我国仅有华为上榜,而且排名为79名,比较靠后。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然而许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只是停留在研发阶段,并未得到大力推广,如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在过去产业结构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对制造业客户非常关注,对节能客户的支持不够,贷款热情不高。因此,绿色信贷的规模一直相对较小,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也很小。

(3)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够创新

尽管中国金融业已经推出了一些节能减排产品,但它们都是初级产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些产品太过于落后。目前,绿色金融在我国的配套设施明显不到位,只能引进一些附加值很低的产品。碳金融、排污权质押租赁等形式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不够,企业的融资能力不强,以交通、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不足。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

(1)做好绿色金融发展的准备工作

让绿色金融的理念和实践惠及更多人群,“一带一路”是更广阔的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需要提前达成绿色、协调、开放、创新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在金融体系的构建中坚持绿色化原则,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解决业务发展先于标准制定的问题,将各国的绿色产业作为金融发展和合作开展的优先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要全面做好绿色金融的准备工作,将绿色产业的发展作为特色和重要的战略部署。

(2)促进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绿色低碳产业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特征,但也存在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缺点。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创新机制和平台,确保绿色低碳产业获得可观的回报。通过贷款和财政贴息,促进绿色信贷发展,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努力将绿色信贷融入宏观经济审慎的评估机制,以降低绿色信贷成本。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积极作用,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绿色项目的创新机制和平台,逐步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提高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鼓励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以满足投融资多样性和多维度的需求。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银行要紧紧围绕“五大板块、十大创新产品”,明确绿色金融服务领域,树立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意识,通过“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基金”等产品实现融资创新。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长期项目中,根据收益率低、回收期长的特点,加强长期融资工具的设计。例如,在清洁能源和城市走廊布局項目中,启动了一套有针对性的绿色融资模式。

总之,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不能缺位。绿色发展与“一带一路”存在着协同作用,中国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国内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也要将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项目中,形成“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共赢格局。

参考文献

[1]施嘉琪.“一带一路”战略下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J].纳税,2017(25):164.

[2]周昭.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金融战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2017(11):74-78.

[3]王陟昀,钟雄.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论,2017(09):33-34.

[4]钱水土,周晓珍,何凉.绿色金融助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研究[J].浙江金融,2017(11):17-23.

[5]程韩贵.“一带一路”视角下的绿色金融发展[J].青海金融,2017(09):58-60.

[6]车治辂.“一带一路”战略下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研究[J].纳税,2017(14):132.

[7]张永涛.试论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8):22-23.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