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春深更著花

2019-06-11 10:15陈运军
雷锋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

陈运军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语录,用在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姚德奇,1942年出生于河南邓州,1960年8月参军走进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的军营,恰好与早入伍8个月的雷锋成为同团战友。正是这人生的邂逅和缘分,姚德奇与雷锋结下了深厚而纯洁的战友之情,也一直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

59年来,姚德奇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到地方工作、退休,始终把学习、宣传、践行雷锋精神作为使命和责任。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组建以560名雷锋生前战友为骨干的邓州编外雷锋团,作为团政委的姚德奇,20多年来就像一只振翅高飞“头雁”,引领全团多样化、多层面、常态化的持之以恒学雷锋,使邓州编外雷锋团成为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一面旗帜,先后获得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2019年春节前夕,记者怀着敬仰之心慕名来邓州采访姚德奇老人。已经77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鑠,胸前佩戴的“邓州编外雷锋团”徽标中的雷锋头像熠熠生辉。谈起雷锋,姚德奇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雷锋故事的见证者

姚德奇与雷锋同吃一锅饭、同住一大屋,雷锋住上铺,姚德奇住下铺。在与雷锋共同工作、学习、训练、生活的21个月难忘时光里,姚德奇除了聆听过雷锋忆苦思甜报告、学习《毛泽东选集》经验交流会上的精彩发言,更多的是耳闻目睹、零距离感受到雷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战友、爱学习爱劳动的高尚情怀,见证了雷锋平凡而光辉的先进事迹。特别是雷锋对姚德奇的热情关心和真诚帮助,“时至今日,回想起来,还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在目,更使我一生受益。”

雷锋在热情指导姚德奇如何开饭时读好报时,拉家常式地对姚德奇说:“你为大家读报,同志们都很称赞,希望你继续发扬。不过,我给你提个建议:开饭时间短,读报要注意效果,精选一些反映刻苦训练、勤奋学习,积极为集体为人民为战友做好事的先进人物,比较短的新闻和名言警句,长文章可以给大家讲重点。”姚德奇听后,很受启发,之后的读报受到雷锋和全班同志夸奖。1960年,正值部队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雷锋和姚德奇都作为班里代表在连队年终总结大会上介绍了个人的学习体会。自认为准备充分的姚德奇在听了雷锋的发言后深感差距太大,雷锋是把毛主席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发扬钉子精神,认真刻苦钻研,还总结了“问题—学习—实践—总结”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公式。雷锋的发言得到全连同志阵阵掌声。几天后,姚德奇向雷锋“取经”,雷锋对姚德奇说:“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能光是死记硬背,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改造自己世界观上下功夫,不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学好毛主席著作,三五篇不行,要挤时间通读《毛泽东选集》,才能全面领会和理解毛泽东思想。”雷锋同志的一席话,使姚德奇豁然开朗,不但指出了他学习上的差距,更指明了他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1961年春,姚德奇还与雷锋一起当过驻地本溪路小学的辅导员。就如何当好辅导员,姚德奇向雷锋请教,雷锋说:“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和热心去做这项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和老师,教育同学们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平时可以给他们讲英模故事,引导他们从小就向英雄学习、像英雄那样做人;组织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上有益的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爱劳动、爱社会的思想。”姚德奇听后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他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雷锋听说一个学生比较贪玩、不爱学习,就专门找那个学生谈心,还组织学生们到连队参观雷锋的节约箱。学生们从节约箱中看到里面有牙膏皮、废旧的螺丝钉等,像个“百宝箱”。雷锋还把自己补了的衣服和袜子拿出来让学生们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传统教育课。那名学生之后改掉了毛病,学习成绩也上来了。为了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雷锋还经常把自己的苦难家史、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雷锋经常外出开会,回来后总爱约姚德奇去学校找同学们谈心,同学们也都把雷锋当作自己知心的大朋友,愿意把知心话儿讲给雷锋听。姚德奇在与雷锋一起当辅导员期间,不仅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更使他亲历了雷锋为教育少年付出的心血和爱心。

