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模式下的音乐课堂教法探究

2019-06-11 19:04应炎辉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生本教育选材

应炎辉

【摘要】师本教育模式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在新课程引领下,生本教育模式开启。生本教育模式的重心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口传心授”的主角转变为“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参与者。本文从掌握学生学情、教学中的活动设计两方面来探讨生本模式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法。

【关键词】生本教育;选材;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服务于学生,课堂中教师安排的所有教学环节始终围绕学生展开。与之对应的是师本教育,当然课堂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只管自己教,少管或不管学生有没有学、学得好坏,课堂就像是教师的个人秀场。这两种教育模式显然是有明显区别的,区别在于谁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是祖国的未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把一碗碗心灵鸡汤端给他们,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生活、感恩社会,而这又恰恰是音乐教师所擅长的。音乐,不管是民歌、流行音乐、舞曲、古典音乐等表达的都是人类精神层面的,是对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最为真切的反馈,特别是一些优秀民族的民间音乐,是经过历史长年累月沉淀所流传下来的,更是音乐作品的精华所在,是某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极具个性的。《音乐鉴赏》里的作品主要是各个民族的代表作品或者经典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聆听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中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和音乐中的生活哲理。

一、掌握学生学情为切入點,合理选材为有效教学“埋伏笔”

本人从教已有10多个年头,期间听过不少公开课。我们知道普通高中是分流教育的,有老师拿着同一份教案到各个学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试教,可想而知,由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同一节课在不同班级教授的效果截然不同;有的班级效果极佳,可有些班级学生反应木纳,这是教师在试教前未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透彻了解而导致的,这与生本教育背道而驰。

(一)分流教育: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材

曾经听过一堂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提出了几个问题,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太难了,学生的答案始终不是教师想要的,教师一直引导,绕来绕去纠结在问题答案上。最后一节45分钟的课整整上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最后课上完了,但听课教师纷纷表示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汗。

某次,当地一位音乐教师受上级教研员之邀上一节公开课,教研员让该教师尽快把课题报给他好提前发活动通知,该教师甚是纠结,思来想去决定上一节课外的交响作品遂与教研员联系,但是被否定了,原因是这个作品太难了学生听不懂。原来去上课的学校是一所职业高中,最后该教师再三思考后选了教科书内相对简单的作品。这就好比数学老师拿着高中的教材去教初中生,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可见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状况,再选择接近学生聆听水平的音乐作品进行备课,才能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二)平行班级:抓各班级特点进行教学

音乐教师通常带着好几个平行班,每周同一课例反复上好几次,这些班级中也都各有特点:有的班级较内向,不太爱回答问题;有的班级气氛较活跃;有的班级反应快等。如果音乐教师每周带着一模一样的教案去进行教学、带着同样的状态授课,久而久之,必定会有不少同学不少班级慢慢失去上音乐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摸透各个班级的“性格”,对不同班级的教案及时调整并进行“特色化加工”:如对气氛较活跃的班级教师要稍严厉些;对反应较快的班级适当加深提问难度或者加快教学进度;对比较沉默的班级适时插入笑话,逗乐学生以提高上课积极性等,唯此才能打造校园内风格迥异的“特色”班级。

二、合理设计活动为着力点,提高课堂听赏效率

纵观各个学段的音乐课堂我们发现,越到高年级,在音乐课上活动的频率就越小。小学是最多的,有唱、有跳、有奏、有游戏;初中也还不错有唱的、有奏的、动的就少多了;到了高中,除了歌唱课来几句和一些社团课的表演活动,其他基本都以聆听音乐为主了。当然,这和年龄段也有极大关系,高中阶段学生正处青春期,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自己不太拿手的事情在公众场合是绝对不会做的。但是身为音乐教师,还是需要运用各自的智慧在课堂中变着法子让学生动起来,以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卡片替乐器,举举手提高学生注意力

说起用卡片,肯定是小学教师的拿手好戏,像动物、认字、拼音等有一大堆,对低龄学童特别适用。曾经的一次观摩公开课经历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只要教师设计得当,卡片对高中生同样适用,而且课堂效果出人意料。

课前教师先拿出一打卡片,每张卡片上印有一件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教师把卡片按乐器种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坐在固定座位上。一开始观摩的老师一头雾水,但当学生各就各位的时候大家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安排的座位是乐队的位置。接着开始正式上课。师生问好后,教师首先出示了乐队的图片,并和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张卡片,大家抬头看一下,现在你就是乐队中对应乐器的那位演奏家。待会,当老师要求听到你手上乐器的音色请举起你手中的卡片,请集中注意力聆听并举起你手中的卡片。”接着,教师又补了一句,“ 你可是演奏家,绝对没有问题的。” 最后这句话似乎起到了神奇作用,整节课学生都非常认真地聆听音乐,对于听到乐器或乐器组举起手中卡片的活动也都完成得很好,几乎没有人出错。

笔者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巧妙安排学生座位,学生手中虽拿卡片但心中想着各个都是演奏家,所以整节课的效率特别高。虽然这算是一个小众的案例,但是还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高中学生与初中小学的区别很大,不可能像后者整节课都能跳,控制不好活动时间,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前和学生及时沟通,运用智慧说服他们自愿、高积极性的加入活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觅身边教材音乐,课堂中的特殊眼保健操

《波莱罗舞曲》是初中的一个教材,有一位老师这么导入的。课始,师生问好,然后让学生做一次眼保健操。听课的教师们先是一头雾水,当听到眼保健操第二节时才反映过来,原来这第二节操的背景音乐竟然就是《波莱罗舞曲》。做完操后,教师就问学生知不知道这第二节操的音乐是什么?学生当然答不出来,并且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想知道是什么音乐,这自然就进了老师的“圈套”,进入课题。

本课一开始就是亮点,音乐课把眼保健操放进去,在茫茫生活中发现这段音乐,说明授课教师很细心,用在此处也很恰当。眼保健操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在音乐课上做眼保健操对学生而言必定是第一次,所以他们好奇心猛涨,在做完操后,教师一问固然会产生浓厚兴趣想知道是什么音乐,教师借此把作品介绍给学生,一切都很自然。在这个眼保健操活动中,既保护了学生眼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也可谓是两全其美。

生本教育是把学生放第一位、一切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师们应该将其不断发扬光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音乐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周萍.浅议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与“学”[J].  考试周刊,2015.

[2]梁淑君.探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J].学周刊,2016.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生本教育选材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浅谈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创新音乐教育 同构艺术知识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选材“碰头”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