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粮改饲的实践与思考

2019-06-12 01:15孟维翠聂小想
中国乳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牧草种养肉牛

文/孟维翠 聂小想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1 实施背景

1.1 全区草畜发展现状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地跨北纬37°45′~38°10′,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南北宽43 公里,东西长79 公里,全区土地面积340万亩,其中农用地146 万亩(耕地57.1万亩),未利用地161 万亩。因地处黄河故道流域,境内未利用土地成方连片,草场资源丰富,野草品种较多,具备优良的适度规模化开发条件。全区现食草类牲畜存栏11.1 万头,其中:奶牛存栏4 万头、肉牛1.5 万头、羊5.6 万只。全区奶牛年需苜蓿为3 万吨,98%依靠进口,全年青贮饲料的需求量30万吨,大约是18 万亩土地的产量,但之前全区饲料用地仅10 万亩,因此推行粮改饲有很大空间。

1.2 粮田与饲料用地的效益分析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粮价不断波动,传统粮食种植收益降低。而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高质量的牧草成为保证养殖不可或缺的原料,饲料种植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从种植效益上看,种植青贮比用于籽粒每亩可多收益220 元(表1)。

1.3 粮改饲的市场需求分析

当前河口区的畜牧业发展已走在全市前列,境内澳亚三个牧场及印尼佳发肉牛场每年需青贮玉米22.7 万吨,其中10 万吨需要从区外购入。按照“以养定种”的要求,为保证境内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进行粮改饲的农业产业调整十分必要。

根据全区农用地基本情况及农民收入状况,河口区粮改饲的优势明显。一是人均占有耕地较多,全区农用地面积146.4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7.1 万亩,而全区农业人口总数只有7.5 万人,达到7.6 亩/人。二是耕地大多成方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随着全区近几年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使大面积耕地得到整平改良,改善了排灌条件。三是促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前几年招商引资的发展,一些较大的工业企业落户河口区,有相当部分农民转变为工人或半工半农,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加之土地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因此实施粮改饲项目不仅必要,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表1 粮田与饲料用地的效益对比表

2 粮改饲实践的主要举措

2.1 明确粮改饲实施的总体目标

粮改饲是新形势下的一次农业改革,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口区在落实推进粮改饲工作中充分结合全区农牧业发展现状,确定全区粮改饲工作总体目标:把粮改饲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推广饲料作物种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加快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具体推进工作中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坚持以养定种,立足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形成种养一体的新型种养关系,引导种植优质饲草,推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协调发展,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合作共赢。自2016年起,利用5 年时间使全区的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5 万亩以上,其中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 000 亩,饲草种植在农业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升。目前全区种植苜蓿3 000 亩,种植甜高粱15 000亩,小黑麦7 000 亩,区内青贮玉米种植量达到9 万亩,全株玉米青贮量22 万吨。

2.2 坚持种养结合的推进思路

种养结合是省局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的要求,也是河口区在开展工作中坚持的原则。一是补贴资金以收贮为主。河口区要求补贴资金的80%以上用于全株玉米收贮,以补贴规模养殖场收贮为主,2016年的补贴对象80%为养殖企业,2017年、2018年的补贴对象全部为养殖企业。这充分契合河口区实际,玉米种植农户的地块复杂,种植面积不易核实,而奶牛规模养殖场发展成熟,管理规范集中,宜于审核验收;将符合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和部分肉牛养殖场全部纳入补贴范围,让粮改饲成为一项“遍地开花”的惠农工作。二是收贮价格市场形成。市场决定价格兼顾了种养双方利益,使种养双方易于接受,有利于稳定农户种植收益,也有利于平衡种养双方利益。三是不限定种植品种。不限定收贮玉米品种,非常有利于全株青贮推广。养殖场普遍认为,虽然专用品种的产量和效益高,但营养成分相对较低,而且易倒伏,收割成本高,同时专用品种销路单一,一旦出现养殖场经营困难,无力收贮的情况,将给种植农户带来较大损失,农户在选择种植上也存在很大疑虑。因此,不硬性规定必须收贮专用品种,这有利于快速调减籽粒玉米产量,优化粮饲比例,符合种养双方利益需求。

