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交换

2019-06-11 11:53余敏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欧阳修小人篇文章

余敏

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教育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穗港“一课两讲”网络教研活动中的一节优秀公开课,得到香港大学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本课选用的是香港中二级语文教材,也是原沪教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第十四课。2017年在 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中获得教育部优课奖。

生:(一起)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小人无朋》,它节选至欧阳修的《朋党论》。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很简单,一个任务是读,要多读。我们不但要读出韵味,还要熟读成诵。第二个任务就是悟,悟这篇文章的道理、情理,然后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读过几遍了?有同学愿意朗读一下吗?

生1朗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朗诵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点评呢,谁来点评一下?

生2:我想点评她读得好的地方,她读文言文时,用自己的情感去读,而且她划分句子去读。

师:划分句子去读?

生2:就是读出了节奏。

师:对的,非常好,还有吗?

生3:因为这篇文章是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我了解到背景,他是因为被他敌对的大臣污蔑结成朋党,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朋党论》。所以我认为他在第三段的“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应该读出一种隐含的气愤。

师:她结合文章背景来理解,认为还要达到一种情感的高度,要读出气愤的情绪来。非常好,可见你预习得很到位!谢谢你,请坐。刚才大家的评论有从节奏方面评论,有从情感方面评论的。确实,我们要读好一篇文言文,有很多东西要讲究的,如读音、节奏、语气、语调、情感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读好,读出一番韵味。刚才这位同学读书的节奏就掌握得非常好,我们全班同学也试着以她的这种节奏,来读一下这篇文章。(师展示PPT课件中已标注好节奏的原文)(全班朗读)

师:读出了节奏,文意也就逐步清晰了。刚才我们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一番韵味。那么这篇文章,大家在理解上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字、词、句方面有没有障碍呢?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发言:我发现______词或句子不太理解,请同学们帮助我。(PPT展示)

生4:小人无朋,“朋”这个字我不太理解。

生5:我认为“朋”是指朋友。

师:朋友,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朋友吗?好的,请坐。有没有同学持不同意见?

生6:我认为“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师:同学们都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把“朋”理解为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刚才有同学讲到这篇课文的背景,是涉及到朋党的问题。那么朋党是什么意思?

生7:贬义词。

师:是的,贬义词。什么样的团队,我们称为朋党?

生7:勾结的人。

师:勾结在一块的团体,他们的目的是干嘛的?

生7:爭权夺利的。

师:还有吗?“你跟我的意见不一样,我就排斥你”,这是什么?

生8:排斥异己。

师:是的,勾结在一起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的一些人就称之为朋党。因此朋党这个词,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是贬义词。但是欧阳修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小人无朋”的“朋”,还是这个意思吗?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等会儿一起去深挖的。还有其它不理解的吗?(生没有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没有疑问了。那么老师来考考你们。(PPT展示4个加点词和两个重点句子)

生9:“惟君子则有之”的“惟”,我认为是“只”的意思。

师: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篇文章《木兰辞》里就有一句话带有“惟”字的。

生9:惟闻女叹息。这个“惟”也是“只”的意思。

生10:“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的“引”我认为是互相拉拢的意思。

师:拉拢,拉。这个“引”我们有没有学过?

生10:有的。《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下车引之”的“引”是“牵、拉”的意思。

师:太好了。引就是牵、拉的意思,那么“党引”就是拉扯勾结的意思。接下来的“或利尽而交疏”中的“疏”,意思比较简单吧?

生11:我认为是疏远。

师:嗯,交情疏远、疏浅了,请坐。后面的“则同心而共济”中的“济”,这个有难度吗?有个成语叫做……

生(一起):同舟共济。

师:同舟共济,同一条船渡河,所以这个“济”字就是“渡”的意思。可见我们可以从现代成语里面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下面的“及其见利而争先”中的“及”,我们在哪篇文章中见过?

生12:《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的“及”是“等到”的意思。

师:从这些词语的解释上我们可以小结出两个方法:1.很多的文言实词都可以借助学过的知识来理解。2.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成语的意思来理解。因为很多成语都保留了古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字词的好方法。接着我们看两个句子,请同学们解释。(PPT展示)

(学生回答省略)

师:是的,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想请四位同学解释一下文章大意,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我们把每个自然段梳理一遍。

(学生回答省略)

师:解释得很好!接下来我想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有没有最触动你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下面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

师:停。刚才各个小组都讨论得很激烈,下面我想听听你们的发言,谁先?

生18:最触动我的句子在第三自然段。“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这句话说出了小人为了利益,顾不上亲朋好友,见到利益就争先恐后,所以小人没有朋党。

师:小人没有什么样的朋党?

生18: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师:是的,小人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刚才从这段话里我们发现,小人结朋,最后有哪几种情况?当他们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会怎样?

生(一起):暂时结为朋党。

师:但一旦看到利益的时候就会?

生(一起):争先恐后地抢夺。没有利益的时候,交情就疏远了。

师:甚至会怎样?

生(一起):反过来互相残害。

师:是的,即使兄弟亲戚也不例外。可见小人面对利,他会舍弃什么?

生(七嘴八舌):亲情、友情、爱情、道义、道德。

师:是的,也就是说为了利益一切都可以抛弃,这就是小人结朋的特点。对于小人,我们在朗读这段话的时候,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生(一起):气愤、愤怒、指责的语气

师:是的,既然要读出一种指责的语气,我们的语气是偏重,还是偏轻?

生(一起):偏重。

师:哪些词我们要重读?

生(七嘴八舌):伪也、贼害、利禄也、货财也。

师:好,我们试着把这几个词重读,读出指责的语气。开始——。(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师:“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不能相保啊,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所以最后一句,我觉得是一字一顿的去读,虽其兄弟亲戚……

生(一起读):不—能—相—保。

师:很好!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小人的特点是?

