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发展策略

2019-06-11 19:04费建勋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城乡模式

费建勋

【摘要】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会基本的音乐技能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必要学生内容之一。但在城乡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指导却存在一些问题:简单旁观、无计划、策略单一等。因此,根据学生的形成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要求,归纳典型,提出了有效指导城乡音乐教育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城乡音乐教育的振興与发展做理论准备。

【关键词】城乡;音乐教育;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乡音乐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乡村音乐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音乐有益青少年身心发展,对于初次接触此学科或没有经过指导的城乡学生特别是乡村学生来说,会表现出陌生性、困难性,容易导致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挫折感,所以,对城乡学生在参与音乐中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城乡学生更加妥善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城乡音乐教育方面,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

(一)重“远观”

当前,在城乡音乐教育教师会重在开发学生的“自主性”,更加重视“远观”式指导,以“鼓励”代替专业化、参与性指导,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因为乡村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毕竟有限,更加无法自己寻找到正确的歌唱方式。每个学生的先天发展与对声乐的协调程度存在着不同维度的差异,教师不实际参与指导,也难以找到“因材施教”的着手点。

(二)无“远见”

城乡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示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生对于示范效果的接纳效果并不相同。示范的过程重在“一视同仁”,并无阶段化的,分步骤化的深入教学行为。无“远见”式教学,只注重即时的回馈,难以发觉真正可能存在的差异化问题。

(三)缺“远虑”

学生的生长环境各有不同,性格的外化模式具有差异性,对音乐的接受程度也各有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进行区别化教育这是非常必要的,如在现有的面对全班三十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教师无法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的孩子采用不同的策略,指导过程常用单一的策略来应对所有孩子。

乡村音乐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教育,需要依次递进地练习。从基本技能的形成,到合唱、独唱的巩固再到花唱的学习,是一个漫长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过程。如果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常常会导致学生音乐知识学习过程缓慢,对音乐活动也渐渐地失去兴趣。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城市与乡村在音乐教育的问题上应该是一致的,应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将城市优势的音乐教育资源、方法应用在乡村音乐教育中,实现城乡音乐教育无缝对接。因此城乡音乐教育必须开拓新模式、新策略。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进取向上

乡村学生对于具备目的性的学习内容,在心理接受上是与城市孩子有所不同的,并且对于单一学习项目,专注力有所欠缺,但处于快速成长时期,需要具备专业化训练下的技能锻炼,所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音乐技能培养过程需要开发一系列符合乡村学生心理的游戏环节,以满足其对音乐的好奇心理,将需要指导的技能相结合、融入。使音乐趣味化,音乐与游戏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循序渐进——在计划中恂恂善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性外化表现。教师在指导乡村学生音乐技能的过程中,要尊重不同阶段的特性与需求,通过观察、讨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阶段的活动计划,对目标性进行拆分联系,给以学生易接受、合理化的发展目标,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掌握音乐技能。

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感导致在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面对新技能,往往急于求成。当同伴歌唱过程中连贯、轻松,自己也想要急于尝试,但屡试屡败的现状,往往让学生也丧失了信心,导致不愿意继续练习。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跳绳动作规范、阶段化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分阶段去培养训练是有必要的。在阶段训练中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阶段的简化,或在阶段中增加难度,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欲望。对于接受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在协调性上,需要加强锻炼。所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实行目标拆分式的内容安排,也能够促使学生在每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找那个获得自信与快乐。

能够让学生掌握到技能的方式应是由易到难的递进式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应该遵循这样的模式,制定目标拆分化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技能点的消化水平进行分层化、递进化、解刨化的目标拆分,并在每个目标阶段,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最终让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三)培养兴趣——在音乐中收获快乐

兴趣,是能够吸引学生愿意探索尝试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中,教师们应尽可能地设计开发符合学生心理好奇特征的游戏环节,促使乡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所以,将演唱融入到其他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前,熟悉音乐的作用与模式,使学生具备对音乐的好奇心与尝试欲望,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事半功倍。

如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某一场景,或古代或未来等,学生在模拟“时空穿梭”的过程中,可以在小组比赛中,和同伴们一同体会到音乐的特性:和谐、悦耳、动听。而在每一次“穿梭”与同伴协作的过程中,共同协作的概念相应形成。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起的兴趣,是之后教学中的基础与动力。通过一系列与音乐互动完成的游戏,能够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熟悉跳绳的特性,并且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行为,更能够在小组游戏中培养起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从而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四)进阶提升——在技能上挑战创新

对于现有技能的掌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理,但长期维持同样的技能状态,也会使学生产生对技能的倦怠,从而慢慢削减了对技能本身的积极性。任何的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在音乐教育中增加多维度、多阶层的音乐教学内容,如音乐欣赏、音乐鉴赏、音乐跟练、合唱、独唱、表演等多种形式,不断在进阶中提高技能难度,从而不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愿意主动进一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在一个阶段的练习中,学生从中收获了技能的形成后,会在持续的单一练习中形成倦怠感,从而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在此同时,以进阶的音乐教育来增加音乐的难度系数,增加挑战性,能够适时重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积极心态。如通过对音乐的练习,并且通过小组的共同练习,能够促进学生们共同奋进的心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主动指导接受能力一般的伙伴,从而共同进步。在进阶挑战技能新高度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性,也开发了学生的未来领导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再一次提升,有利于音乐团队协调能力、心脑一体能力的再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筱媞.城乡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杨子.基于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研究[D].上海:东华理工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城乡模式
永续债券探析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