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二十)

2019-06-11 03:48刘进林松月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刘进 林松月

摘   要: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与印尼双方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政治、经济、教育、能源等方面的合作进展迅速。尤其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指数排名中,印尼位列榜首。文章通过梳理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中印尼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总结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为其他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经验借鉴。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二十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印度尼西亚

一、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体系

印度尼西亚的高等教育体系包含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两类高校,公立大学由政府主办,教育与文化部管理;私立大学由宗教事务部管理[1]。印尼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有6种不同类型,即大学(university)、研究院(institute)、学院(college)、多科技术院校(polytechnic)、专科院校(academy)、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其中,大学、研究院与学院三者主要提供学术教育及职业教育,不同的是,大学可提供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职业教育,研究院只针对一些特殊领域提供职业教育,而学院只提供某一特殊领域的职业教育,三者均可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多科技术院校与专科院校是在某专门领域从事应用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多科技术院校可以为多个学科提供职业教育,而专科院校只为某个或某些特殊领域提供职业教育,这两者都不授予学位;社区大学是根据当地优势或为满足特殊需要,在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科学技术领域提供1~2年职业教育课程的教育机构。[2]

根据印度尼西亚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印尼共有3225所大学,其中公立大学121所,私立大学3104所[3],可见,印尼的高等教育以私立高等教育为主。印尼著名的大学有印度尼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Indonesia)、万隆科技学院(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卡渣玛达大学(Gadjah Mada University),这三所院校均上榜2019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强,其排名分别为292名、359名、391名。

(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自独立以来经历了萌芽、扩张、调整后重组、迅速发展几个阶段[4],全国高校总数逐年增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印尼高等教育适龄(19~23岁)人口达2200.73万人。印尼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4.88%增至2017年的36.28%,增长速度较快,但其毛入学率尚未达到50%,即尚未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此外,印尼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8年的低于男性逐步发展至2012年高于男性。

(三)高等教育经费

2007-2015年,印尼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07年的3.04%增长至2015年的3.58%,一定程度上表明印尼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印尼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政府教育支出的比例从2007年的12.76%增长至2015年的15.80%,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也呈现出同样的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0.39%增长至2015年的0.57%(见表1)。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印尼政府近年来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印尼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如《2003-2010年高等教育基本框架》为印尼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2010-2014年印尼国民教育发展战略》强调提高印尼高校的教育质量[8],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等,积极推进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NESCO UIS)数据中心2018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印尼学生的出国留学率为0.6%,其他国家学生赴印尼的留学率为0.2%[9]。可见,一方面,印尼学生的出国留学比例与其他国家的学生赴印尼留学的比例均较小,另一方面,印尼的出国留学规模大于赴印尼留学规模,呈现出留学赤字现象。近年来,排在印尼留学目的国前10名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英国、日本、埃及、沙特阿拉伯、韩国、加拿大、法国,可见其留学目的国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其中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是澳大利亚和美国,赴这两国留学的学生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而赴印尼留学的学生来源国主要有马来西亚、东帝汶、泰国、印度、中国、萨摩亚、利比亚等国,其他国家赴印尼留学的学生数量均较少。

(五)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其一,从印尼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其萌芽于荷兰殖民时期,但在独立后才得以快速发展,整体上起步较晚;其二,印尼高等教育类型复杂多样,以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为主,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并存,在高等教育机构上私立大学占比较大,体现了其私立主导型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三,印尼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其在数量和质量上仍与高等教育强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四,印尼政府对高等教育支出力度较大,不断加强对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发展的支持,除保持数量上的发展势头之外,也开始注重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10]。整体来看,印尼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艰辛,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仍处于追赶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同时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二、中印尼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自1990年中印尼两国签署《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声明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后,中印尼关系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交流上,双方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

