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转变方式

2019-06-11 11:53林梅芳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因特网图书馆信息

林梅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校图书馆中,信息技术的融入有效提高了读者对于信息的获取效率,但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中的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服务方式,以此来为读者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措施。本文着重信息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转变的方式展开了研究。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是指图书馆对于读者文献信息的需求,利用好图书馆中的资源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文献与信息的一系列活动。传统的图书馆中,文献资料通常都是纸质资料,图书馆中的各项服务措施也均是围绕着纸质资料来进行的。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数字化图书馆的模式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传统的服务模式也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服务的方式需要逐渐由围绕纸质资料转变为与信息技术更加贴合的服务方式,进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而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分为了三个阶段,即: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因特网。在六十年代左右,美国便开始对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图书馆中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管理措施;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为实现图书馆中的资源共享,开始采用了联机编目的方式,组建了广域网;在八十年代时,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中联机编目,开始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与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与联机检索。直到九十年代,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与发展,图书馆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部分图书馆均开始在网络中寻求信息技术的服务方式,人们也开始针对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展开了研究,图书馆也进入了因特网的阶段中。我国的图書馆起步相对较晚,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中的集成管理系统,建立了微机局域网,直到现阶段,对于图书馆中因特网的数字化建设仍旧明显的改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仍旧处于微机局域网的阶段,只有少部分图书馆中已经连入了因特网。而有关因特网中,图书馆服务模式、信息资源建设的探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2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原则

2.1 全面化原则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读者在图书馆中已经不单单只是需要求从纸质图书中获取信息,而是希望能够图书馆能够提供综合性强、层次更为深入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但单个图书馆或单一文献资料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需要多种类型或多个图书馆之间进行互相协作,才能够更加体现信息服务的全面性。

2.2 本质化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摆脱了传统图书馆的束缚,开拓了全新的服务模式。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通常是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而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多对一的服务模式,即多个图书馆或多种信息资源地对同一个用户进行服务。图书馆的服务不但包含了馆中的服务,同时也包含了馆外的服务措施,以此来实现图书馆中的远程化服务,促使读者能够获取不同空间中的信息资料。

2.3 多样化原则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是一种被动的服务模式,不但服务方式单一,同时还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而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与服务对象中均得到了扩充。读者不需要进入到图书馆中,便能够获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资料,实现了泛在图书馆中的服务。读者能够在网络上利用专家咨询服务进入到服务系统当中,进而能够利用图书馆检索针对网络中的信息,以及国内外的数据库来进行资料的查询。此外,通过网络技术,还能够进行网上预约、电子邮件以及续借等服务。现代高效图书馆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将虚实结合的馆藏与共享信息利用多种方式,促使读者能够利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点获取数字化的信心服务资源,并能够随时进行线上的交流与咨询。

3 信息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策略

3.1 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素质

图书馆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效率,馆内的工作人员不但是信息资源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读者的引导者与筛选者。因此,为适应现阶段对于图书馆服务的需求,首先便需要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项能力:第一,能够熟练掌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各项流程,提高自身对于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学习,掌握网络信息服务的基本技能,能够及时将读者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传递给读者;第二,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项计算机软件,做好数据库的维护与筛选工作,以此来满足读者对于数据资料的处理需求;第三,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语言文字的处理能力;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能够应用外语来为读者进行服务的能力;第四,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叙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与读者的沟通中能够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并清楚的告知读者所需文献的相关信息,指导读者查询资源的方法与途径;第五,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图书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馆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招聘时不但需要注重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需要了解其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队伍。

3.2 提高个性化的读者服务

个性化服务主要是针对不同读者对于不同文献资料的需求,所采取的一种服务方式。在个性化的服务中,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但需要拓宽图书馆中的服务范围,同时还需要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沟通网络化与教学过程数字化的工程,教师的工作与课程建设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与之相符合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多个方面,如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信息查询;参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资料检索;为学生提供论文写作资料;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等。这个以读者为核心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能够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依赖性,以此来充分体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3.3 利用新媒体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

新媒体技术如QQ、微信和支付宝等工具,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也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来为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这样不但能够促使咨询服务更加便捷与实用,同时还能够突破传统意义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微信、微博中建立自身的咨询服务系统,服务系统中需要包含机械服务与人工服务;其中机械服务主要是针对图书馆中常见的问题,利用精炼的语言帮助读者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能够指引读者各项操作流程,使读者能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式。人工服务主要是针对机械服务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转入人工服务后,利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解答,进而帮助读者解决疑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作为各大高校中的重要机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各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需要能够信息化技术的需求。因此,在信息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并充分利用好各项新媒体软件;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效率。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因特网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
订阅信息
上网
揭开“接入因特网”的神秘面纱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NASA成功测试首套太空因特网
我国因特网缺什么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