姚德奇告诉记者,雷锋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的空闲时间,都很少看见他休息。那时姚德奇在连队也是好学上进、不甘落后的人,和雷锋比着干工作、争着做好事,有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到连队菜地里锄草、背垅、浇水、施肥或在炊事班里帮厨相遇。姚德奇还清晰记得:有一个星期天,雷锋约他一起到驻地附近一位五保户老大娘家翻菜地。老大娘看他俩不停地干活,就提着茶水催促说:“好不容易过个星期天,你们也不休息,又来帮我干活,喝点茶吧。”雷锋笑着说:“大娘,我们都是一家人,您就是我们的老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就是我们的父母,为您老干点活是应该的。”雷锋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他对人民真挚无瑕的爱,至今仍回响在姚德奇耳边。同时,也让姚德奇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天地那么大、雷锋的思想觉悟那么高,更使他明白了雷锋之所以节假日不休息、不知疲倦地工作,就是他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儿子,把为战友、为人民做好事作为最快乐和幸福的事,自觉践行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诺言。

在与雷锋一起的日子里,姚德奇认识了雷锋,了解了雷锋,读懂了雷锋。在随后几十年的岁月中,自己也成为雷锋。

雷锋事迹的传播者

“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把雷锋作为学习的榜样、人生的楷模,做到知雷锋光辉业绩、学雷锋崇高精神、走雷锋成长道路、做雷锋精神传人,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陪伴你们健康成长……”这是2018年10月22日姚德奇正在给编外雷锋团南阳幼师营新入雷锋团的828名新团员上入团第一课。就在两天前,姚德奇在编外雷锋团中国人寿保险连百余名员工“重温入雷锋团誓词仪式”上,刚给讲了一课。

像这样给部队、大中小学校、党政机关以及学雷锋团体、企业等讲课、作报告,姚德奇每年都有三四十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听众达150多万人次。为了增强上课的效果,他针对不同受众使用不同讲稿,为此,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记者在他不大的办公室里看到,桌子上、书柜里除了有关雷锋方面的图书杂志,就是几十年来他在各种场合宣讲雷锋事迹的讲课稿、学习雷锋的经验体会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至今,就有161份达七八十万字。这都是姚德奇字斟句酌、一笔一画手写的。要知道,对于一位不会使用电脑打字、近80岁的老人来讲,该需要多么大的毅力?

姚德奇在部队24年间,无论当战士、班长、文书、化验员,还是当指导员、股长、教导员、政治处主任,时刻不忘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通过讲雷锋故事,油印《雷锋事迹简报》,举办雷锋事迹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以及雷锋歌曲歌咏比赛等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传颂雷锋事迹,播洒雷锋精神,曾连续3年被上级树为“学雷锋‘五好战士”,光荣出席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先进代表大会”。

1984年,姚德奇转业回到家乡邓州(原邓县)后,先后在县建委、建设局、土地办、房管局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以来,经常向干部职工讲述雷锋的事迹,开展不同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用雷锋精神教育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并结合单位实际,每年评选不同类型的学雷锋先进典型,为大家树起身边的榜样和旗帜。特别是在任房管局主要领导期间,姚德奇购买了300多本各类雷锋书籍、50多幅雷锋生平事迹图片,分发到局机关和所属二级单位,供全局员工学习。还制作了学雷锋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学雷锋黑板报展评和学雷锋征文比赛,形成人人学雷锋、岗位当尖兵的浓厚氛围。尤其是2000年年初,姚德奇以房管局党委名义请示邓州市人武部,成立了由房管局450名职工组成的编外雷锋团首个营——房管营,举行授旗仪式,为编外雷锋团注入新鲜血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积极的引领示范效应。紧跟其后,单位和个人纷纷写信或来人要求加入编外雷锋团,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系红领巾的少年。截至目前,已发展到25个营、15个直属连排(队),人数达14000余人,涵盖了工农商学政各个行业,成为中原大地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一面鲜艳旗帜。