第一,在教育政策合作上,1994年,两国签署旅游、卫生、体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互派留学生项目;1997年两国成立科技合作联委会,迄今已举行两次会议[11];2010年中印尼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民教育部关于教育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双方在教育领域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政策基础。在语言教学方面,2011年,中印尼双方就汉语教学的合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汉办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民教育部关于开展汉语教学的合作协议》,2012年双方就汉语教师的培养又签署了《关于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师培养合作协议》,助推中印尼双方在语言交流方面的进程,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汉语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双边合作;此外,2014年,中印尼签署了《中印尼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双方在学历上的衔接更加流畅,促进了中印尼留学教育的来往,有利于双方人才交流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第二,在合作交流机制上,自2008年至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功举办十届,印尼作为东盟重要一环与中国增进了彼此友谊,开展了更加务实的教育合作。此外,中国已先后与8个国家建立了副总理级的人文交流机制,印度尼西亚是其中之一。中国-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的首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不仅是中国和印尼人文交流史上的里程碑,还将对中国和东盟的人文交流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12]。自2015年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成立以来已举办三次会议,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明显加强,成果丰硕,双方高校间也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第三,在留学教育及高校合作上,中国政府面向东盟国家设立了多项留学中国奖学金项目,如2010年提出设立中国—东盟奖学金,连续10年每年为东盟国家1万名学生提供奖学金,部分省市如云南省、廣西省也设立了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等,均推动了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成员国学生来华留学。截至2018年,印尼已建立6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对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印尼双方理解与互信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印尼举办的留学中国教育展、“汉语桥”中文比赛、印尼孔子学院夏令营等文化交流活动及印尼汉语教师来华进修等项目不仅促进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印尼汉语教学的交流与合作,丰富了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的合作内涵。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发展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研发的“一带一路”国别合作指数,印度尼西亚以70.7的高分位列沿线国家与我国国别合作度排行榜的第八名。与沿线各国国别合作度45.11的平均分相比[13],印尼与我国合作紧密度较高,合作态势良好发展。但中印尼在双边文化与人文交流方面发展尚有待提升,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有待进一步深化。

其一,双边留学教育与合作办学方面,印尼作为来华留学大国之一,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来华留学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与中国设立的“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项目密切相关,同时,中国也是赴印尼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之一,目前双方留学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印尼双方尚未开展合作项目。开拓高水平的中印尼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加强双方人才交流。

其二,双边交流机制方面,“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的建立秉承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联合公报精神,进一步加强了两国高校与智库的交流合作,为鼓励双方大学之间建立沟通平台[14]、完善智库对话与合作机制搭建了有益桥梁。此外,中方多所高校成立了形式多样的中印尼交流机制,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的“中国-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成立的“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印尼双方高校举办的类型多样的教育研讨会等都对双方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三,双边友好关系方面,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两国结好省市共26对[15],双方地方政府间交流活跃。友好省市关系的缔结为双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人文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双方互信,增强友好关系。近年来,印尼政府多次强调期待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将印尼打造成“全球海洋支点”,在此背景下两国积极对接上述倡议和构想,全面深化各方面的合作[16],双边关系内涵不断丰富,打开了未来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参考文献:

[1]郑阳梅.印度尼西亚国家教育概况及其教育特色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3):56-62.

[2]OECD Library.Education in Indonesia: Rising to the Challenge[EB/OL].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30750-en,2018-11-02.

[3]Badan Pusat Statistik.Statistics Indonesia[EB/OL]. https://www.bps.go.id/subject/28/pendidikan.html# subjekViewTab4, 2018-11-02.

[4][10]方展画,王胜.印尼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1):42-46.

[5][6][7]UIS Statistics.Education[EB/OL]. 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2018-11-02.

[8]郑明霞. 印尼独立以来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13.

[9]UNESCO UIS.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EB/OL]. http://uis.unesco.org/en/uis-student-flow#slideoutmenu,2018-11-02.

[1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244/sbgx_677248/, 2018-11-02.

[12]席来旺,庄雪雅.习近平主席和印尼总统佐科分别向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N].人民日报, 2015,5(28):1.

[13]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北京市:商务印书馆,2017:6-7.

[14]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成立 完善智库对话与合作机制[EB/OL].http://www.cssn.cn/zk/zk_jsxx/zk_zx/201606/t20160627_3088411.shtml,2018-11-02.

[16]中国一带一路网.习近平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推动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全方位合作[EB/OL].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xgcdt/13403.htm,2018-11-02.

猜你喜欢
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Short News新闻播报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