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深入探究

2019-06-11 19:04马思月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学语言学生主体

马思月

【摘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工作任务。我国的小学的音乐课程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堂改革、课堂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深化更多的策略和途径。基于此,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些可尝试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审美;学生主体;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出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尝试、探究。

一、紧抓音乐课堂的核心,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本体。”提升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体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堂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将音乐学科的音乐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课不是文学课,语言文字不可说的太多,要重视利用音乐的语言,挖掘学生的艺术情感。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的进行,忽视了音乐课堂中最重要的音乐性的体现,导致音乐课不像音乐课,像语文、像地理……什么都像,但就是不像音乐课!我也经常会出现自己讲得多,学生去思考、去领悟、去体验的少的现象,并且讲的内容太细化,甚是有時候像语文课分析课文,这是极不可取的,使课堂中的音乐含量降低,几乎没有了音乐性,忽视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演唱变得机械,对音乐作品的积累越来越少,对音乐的整体感悟非常浅薄,最终对音乐课也少了热情。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备课,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中寻找音乐点,让音乐课在借助其他课程优势的同时,体现音乐的各个元素,真正突出音乐课的音乐性,使课堂真正重回音乐本身。

二、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构建互动性音乐课堂,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

小学音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面对的少年儿童,他们是有鲜明个性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如果教师上课将课堂内容拘泥在薄薄的音乐教材当中,使得音乐课堂缺乏时效性和趣味性,就会使课堂陷入混乱或死气沉沉,会严重阻碍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

因此,教师首先要积极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利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运用多种讲课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继而更加热情、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音乐情绪的渲染和调动,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带领学生积极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互动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学会自信。

三、把握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中,总是做够做足“教”字,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体验的功夫实在太少。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中,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感受为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官,不要急于解答问题。这样的课堂,不仅做到了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真正地归还于学生。

四、教学语言的运用

教师本身具有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是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严谨,除了问题设置上的严谨外,也包括用词用句上的严谨。从课堂问好到讲课的每一步都应该仔细认真的琢磨教学语言,不能太过随意或口语化。

这一点最大的问题存在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尤其对于低段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教师提的问题较大较空,使学生半天回答不到点上,如“听完一段音乐,你觉得这个音乐怎么样?”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音乐中的要素,就应该引导学生从音乐本源出发,让学生从力度、速度、节奏、节拍等多个方面去思考,从而更具体的感受音乐形象。再如“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就比“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要具体很多,也能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又如“在这首歌曲中,有一种节奏特别好听,你能从乐曲中把它找出来吗?”这个提问具体指向为节奏,让学生有了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

在提问中把握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非常花式的教学手段,整节课堂显得琳琅满目,热闹非凡,但却刻画出了一个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可是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不知道他究竟想从本课中让学生学到什么,掌握什么?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课中,提的问题非常的简单,每一次提问几乎都全班举手,并且已经有学生回答正确之后,老师还会去请几个其他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这无疑是制造了一副虚假的热闹场景,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深层次的知识,认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这样的课堂,不仅浪费了时间,反而使教学更显凌乱。

在教学上,需要百花齐放的教学方法,但更不能忽视对教学基本要素的把握,万不可只要花朵忽视花枝。

五、有效的评价机制利于课堂常规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因此应非常注重课堂秩序,在课堂纪律方面可以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前起歌

在每个班,我都选择了课代表,利用课前起歌2-3首将学生带入音乐课堂情境。这样既能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也能巩固复习学过的歌曲。

(二)课前五分钟展示

课前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搭建小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可以是唱歌、跳舞、讲解或表演自己感兴趣的小乐器等等。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不仅教室安静了,他们还锻炼了自己。在表演完之后,让表演的学生自己问大家,让大家说说他的优点或建议,之后还要给回答的同学说谢谢,这个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还学会了勇敢和自信,使老师站在旁边也深深被感染着,感动着。

(三)学会让学生喜欢你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呢?不妨问问自己,你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我认为,除了老师的容貌和外在打扮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所散发出的魅力去吸引他,感染他。例如,擅长唱歌,上课时就用歌声吸引他,擅长舞蹈,就用舞姿去吸引他,擅长绘画,就用自己的画去吸引他……总之,让学生感到你是很厉害的,从而吸引他喜欢你。

除此之外,就是在任何地点都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他,比如在课间,可以陪伴他们做游戏,不要让学生又不敢靠近的感觉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都摆“我是老师,我就应该高高在上”的架子。

(四)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建立课堂内外的双重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但还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时候只会使一部分学生参与,导致热爱参与的总参与,不热爱参与的依然无法进入课堂情境,反而会在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更有效果呢?这个说起来有些困难,有人会说,他就是不喜欢唱歌,我也没办法啊,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一样的啊。是啊,确实如此,因此很多老师就会用小贴纸或者小糖果作为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可是渐渐地很多老师离不开贴纸,贴纸逐渐的演变成一种形式,没有贴纸就不会上课的老师也大有人在!长期下去,教学就会让有些学生越来越贪婪,他会对你的贴纸或者糖果越来越没有兴趣,尤其针对中高段学生而言更是没有意义,又如何才能继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呢?

我认为,首先,应该“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给他一个具体的评价,例如“你的声音很稳定,下次要思考如何在保持声音稳定的情况下增大音量?”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表现,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学到方法,这种具体的要求让他除了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外,就是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深切关心,从而得到的双重快乐是任何礼物也比不上的。

其次,正确使用奖励机制。让奖励也有梯度,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拿到实实在在的奖励,也明白这些东西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的。那么,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奖励呢?我做了一些尝试。我在课下制作了很多音乐币,利用音符之间的音值组成梯度奖励,如两个八分可以兑换一个四分,两个四分可以兑换一个二分,两个二分可以兑换一个全音符,最后集齐两个全音符,可以兑换一副印有我名字的图画(这个图画由音乐家简介或是各种乐器图片为资源,建立课外补充学习的构架),拥有一幅画的学生就可以自己选择一样想要的礼物,而这个礼物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可以是当一回小老师,给其他学生讲课,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座位(可以是坐在离老师近一些的地方),还可以自由选择一样喜欢的乐器上课与我们一起探索娱乐,甚至可以拿着我的乐器回家玩一星期(这里的“玩”指的是更深层次对乐器的探索),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先跟學生讲明规则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想要得到喜欢的,就必须努力,还学会了音乐知识。在实际的接触中,学生更加理解音符或者乐器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有效巩固了音乐知识,使枯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深。我想这种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得的奖励要胜过口头表扬或是单纯给一个糖果要有意思的多。

最后,必须要重回课堂,稳抓教学基本要素,深入课标,把握课堂核心,感知学情,钻研教法。

六、结束语

音乐教学充满学问,也充满魅力,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钻研。常言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要想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精彩,教师在课下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而努力也一定是要有针对性、有方向的,要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勇于打破常规,有效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要勤学善思,时刻保持“空杯”状态,为实现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春霞.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8):126-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马长芹.音乐课堂中探索性音乐学习之我见[J].儿童音乐,2018(8).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教学语言学生主体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激趣 导思 引探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