2.3 做好土地流转的文章

在试点工作的部署开展上,河口区围绕以养定种、种养双赢的中心,充分考虑了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是境内规模养殖企业大而集中,其中澳亚三大牧场,奶牛存栏量达到3.9 万头,印尼佳发肉牛企业,肉牛存栏量1.4 万头;二是人均占有土地较多而土地产出效益较低,全区农业人口7.5 万人,耕地面积57.1 万亩,未利用地161 万亩,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针对这一实际,由政府牵头组织养殖企业与村集体、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全区完成了土地流转7 万多亩,多年撂荒地、弃耕地得到利用,平均流转价格每亩400 元,流转年限10~15年。牧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养殖种植一体化经营,不仅最大限度的节约养殖企业的粗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收益,也为饲料种植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前河口区规模较大的肉牛、奶牛养殖企业均通过不同流转方式获得饲草种植用地,用于种植青贮玉米、小黑麦、甜高粱等优质粗饲料,同时通过粪污还田、改良沙化盐碱土地,既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又提高了牧草品质,降低了饲养成本,实现产业间的相互促进,形成草畜结合,稳定发展。

2.4 落实牧草品种本地化发展

在粮改饲推进工作中,河口区立足种养一体,努力扩大牧草种植品种,争取实现当地牛吃当地草。2016年推广种植苜蓿3 000 亩,选定了适宜当地种植的苜蓿品种,苜蓿干草产量900 千克,同时还试种了小黑麦和甜高粱、高丹草等牧草品种,均取得实际效果。2017年,种植甜高粱15 000亩,小黑麦7000亩,同时与澳亚牧场达成苜蓿青贮效果实验,极大地促进当地粮改饲进程。另外,河口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引导澳亚牧场与当地牧草公司合作,用稻草秸秆替代羊草,既节约了牧场成本,又增加了当地种植户和牧草公司的收入,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2017年以来发动部分农户进行牧草新品种种植(高丹草、甜高粱、燕麦草),协调农户与肉牛场、奶牛场签订收购协议,按市场价收购,让农民在实际耕种过程中体会到合理的种草比传统的种粮更实惠。

3 粮改饲工作面临的问题

3.1 青贮玉米收购价格机制不完善

目前,河口区青贮玉米收贮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收贮企业根据当季青贮玉米的种植产量以及玉米市场价格进行调整,而种植面积及产量主要是参考上年青贮玉米的价格。这种生产方式极易造成上年青贮饲料价格较高带动种植户大量扩种,导致本年度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下跌,而下年度种植面积又会出现大幅减少。这种市场定价机制极易导致粮改饲面积的不确定性。

3.2 青贮玉米生产技术薄弱

青贮玉米的种植、加工、收储等各环节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标准化水平不高,尤其是种植收割环节,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农村土地多是小块经营,生产经营决策者不尽相同,青贮种植品种、种植时间不尽相同,难以实现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收贮,也难以满足牧场集中收贮的时间要求。

4 对策建议

4.1 建议粮改饲补贴资金按适当比例支持种植户

粮改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完成粮田转为饲料用地的面积,这个面积应以本地面积为主。当前河口区大型养殖企业的收贮方式是通过市场中介联系后进行收购,并没有直接与种植户签订订单,如果在补助资金中按收购数量给种植户一定补贴就会进一步促进种植户与养殖户的结合,也便于直接掌握调整种植面积。

4.2 建议政府增加投入,加大秸秆开发利用力度

随着河口区奶牛产业的不断发展,优质粗饲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推进粮改饲,保障作物适时收割,及时贮存,为奶牛产业发展提供足量、优质的粗饲料,是今后一段时期河口区奶牛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粮改饲,继续加大投入,配套完善设施,以饲用玉米种植为重点,向秸秆的全面开发利用和长期发展迈进。同时,配合奶牛品种改良,推广新技术,提高奶牛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从而实现粮改饲与养殖效益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的目标,促进全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牧草种养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肉牛口炎咋防治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