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抗挫折

2019-06-11 10:46邹慧琼
新班主任 2019年4期
关键词:调解员挫折班级

邹慧琼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在事无巨细的班级工作中,我亲历了学生的苦恼与困惑。我将这些点滴的“不如意”“倒霉事”细细地整理出来后,发现当前小学生的抗挫能力不容乐观。

不妨看看三年级小学生所经历过的挫折:

面对调查结果,我意识到:在小学阶段,开展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抗挫折教育,使其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坚强的心智,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

我在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简单易操作的抗挫折教育微策略,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播报“5分钟小新闻”,让学生自己面对挫折

一个班,一群学生,是一个大集体。每天,学生会因为各种事产生各式各样的交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简单等特点,加之家庭教育及个性差异,相互间极易产生矛盾。一瞬间的错误想法,加之巧合、误会、曲解,都会导致思想不成熟的小学生产生矛盾,加上学生在言语表达方面的不恰当、不及时、不周全,矛盾会迅速激化。学生因此而随意否定对方,给各自心理上带来难以平复的情感挫折。

此时,班主任要做的便是运用智慧分析与寻找——分析学生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意图,找出矛盾的起因和恶化的节点,找准“当局者迷”的关键所在。班主任可将其作为抗挫折教育的典型案例,巧妙地转化为“5分钟小新闻”,即通过“小现场再现→班级大讨论→说说好办法→主角来了”4个流程,组织全班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站在全局角度,学生主动商讨处理方式,班主任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引申出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最后,让当事人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反思。

在我的班上,每天的“5分钟小新闻”一直是学生最期待、最感兴趣的活动。这些鲜活的“小新闻”不但充满了生活气息,还有一定的行为指导价值,并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范例。对于学生而言,“5分钟小新闻”如同一朵朵翻腾的小浪花,在他们的心海中美丽地闪现,成为拨开迷雾、指点迷津的小妙招。

培养“小小调解员”,及时化解挫折

班级是个微型的社会,天赋异禀、头脑敏捷的学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生的“领头羊”。这些学生的性格开朗、为人和善,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公信力、亲和力。他们就是潜在的“小小调解员”。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让“小小调解员”参与其中,全程旁观老师沟通、处事问题的方式,渐渐习得沟通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班主任就可以放手让“小小调解员”去解决,自己只在需要指点的时候适当点拨。经过这样的“实战”,“小小调解员”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正确看待问题、冷静处理问题的优秀班干部,在整个班级的事务协调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事实证明,“小小调解员”运用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与同伴交流,能够及时处理小纠纷,在情感上更贴近学生群体,易于被学生接受,甚至在处理某些事情上比班主任更有成效。

培养智慧型家长,合力开展抗挫折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培养智慧型家长,家校合力共同开展抗挫折教育。

一方面,教育家长要树立抗挫折教育意识。很多父母对孩子保护得太好,总认为孩子还小,过早地让孩子承受挫折、困难,容易使孩子产生无助和痛苦。于是,他们事必躬亲,把孩子当作温室里柔嫩的花朵,这样实际上阻断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弱化了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研究表明,适当地经历失败,受些挫折,可以让孩子对失败有正确的认识,在失败中找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家长交流学习活动,让家长掌握基本的抗挫折教育的方法:第一,让孩子拥有乐观豁达的性情。古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挫折,未必尽是坏事,换一个角度看待,可能会带来快乐、收获成长。所以,家长要教孩子笑对挫折。

第二,适当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小学生对事物的态度是不稳定的,受情绪的影响较大。因此,当身处逆境时,孩子容易陷入消极情绪。此时,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题,理解和支持孩子,帮助孩子重燃斗志,最终战胜挫折。同时,家长还要学会隐藏自己的焦虑,不随意责备孩子。

第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榜样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和效仿,懂得成功的路布满荆棘,披荆斩棘才能夺取成功的桂冠。

第四,保持家庭和睦。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父母要以身示范,用爱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帮助孩子走出内心的阴影,保持阳光的生活态度。

关注人的点滴成长,是抗挫折教育的一味良药。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探索抗挫折教育方法,让方法常新,让学生常乐。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岭小学)

猜你喜欢
调解员挫折班级
班级“无课日”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黄磊化身金牌“调解员”
也谈班主任的魅力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终身不遇
家有“调解员”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