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资担保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06-11 05:49付亚飞
财讯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发展趋势现状

摘 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稳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随着经济持续下行,造成中小微企业贷款动力不足,金融机构“惜贷”情绪明显,“抽贷”现象频发,担保机构尤其民营担保业务收缩严重,部分担保公司违规经营,风险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担保行业的稳健发展和行业整体形象。本文通过分析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家层面扶持、行业展望等情况,浅谈融资担保行业的前景及出路。

关键词:融资担保;中小微企业;现状;发展趋势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的减缓及经济环境的恶化,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也愈发严峻。

为了打破此种僵局,我国政府主导并制定了大量政策来推动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由此催生了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减缓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随着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信贷紧缩、实体经济备受冲击,担保公司面临的代偿压力持续增大,出现部分担保公司违规经营,风险事件频发,北京“中担事件”、河北的“河北融投担保”等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担保行业的稳健发展和行业整体形象。

对此,国务院与七部委先后公布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在经营规则、准入门槛及退出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融资担保公司在法规层面予以了规定,鼓励融资担保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多样化融资,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为了改善各地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牵头包括五大国有银行等18家银行设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旨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动再担保机构与融资担保企业一起,层层分散风险。

二、融资担保行业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监管缺位,服务不到位

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存在重审批、轻管理,重处罚、轻监管、弱服务等问题。地方监管力度缺失,监管水平相对低下。由于基层人员由于缺乏监测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较易忽视融资担保机构的违规行为。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纵容非法经营,也会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风险补偿机制缺位,融资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足

首先,融资担保行业企业整体的实力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担保法人机构8185家,户均注册资本1.07亿元。其次,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强,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受国民经济持续下行,金融機构“惜贷”、“抽贷”影响,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愈发低下,发展滞缓,风险事件频发。加上部分民营企业互保链风险的传递,融资担保公司存在巨大风险。为防范风险,部分担保机构积极缩减业务规模,导致担保业务数量大幅下降,代偿金额呈线性增长,代偿率从2010年的0.7%上升至2017年的1.6%。此外,在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客户和直贷影响下,担保风险也在加剧。

(3)经营环境亟待改善

首先,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银行在银担合作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主导着绝大部分合作条件,导致银担合作地位失衡,风险分享机制的失衡,而风险全部转嫁融资担保企业。这样不仅不利于风险的合理分散,而且会由于行业融资成本太高,行业利益收入与风险承担不对等而遏制行业的发展。其次,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企业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缺乏行之有效激励和补偿措拖,没有充分激发融资性担保企业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的颁布及影响

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17年8月2日国务院颁布《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18年3月28日七部委颁布四项配套制度。未来,融资担保行业将以政策为导向,行业机构将面临整合,资本将进一步增长,服务机构将更加规范化,风险控制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1)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

《条例》要求“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建立政府、银行业金融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本次《条例》的出台强调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以政策为导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

(2)对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可以放宽至15倍。

《条例》规定融资担保公司在一般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的基础上,对主要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公司,可以放宽至15倍。

(3)提升技术手段,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近年来融资担保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融资担保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能力不强、经营行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条例》要求融资担保企业应当增强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小微企业缺乏足值抵押品,但其基数大,且较为分散,单一融资规模小。融资担保企业应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散非系统风险,降低自身代偿补偿损失。

四、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成立及意义

2018年9月26日上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举行揭牌暨首批合作业务集中签约仪式,分别与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等8家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签订了再担保业务合同,与中国建设银行等7家商业银行签订银担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启动运营,是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1)聚焦症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微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中小微企业虽然有订单、有市场,但由于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大,难以通过市场途径获得融资或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融资,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合作,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担保融资服务。

(2)明确方向,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业务以再担保为主,适当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各省份开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业务。由于基金的再担保业务主要是对符合条件的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担,能推动形成“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级机构与银行共同参与的业务联动和风险分担机制,可大大降低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我们要求,向小微企业和‘三农收取的担保费率,不得高于当地政府或监管部门核定的水平。”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基金的股权投资主要对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注入资本金,支持其向下逐级参股融资担保机构或为体系内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再担保服务。可以通过省级放大倍数,做大规模,从根本上推动解决融资难问题。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需要建立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将风险控制置于企业总体战略之中,积极引导地方合作机构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风险控制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

五、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将在政策引导下,行业机构将面临整合、资本将进一步壮大,服务机构经营行为日趋规范、风控能力日益提升,运用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好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行业市场主体合作关系趋向融洽。具体来讲,行业的发展趋势将表现在如下方面:

(1)机构整合,资本壮大

随着《条例》正式施行,部分经营许可证到期需换领的小规模融资担保公司都将面临是否符合新规要求的考验,这将导致市场“新一轮”的小规模融资担保公司股东增资或合并整合等;同时,行业类大型融资担保公司为满足债券担保单笔规模需求,也存在合并整合的可能性;上述行为终将导致行业市场机构数量将有所下降,但行业资本规模将上升。

(2)经营规范,风控加强

法律责任的固化,有利于融资担保公司规范化管理,更有利于监管机构执法;同时,为提升管理职责要求,《条例》不仅对设立时董监高任职资历进行了规范,还对其管理的融资担保机构处罚责任进行了连带,管理责任的行业责任终生制更有利于规范行业运营行为。一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进,抗风险能力较弱、产能过高的产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会继续增大,而融资担保行业的代偿率将不断上升,盈利能力将不断下降;但另一方面,随着融资担保行业内控制度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融资担保行业的风险把控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对资金供给方及融资担保公司来说,中小微企业金融信贷具备客户分散、额度小、风险因素多、成本高且收益低等特点,因此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这一些业主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单个发展此类业务,于资金供给方及融资担保公司而言,均无动力。因此需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找准着力点,就行业资金缺口时点、资金归口路径等进行分析判断批量承做。而大数据端口的采集则可依托于现有各级主管部门。于此同时,财政也可对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企业进行专项补助,以此弥补融资担保的高成本损失。

(4)指引示范,合作融洽

四项制度中《业务合作指引》的出台为融资担保行业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模式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合作双方均会呈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的局面,也将更好地微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王栋.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和前途[N].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05.26.

[2]雷皓,雷小寧,景效飞.融资担保发展现状与对策[J].金融实务,2018(5):59-62.

[3]胡键,孔宁.《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解读[J].科普惠农,2017(09):12.

[4]赵丽娟.在监管新规下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趋势研[J].时代金融,2018,712(10):19-26.

[5]许伟和.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发展路径探索与思考——以福建省为例[J].许伟河.福建金融.2016(10).

[6]王光伟,佟锦霞.“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业生存对策探讨[J].东吴学术.2017(05).

作者简介:付亚飞,男,汉,本科,单位:深圳市财政金融服务中心,研究方向:会计、融资担保、再担保。

猜你喜欢
中小微企业发展趋势现状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试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中小微企业在四板市场的融资方式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