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防控保障与应急处置

2019-06-11 07:27周晓军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2期

周晓军

【摘 要】如何做好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防控保障与应急处置?开展专项教育管理,明晰安全责任,梳理管理细节,加强安全指导;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依法保障处理机制;加强外宣引领,让安全教育“走进家门”,让应急处置“走向社会”。

【关键词】专项教育管理应急处置 宣传走进家门 走向社会

学生校园意外伤害,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虽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扎紧学生校园意外伤害防范的防护笼,但其又难以被完全、彻底的消除,因为人为因素、偶然因素、突发因素总是存在的。学生可能会在没有任何外来因素影响下形成意外伤害,可能被有意无意间伸出的脚给绊倒跌伤,还有可能在体育锻炼活动、课间游戏活动、违规打闹嬉戏活动中受伤,都可能形成意外的发生。这就给我们学校常态管理、应急管理提出了课题——如何做好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防控保障与应急处置?

一、开展专项教育管理

现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管理普遍重视而有条不紊,其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校园的安全教育管理要更接地气(学校安全实际形势与具体情况、问题),要有的放矢。安全教育管理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责任性教育管理

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安全教育管理及风险防范控制,一定要强调“把责任抗在肩上”。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防控保障与应急处置,要注重责任性教育管理。责任性,就是要明晰责任的利害意义、隶属关系,要由责任“倒逼”常态的行为状态和意识形态。在管理的各个层级、岗位,每个责任主体都要清楚自己的责任担当以及分别该如何去实现尽责避责,这也是学校管理的必然范畴。责任性教育管理,还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机制保障特别是检查、监督、考评等予以落实。

2.细节化教育管理

安全无小事,管理在细节。在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规避中,一定要注意结合校本实际、当下情形做好细节工作,实现细节化教育管理。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为代表的细节:一是学校值日管理。要形成学校一日活动值日管理的健全网络和完备规程,实现学生到校入门及在校课间、用餐、午休、乘车等各方面活动安全管理护导的全覆盖。二是形成体育课及室外活动的安全工作规程,加强重点领域的意外伤害防范。三是通过专项的活动细则、规范要求等落实对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四是加强校园安全隐患的经常性、动态性排查,杜绝来自于“物”和“管”的隐患与风险。

3.指导式教育管理

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人为、主观因素一定是占较大原因的,如经常性发生的小学生在莽撞跑动中相撞,加强对人为、主观因素的控制是防控重点要素。从上述案例来分析,周同学随性地突然把脚伸向走道,陈同学莽撞地向前一跑,都是日常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习惯使然。学校要竭尽所能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指导、教导,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校園活动中可能的意外伤害情况和必要的防范作为。可以结合特定的情境如下楼梯、遇拥挤、过冰地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通过告知、提示、警示等方式给学生现场避险的指导。

二、形成专门应急处置机制

如果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能及时、规范、有效地进行应对处置,可以把人身伤害和事故影响减到最小。形成专门的应急处置办法和机制是重要一环。

1.建立与施行应急处置机制

在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步骤、流程有讲究,执行、操作要考究,否则会带来不好后果。其中还要注意的是事发时无老师在场该怎样应对,联系不到学生家长时该怎样应对,救治后的协调处理该遵循怎样的原则与办法,出现后续的协调处理纠纷时该怎样应对……

再好的机制也要能落到地,相关内容要让全体师生知晓、领会,在第一时间知道该怎么办。

在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及时送医救治(学校卫生室、社区卫生站、市区医院)、及时汇报领导、及时联系家长,学校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开展调查,在救治遇到矛盾时及时组织开展协调,这些都是应急处置机制的具体内容。

2.建立依法保障处理机制

不可回避的是在目前社会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认识、理解上存在误区,会一厢情愿地认定孩子到了学校后学校、老师就是监护人,学校就是所有责任的主体。学生校园意外伤害如果是学校因房屋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或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过错的情况下,才应由学校承担责任。基于此,学校既要加强排“因”管理——让学校不形成事故原因,也要依法予以处“果”——维护自身利益。如果说向左一步是强硬、无情,向右一步是软弱、承让的话,学校要善于在人情与法治、利他与护己的有机结合上形成积极有效的干预、协调、处理机制。此案例中,学校、警方都积极参与了工作,虽成效不明显,但可以让学校获得了较充分的可进可退的主动权。随着社会背景好转,依法处理学生校园意外伤害必将是大势所趋。

三、加强专题外宣引领

在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防控保障与应急处置上,学校既要做好校内工作,也要善于通过积极的对外宣传来赢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1.让安全教育“走进家门”

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发生,很大程度是学生主观的安全意识、习惯原因。学校可以把安全教育向外延伸,让其“走进家门”,深入家庭。有了安全意识,就会减少伤害。学校通过更具针对性的宣传工作,让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在全时空的生活中得以强化、巩固,让伤害的防控保障更到位、更有力。

2.让应急处置“走向社会”

凭一己之力,学校在应急处置特别是事后协调处理上会很吃力,甚至是吃力不讨好。通过班级、学校“家委会”或者是由关心学校的教育行风评议员、社会名士参与,或者是走司法途径,都是可以考虑的方面。通过外宣影响,在更大范围形成正向、积极的舆论场,可以为学校工作赢得更好的环境。

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防控保障与应急处置,是学校教育关爱、维护稳定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做好这方面工作,是学校管理不可回避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管理特别需要展现智慧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