生(一起):好利禄,贪货财。

师:是的,这是他们结朋的三种情况。对于小人,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

生19:我们应该避而远之,不要亲近他。

师:接近他了,你觉得会怎么样?

生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师:说得好!有可能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被小人残害,还有一种是被他带坏,所以我们要远离小人。我记得《出师表》里有这样一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汉后汉,正因为对小人态度的不同而导致两种相反结果。在现实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学们,还有哪一个句子触动了你?

(有删减)

生2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君子是有很好的修养,大家志趣相投、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共同前进,始终如一,一心为国效力,这就是君子的朋党。

师:君子的朋友,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个人的朋友,为提高自身修养的;还有一种就是为国事的,事业上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同舟共济、同道相益、互相帮助的。那么对于君子,我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生(一起):赞扬的。

师:我们要心怀崇敬去读这些句子,因此我们的语速要慢一点,深情一点。(师范读)

全班深情朗读。

师:还有句子要品吗?

生22:“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我觉得这句话与“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有点像。君子是正直的人,他们交朋友是淡如水,轻轻地问候对方,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默默帮助。而小人交朋友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如果有利益就会争先恐后,他们只是酒肉朋党。

师:她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交友,没有很多的忐忑,没有很多的忌讳,他们的心灵是坦诚的,信念是相通的。还有赏析吗?

生23:我比较喜欢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这句话很直白的讲出了整篇文章的观点,虽然不是在开头的时候就直白的讲出来,但是它反驳了第一段的观点,显得文章的观点更为突出。

师:君子是有朋的,小人是无朋的。嗯,这一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有补充吗?

生24: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团结而不勾结,而小人是勾结但不团结。我觉得欧阳修这里指的“朋党”,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君子他们团结一心,一起为国家效力。子又曰:“君子矝而不争,群而不党。”群而不党的意思是他们团结但不勾结,所以我认为欧阳修指的“朋党”应该是这个意思。

师:啊,你太厉害了!请坐。她引用了论语中的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个“比”字,我简单画一下(师板书 “比”字的象形)。大家看,“比”字就像两个关系密切的人,手拉手肩并肩,一副勾肩搭背的样子。所以这个“比”就是勾结的意思。 “周”是周围的意思,整句话:君子与周围一圈的人,都相处融洽,很团结,他不会与其中的某一些人勾肩搭背,结成一个党派。但小人就不是这样,他可能跟某些人因为利益勾结在一起,却不会与周边的人都团结。谢谢刚才那位同学的引用,太棒了!

师:我们来看看第一句话,有没有同学想分享的?(生不答)

师:君子与君子以什么为朋,小人与小人呢?

生(一起):君子同道为朋,小人同利为朋。

师:是的,君子是以道、义相结合的。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君子能否同利为朋呢?君子就一定不能追利吗?君子也食人间烟火,他也要高品质的生活,我们怎么理解呢?

生25:老師,我认为君子也要利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师:你说得真好!因此这个“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生:道。

师:是“道”引领下的“利”,我们君子也可以去追取利。我们可以发现,“道”和“利”它们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如果两者可以统一的话,我认为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道”引领下的“利”,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我们要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获取利益。而“利”,也有集体的大利和个人的小利之分,为了大利,我可以舍弃小利。如果道和利发生冲突,两者不能兼得时,我们就要崇尚道,而淡薄利!通过刚才的分析,我想请全班同学再把文章读一遍,读出你的情感来,注意读小人和君子部分的情感和语气。(全班朗读)

师:好的。这篇文章,我们找一段话,试着背一背?(有删减)

师:好!欧阳修提出的是君子有朋,而论语里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说君子无朋,那老师有个疑惑,君子到底有朋无朋?同学们要不要讨论一下?

(小组热烈讨论)

师:停,请同学来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26:我觉得君子应该是有朋的,因为在唐朝年间,44岁的李白和33岁的杜甫因一次巧合而结识,他们都互相钦佩。虽然他们相差11岁,但依然不能妨碍他们的友情,那是因为他们以诗歌结友。

生27:我也认为君子是有朋的,从伯牙与钟子期来看,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倾听,所以他们两个结成了知音。

生28:我认为君子是没有以利相交的朋友,只有以德相交的朋友。

师:好,我觉得这句话挺有意思。

师:大家都认同欧阳修的观点君子有朋,但老师有一个困惑,有很多君子是遗世独立的,有一个君子,他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的桃花源里,过着避世的生活,他很孤独。这个人就是陶渊明,那他有朋还是无朋呢?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理解?生(沉默、思考)

师:陶渊明在那个时代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他是孤独的,但是他致力于他的诗赋,他的文学创作,同时也致力于建设自己的精神世界。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他之后的时代,他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和追随,就是在我们现代,都有很多人是他的粉丝。

生(一起):是的。

师:所以我们认为真正的君子是怎样的呢?请看看这段话,我们一起朗读一遍。(PPT展示)

生(齐读):君子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即便君子孤独了,他也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他的那顆赤子之心,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师:好的,这句话来自《傅雷家书》。在这里,老师也有几句话送给大家:亲爱的同学们,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以吸引更多的朋

友,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没有什么比一群有头脑、正直善良的朋友更能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当你走过一切浮华与喧嚣之后,你会发现这样的你和这样的朋友才是最可贵的。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一起):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学校德育特色品牌研究,2017JKDY57。

(作者单位:天河区少年宫)

猜你喜欢
欧阳修小人篇文章
快乐的“长工”
指印小人来了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勤奋的欧阳修
木勺小人
与小人为伍
欧阳修拜师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