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雷锋牺牲后,姚德奇就暗下决心:一生学雷锋、做雷锋。生命不息,学雷锋不止!特别是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后,更加坚定了姚德奇学雷锋的决心和信念。他当战士学雷锋,曾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雷锋式“五好战士”,参军3年入了党,4年提了干,并逐步走上连、营、团领导岗位。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姚德奇始终坚持不懈用雷锋精神建连育人,带头并组织部队学雷锋,当营教导员时,所带的3个连队都是“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先进集体”,全营受到原工程兵首长、机关的表彰;任雷锋团政治处主任时,年年在所属部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树新风、做模范”活动,定期召开学雷锋经验交流会,树立了一批批学雷锋典型。

1984年,姚德奇转业回到地方,工作、生活、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他写了一副对联作为自勉自励。上联是:在军营学雷锋奋战二十四春秋年华,下联是:回故里继精神谱写后半生岁月新章。横批是:奋斗不止。这既表明姚德奇学雷锋的初心和坚定信念,同时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雷锋战友的本色,自觉当好“种子”,默默无闻地践行着雷锋精神,多次被南阳市、邓州市评为优秀党员、党务先进工作者、学雷锋积极分子。

“作为雷锋的战友、共产党员,只能听从党组织安排自己,决不能跟党组织讲这条件、提那要求,只能让工作挑选自己,自己决不能去挑选工作。”姚德奇到地方后,无论是降职安排工作,还是岗位多次变动,都是愉快接受,不讲任何条件,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出色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姚德奇工作中始终坚持“勤俭节约办事、艰苦奋斗创业”信条。1991年邓州市房管局成立,他出任第一任房管局局长,政府只拨付5000元开办经费,办公用房、办公用品全由自己解决。面对各种困难,姚德奇不等不靠,带领员工经过2年多拼搏苦干,所属单位都有了自己宽敞的办公楼,也有了100多万积蓄。1993年邓州市政府决定对市中心的明清古城路商业街全线改造,姚德奇拿出准备盖新办公楼的100万元积蓄,全部投到商业街房管局直管的国有门面房改造项目,虽然办公楼没建成,但却使国有资产增值2000多万。房管局成立的几年中,姚德奇带领全局干部职工,靠艰苦奋斗创业,相继建成服务配套齐全的北园、湍滨、北环等6个住宅小区,百余万平方米的住宅楼,给居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工作上坚持高标准的姚德奇,生活中总是精打细算,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来客接待和出差一律不要酒菜,因“抠门”出名得了一个“一碗端”美名。1985年,他带10多位同志去广州、深圳考察学习,不住每人百余元的豪华宾馆,只住街道办每人10元的旅店。有人斗胆提议喝次早茶,他说,“那玩意儿估计吃不饱,咱河南人还是吃碗面香!”他有两次出国考察的机会,可一算账,去一趟要花好几万,便以工作忙为由,婉言谢绝了。姚德奇从1991年至2000年任邓州市房管局局长、书记10年间,手中掌握着几千万的资產和几百万的资金。同时,左右着各类房产案件的处理和房产行政的管理,可以说人财物大权在握。但他从不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搞政策变通、权钱交易,从没贪公家一分钱、拿集体一砖瓦、占公家半间房。他说:“只有在公与私这个问题上清清白白,才是真正做到了不愧党、不愧心,对得起组织培养,对得起雷锋的战友这个称号!”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姚德奇用执着的坚守兑现着自己曾经的庄严承诺,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雷锋之歌!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
春风里的小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假如雷锋也有朋友圈
学雷锋
学雷锋日 昆明全城“活雷锋”在行动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常学常新 常学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