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舆论导向,树班级“正能量”

2019-06-11 11:53李润枝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正能量榜样理想

李润枝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部分,在学生当中有着独特的威信与个人的魅力。班级是在班主任管理下的一个重要群体。一个班级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往往受班主任所实施的引导策略影响。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经验,对如何掌握舆论导向,树班级“正能量”进行详细概述。

1 德育教育为基础,聚班级“正气”

教师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聚班级“正气”。例如为了让小学生树立起良好自我意识,在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教师组织开展了“我是谁”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教师首先展开了“独一无二的手印”的小游戏,使小学生在按手印、画手印的游戏中了解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手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随后教师让每个小学生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然后用语言描绘出来。接着教师让每个人谈论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踢足球,有的学生说自己最爱跳皮筋。随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卡通名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向同学询问他人眼中自己的个性特点、优点以及缺点,从而学习如何更加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和小学生分享阿甘、霍金、海伦凯勒等身体残疾的人取得成功并获得他人尊重的故事,教师每个小学生要欣赏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愿意付出努力自我完善。在这次活动组织结束之后,教师收集小学生制作的卡通名片组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名片集张贴在班级教室的墙壁中,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作為班级一部分的重要性,增强集体凝集感。并且设计了定期更新名片的环节,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除了德育主题活动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偏爱、纵容部分优等生,不给部分学生以“特权”,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平等、公正的班级文化。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中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风气,表扬班级中具有优良品德的小学生,例如有的见义勇为、有的乐于助人、有的诚实守信,教师要使大家都以品德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在班长、体育委员、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班干部的选举中,教师要坚持民主选举的方式,并使班干部树立起“为班级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2 理想教育为铺垫,凝班级“朝气”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是一个人三观的集中体现,缺乏理想的班集体如同一盆散沙。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学生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小学阶段是教师进行理想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将理想教育作为铺垫,从而凝班级“朝气”。小学生的理想较为模糊、不稳定,且极易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小学生以“当大官、赚大钱”作为自己的理想,还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观念的影响以“进国企、考公务员”为“远大”理想,缺乏崇高理想的追求,由此可见在学校中加强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加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由于这类理想教育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较少,为了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与新闻时事、课堂教学、综合实践类活动紧密结合。例如我国领导人在儿童节会去各个小学走访、讲话,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播放现场视频,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祖国的花朵”的承受的殷切期待。再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学习了飞船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借此在“红领巾广播”中播放我国科研工作者研发飞船的小故事,使学生体会科研人员的艰辛、刻苦。其次,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教师要借助节假日组织相对应的理想信念教育类活动,例如清明节时组织小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走访老红军,五一劳动节时教师要求小学生调查村里的“劳模”,端午节时教师组织开展屈原的诗歌朗诵会,体悟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教师要在班级内树立起“榜样文化”,榜样既可以是书中的伟人,例如在学习完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教师组织了以“鲁迅”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鲁迅的事例、趣闻、名言警句等。榜样也可以是具有时代性的人物,例如某位演员、歌手或者体育运动员,教师可以组织班会、演讲比赛或者征文活动,使小学生搜集明星榜样的励志故事、成果经历,学生他们面对挫折不气馁的精神。榜样还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人,比如小学生的同伴、亲人或者身边的普通劳动者,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习身边人的优良品质。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开展理想教育类的活动解决小学生的常见问题。例如小学生中常见的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问题,以及网瘾、网游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会鼓励学生讨论,通过加强理想教育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当前常见问题的解决。

3 感恩教育为初始,合班级“和气”

现在农村家庭中两个小孩的占绝大多数,孩子不多父母长辈过于溺爱,导致小学生过于自私自立,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为别人考虑,缺乏“感恩之心”。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避免校园暴力、欺凌现象的发生,以感恩教育为初始,合班级“和气”。例如教师组织开展“我从哪里来”的主题班会后布置了“绑沙袋”的情境体验类游戏,使小学生在绑沙袋运动的过程中感受母亲怀孕的艰辛。并布置了“妈妈,我想对你说”的课后作业,使小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再如教师设计“我对爸妈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使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对亲子关系的调查类活动。调查的问题包括:“1、你是否能够说出父母的生日?2、你是否了解父母每月的收入以及花在自己身上多少?3、你是否知道父母每天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4、你是否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5、你是否知道爸爸妈妈最近的烦恼?”通过调查大多数小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自己对父母“一无所知”。接着教师组织小学生通过“做家务”、“写爱心卡片”、“帮父母做一餐简单的饭菜”等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体现在生活中的习惯养成之中。

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父母,还要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班上的某个小朋友摔伤了膝盖他的同桌搀扶着他去了医务室包扎,一位同学帮助负责办黑板报的同学扶着椅子避免他摔下来,这虽然是一件件小事但是教师要让小学生意识到对提供自己帮助的同学怀有感恩之心,学习“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教师还要将“感恩之情”延伸到社会层面,将感恩之心延伸到陌生人的身上,例如教师组织了“在公交车上”的情境表演类游戏,使小学生表演如何在公交车上让座。教师举办“小小座谈会”使小学生回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有的小学生说其自己和妈妈出行时,妈妈一只手要牵着我,一只手要提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上台阶,有个路人就帮助妈妈把行李箱搬了上去。还有的小学生说,有一次他的书包上的拉链忘记拉上,一本书掉了出来,有一个路过的小学生捡起来把书还给了他,还帮他把拉链拉上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别人的帮助,然而如果平时不注意就难以体会。通过听到同伴分享这些生活中被人帮助的小事,小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纷纷回忆起自己身上的小事,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适当点拨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使感恩的精神融入小学生的性格之中。

4 结语

“教育无小事”,班主任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做的就是琐碎的工作,也只有从细节处精耕细作才能“润物细无声”般做好德育工作,下好班级管理这盘大棋。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正能量榜样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理想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