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促进抗挫折教育落实

2019-06-11 10:46吴耀辉
新班主任 2019年4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健康心理

吴耀辉

很多青少年稍有困难就灰心、失望,甚至绝望;稍有不顺就焦虑、烦躁,甚至失常;稍有不从更是生气、赌气,甚至出走。不冷静、不理智、不顾后果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让教育者和家长甚是担忧。

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些:温室花朵,难经风雨;自私任性,唯我独尊;思想自封,心胸狭窄;遭遇困难少,包办呵护多;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追求享乐主义,不肯吃苦耐劳;赏识赞扬过度,批评惩戒不足;挫折教育不够,承挫能力不强;不知自省自警,缺乏自律自控;应试、就业等压力大,适应力差,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形成合力,采取教育、预防、疏导、训练、磨砺等多种措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此只想强调一条措施: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抗挫折教育落实,学校义不容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各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也都有了专门的部署,有些地方还进行了专项培训,编制了教材,设置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课程教研员。学校也按要求排课表,调课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课堂。

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定进展,然而,实际收效甚微,与目标还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大多是形式上重视了,思想上不深入,行动上不落实,力度上不到位。要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至少应当在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上做到“十有”:

有组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要形成组织网络,各司其职。

有阵地。学校要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校园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等应定期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宣传,积极营造氛围。

有设施。心理健康辅导室要有必备的科学器材,有保证教学所需的教具、学具等。

有计划。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长期规划,学段有年度计划,班级有具体教学计划,做到依计划行事,按部就班,不打乱仗。

有课表。学校教务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列入课表,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调节课时,并保证不被挤占或挪用。

有教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有本可依,避免教师手中无书,心中无数,信口开河,信马由缰。

有教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像其他主学科课程一样,做到逢教必备,不备不教,教案格式规范,有备课本。

有师资。学校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对兼职教师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有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如教师优质课竞赛,学生专题训练,师生情境演练等。

有评价。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检查、评估制度,像其他课程一样进行教学质量评比,评定教学效果。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上,要做到“3个三”。

一是抓住“三项”内容:精神磨难、身体吃苦、抗御风险。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他们在成就伟业之前,哪一个没有经历过重重苦难和磨砺?日本人对孩子的要求值得我们借鉴:在幼儿园学会吃苦,在小学学会耐心和坚持,在中学培养坚韧不拔、不怕艰苦挫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

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是也应确立这样的目标,实施这样的教学,开展这样的活动?与家长一起,不溺爱孩子,不培养“娇骄”二气的后代,让孩子从小遇点“难”,记点“性”,积点“训”,养点“神”。

学校还应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化解困难的实战训练和演习。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经历和化解。

二是采取“三种”方式:全面普及、重点防御、个案解析。

全面普及,是指按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适应生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重点防御,是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抑制冲动行为,正确面对负面情绪,学会恰当、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提高学生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个案解析,是指对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或有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引导其摆脱心理困扰,解除心理症结。同时,在具体实操中培养他们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形成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品质。

三是疏通“三条”渠道:心理健康课程主阵地渠道,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渠道,班、团(队)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渠道。

心理健康课程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教研部门要指导教师加强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质量。

各学科教学要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本学科教案中有体现,教学中有落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各学科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心理健康的楷模,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在点滴小事中学会调控情绪,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包括团体辅导、专题讲座、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问题辨析、远足野营、生存训练等,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只要学校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上好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一课,抗挫折教育的落实便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健康心理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挫折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终身不遇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