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2019-06-11 11:53栗艳虹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神幼儿园游戏

栗艳虹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可以为幼儿提供更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氛围中获取知识,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也是幼儿园教育建设的重点内容,以下就对如何更有效的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出几点建议。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这种有着明确教学目的和计划的教学方式,要贯穿幼儿生活的常见教学方式,就需要借助幼儿园的教育来实现,因此幼儿园必须要做好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要在尊重游戏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幼儿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不同于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以游戏精神为基础的课程游戏化为幼儿创造出了个有着浓厚趣味性的活动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更具生活气息的课程模式,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生活环境,对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和游戏的不协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了要在幼儿园中去开展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因此课程游戏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幼儿园和教师缺乏对新型教育观念和幼儿观念的深入学习和了解,不能真正践行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因此即便是他们将游戏精神融入到教学中,也不是真正的从儿童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这种没有正确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本质,也无法处理教学与游戏之间关系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课程游戏化的低效,同时也背离了将游戏同教学结合起来的教育初衷。

1.2 游戏组织方式不合理

当前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普遍存在着游戏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两种不同方式的游戏组织。其一是教师将游戏完全交与幼儿,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情况下去开展游戏,这种放任幼儿自己游戏,使得幼师完全不参与其中的课程游戏化模式显然是没有成效的,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很难从游戏中获取足够的知识。而另一种则是教师完全掌控游戏的进程,幼儿只是听任安排去扮演游戏中的某一角色,这就极大的削弱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和探索能力,也减少了他们的游戏体验,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

2 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措施

2.1 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堂的游戏化,要求教师清楚的认识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积极意义,协调好教学与游戏的关系,并尊重幼儿的认知习惯。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学习中的好朋友,能够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而不是以一个严肃的老师的身份进行课程教学。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幼儿对自己的好感度和亲切度,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为了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需要走到幼儿中间,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向幼儿讲解团结合作的意义时,我们开展“传球”游戏,教师就可以蹲下身来与幼儿一起接球、传球,成为幼儿中的一员,和幼儿一起分享传球的小技巧,和幼儿一起为传球成功而欢呼,通过与幼儿一起玩游戏,促进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

2.2 以游戏精神为核心,促进课程与游戏的有机结合

让幼儿在玩中学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游戏化教学也在许多幼儿园中得以推广实施,但是不少幼儿园存在将游戏与课程生硬的结合在一起,为了游戏而游戏的现象,这样不利于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有所收获,还会浪费教学资源。以游戏精神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以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而建立的游戏活动,意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课程开发能力,将课程与游戏真正有机融合在一起。比如许多幼儿都对“挖沙坑”的游戏感兴趣,他们热衷于比较谁挖的沙坑更大更深,教师就可以找准契机,引导幼儿思考怎么就知道谁挖的沙坑最大最深了呢?用尺子来测量一下吧,幼儿这时就会积极的拿起尺子按照老师教给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而且为了比出优胜者,多次测量也乐此不疲,这样一来又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又让幼儿掌握了如何用尺子测量,如果正确读出尺寸的能力,实现了教学效果。

2.3 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环节,幼儿年龄小,缺乏经验又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心理特点出发积极为幼儿创设轻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提高引导幼儿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有效性。对于游戏环境的创设,需要做好两点,一是游戏时间、材料等物质内容,而是游戏氛围等精神内容。

在游戏时间上,以往在幼儿教育中,更多的开展的是集体教育和集体游戏,认为集体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与集体意识等等,这些优点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集体活动时间的增加,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就会减少,如果幼儿得不到充足的自由选择游戏的时间,那么集体游戏很有可能演变成变相的“上课”,因此要体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需要给予幼儿充足的自选、自主活动的游戏时间。比如在”踢毽子“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幼儿有自己练习踢毽子的时间,等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踢毽子的技巧之后再让幼儿结成小组开展小组踢毽子比赛,充分协调好自主游戏和集体游戏的关系,使“踢毽子”教学锻炼幼儿腿部力量,培养幼儿平衡能力与集体协作精神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在游戏材料上,材料是游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新颖丰富的材料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参与兴趣,因而教师要结合游戏内容积极的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比如在进行“制作卡片”的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彩纸、彩笔、剪刀、胶棒等,让幼儿进行自主制作,并将幼儿做好的成品粘贴在展示墙上。除了教师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游戏所需的道具。例如在进行民间游艺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开动脑筋,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用来制作道具的材料,比如让幼儿用纸箱、红布条、竹竿、水管、球等制作舞龙道具,用硬纸板、桶盖、蛋糕盒子等制作凉伞,用洗衣粉塑料桶自制大鼓,等等。虽然现成的材料和道具,幼儿们也很喜欢,但是对自己动手制作更感兴趣,他們喜欢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图画、做手工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一些手工制作、劳动等幼儿园课程中非游戏活动也具有游戏的特性,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而游戏氛围方面,则要求教师鼓励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用积极的语言表扬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幼儿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教师还要尊重幼儿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在游戏化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要让幼儿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孤立了,要了解幼儿的内心,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会让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更有兴趣,同时也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与教师必须采取积极地措施,全力以赴的共同努力,要在深入思考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游戏与教学的深入结合,并创造愉悦的游戏教学环境,真正将游戏精神灌输到日常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广通幼儿园)

猜你喜欢
精神幼儿园游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