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2019-06-11 11:53王艳梅邵岩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亲子课外阅读读书

王艳梅 邵岩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是充实他们课余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与帮助,促使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课外书籍,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树立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积极投身于书海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只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1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

当前市场很多图书的内容其实并不适合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因此,老师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合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书籍,让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陪伴学生度过愉快的时光,成为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1.2“欲要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经常把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与学生共享,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教师切勿做课外阅读的旁观者。

1.3“不动笔不读书”

为了把课外阅读引向深入,师生一起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和表扬。班级定期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切切实实有所收获。班级内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语言积累丰富了,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2 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概括的印象,借此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阅读时,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在文章紧要处或者是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久而久之,学生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2养成读书笔记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做到读、写、批、划、注,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感受和疑惑。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鉴赏力,也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2.3“读、说、背”相结合

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吟咏,甚至背诵下来。引导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满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交际情感需求。班级可以设置“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最喜爱的文章,不仅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4投入真情实感

读书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是能不能读好书的关键。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由情感驱动,引导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

3 形成家校阅读合力

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积极发挥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中作用。

3.1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

加大宣传,号召家长为孩子创设温馨、舒适的读书环境,每天保证30分钟亲子共读,亲子互相监督。学生不同程度的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3.2组织“家长课堂”培训讲座

引导家长改变自身不良娱乐习惯,避免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

3.3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家庭读书活动的积极性,课外阅读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

(作者单位:延吉市朝阳川光华小学校)

猜你喜欢
亲子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