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强化实践,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2019-06-11 07:27孔小军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课程建设语文

孔小军

【摘 要】本文以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为例,介绍语文课程建设的基本过程。明确课程建设的四个重点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科育人环境,开发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并且围绕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了“4Z”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语文教师素养、语文学科成绩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并且带动了整个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薄弱初中 语文 课程建设 质量提升

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学为6轨制18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教职工73人,在校学生670多人。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内涵发展较为薄弱,个体间差距大,尤其是语文学科组缺乏优势,教师个人缺乏专业发展规划,学科组缺乏骨干引领,普遍对课程理解不够深入,整合教育资源能力弱。在教学行为上许多教师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差。另外学校的生源基础差,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大,部分优质生源流入区内外的其它学校,多数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差。

2012年开始江苏省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旨在通过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和知识呈现方式,以项目引领、载体建设,开展课程学科建设,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抢抓机遇,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乃至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深入学习理解,增强课程意识

2013年8月,学校申报的“依托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提升师生语文素养”被列入江苏省农村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从课程基地申报阶段开始,学校就组织人员进行有关文件的学习,深入理解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编制《依托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提升师生语文素养》项目计划书,使全体教师明确语文课程建设项目承载着“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努力寻求学生个性成长的空间”“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特色”这四大任务,增强课程基地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的基础上,学校课程基地名称调整为“立足课堂强化实践,提高师生语文素养”。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基地工作机构,成立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与专家顾问组的指导下,学校制定“立足课堂强化实践,提高师生语文素养”建设实施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二、细化建设方案,加快硬件建设

在确定申报方案的基础上,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學校与区二中从2011年开始组建县城乡发展第二共同体,每年互派三名语文教师进行支教和跟岗交流。学校每学期初提前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落实学期工作重点,细化建设方案。2013年8月学校筹建了语文教师发展中心、语文课程建设中心、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语文教学评价中心,筹划了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的建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谋划。2014年2月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活动的常态化活动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凸显学生主体意识,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为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以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加大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2013和2014年学校经费预算中列出专项,保证课程基础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学校改造了多功能报告演讲厅、学生电子阅览室、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专用教室、师生阅读中心等,新建了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体验中心,学校网站开设“语文课程基地”和视频资源中心,确保语文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营造学科环境,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大力营造学科教育环境,学校结合固城悠久的山水人文景观,在综合楼东侧修建文化长廊,利用闲置的12亩地建设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体验中心,打造成集学生观察、写作、表达能力于一体的语文课程实践基地。

根据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学校在加快硬件建设与营造学科气氛的同时,积极开展基于课程基地的校本课程开发。几年来,完成了“美丽固城我的家”系列、“固城中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体验册”“农村初中社团活动开展”等课程资源与实验方案的开发与制定。

四、加强学科教研,提升教师素养

在加快语文课程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学校制订《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师徒结对捆绑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第二,引导每位语文教师按职称及年龄段制订《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教师个人年度发展目标》,要求每学期青年教师做到“十个一”, 中级教师做到“八个一”,高级教师做到“六个一”,让具体的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第三,大力营造教研氛围,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在围绕语文质量提升工程开展的系列展示活动中,学校利用大小会议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教研氛围,校级领导积极带头,语文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在市、区教研室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固城中学全体语文老师大胆尝试,经过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学校的“4Z”语文课堂教学方式。“4Z”是指语文学习的四个环节:“自学”“展示”“质疑”和“总结”。第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切实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通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为语文教师征订专业杂志、建立“固中语文教育网络资源库”、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组织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评选“语文骨干教师”及“语文学科带头人”等多种方法手段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还先后开展了首届师生阅读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竞赛、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等,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课堂、研究学生。11位语文教师中有4位语文老师的市级个人研究课题成功立项,有10位语文教师撰写论文获奖,有3位老师在区级赛课中获奖。

五、丰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学语文不只是学课文,“语文素养”不只是“语文知识和能力”,还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已成为学校全体语文教师的共识。于是,学校在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还积极改变、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4Z”课堂强调的就是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这一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学生的听、说、读、写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学校于2014年2月开设扬帆文学社团、金话筒协会、墨艺书法社3个语文社团,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为学科互动搭建平台。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主题阅读、诗词朗诵比赛、综合实践基地的观察体验、“美丽固城我的家”研究走访、文学社团写作、为“七彩语文”撰稿、汉字听写大会、我最喜爱的人生格言征集、班名班歌创作等活动,开展以“分享智慧人生,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金秋阅读文化节、“画贺卡说创意”、文化长廊设计、道路命名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江苏省课程基地的建设,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强化了能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全体语文老师工作积极,乐于奉献,每个人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注意力集中,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师生素养提升明显。课程基地建设不仅促进了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的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提升了其他学科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课程基地建设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特色创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中考质量由2013年全区倒数第二,到2014年中考一跃成为农村中学第一名,办学水平评估位居全区初中校第一名。

2018年11月,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课程基地促进学校文化创新的江苏实践”,由学校承担的子项目“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被评为“优秀”项目。课程基地的建设,使“立足课堂强化实践,提高语文课程实施水平”成为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的“新课堂”。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课程建设语文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