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层次问题探讨

2019-06-13 00:36秦陇一张冰洁
关键词:探讨

秦陇一 张冰洁

摘    要: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但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尚未理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落到实处,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缺乏积极应对,普遍存在教师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动力和压力双重不足,教师团队作用缺失及普惠性课堂互动效果达不到预期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通过探寻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深层次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6-0012-04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或基本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从20世纪初开始,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逐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近年来,各高校相继推出了SPOC、翻转课堂、幕课、微课和混合式教学等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对扩大学生視野、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仅仅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解决制约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学生旷课,甚至花钱雇人代听课、上课刷网页、睡觉、应付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教师一个PPT用好几年,对本科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状况也比较普遍。高校课堂出现了诸如教与学分裂症、师与生分离症、教与研分割症、教师个人表演症、学生群体沉睡症等课堂病态,集中体现为课堂牵引力不大、内驱力不足、支撑力不牢、推动力不强[1]。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学者对某高校8个专业610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学校开设的课程有90%的学生认为 20%—30%的课程内容没有任何价值,仅有30%的课程具有很好的作用; 对教师的授课有85%的学生认为30%的教师授课对其有很好的影响作用,有 95%的学生认为 20%的教师授课对其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分析制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长效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2]。本文以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课堂教育改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落到实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先在 1952 年提出,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并引发了本科教育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系列变革[3]。提出该理念的基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在复杂环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升学生应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虽然这种理念已提出多年,但高校教师角色转变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2016年12月中旬至2017年3月底,山西师范大学某课题组对山西省8所地方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改革方向进行了大型访谈性调查研究,访谈了9位校领导、63位院系领导、160位教师,进行了29场学生访谈。分析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问题:新的教学理念还只存在于教师头脑中,当前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部分教师在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后,认为效果不理想,不适合本门学科;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差,无法支持新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只有少数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较好地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4]。据我们对广东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期观察,这种状况目前依然普遍存在。

(二)对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缺乏积极应对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挑战,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地位发生了突变,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基本消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信任程度下降,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权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突破时空限制自主学习,与虚拟世界的学长、朋友进行交流沟通。一些教师仍然在课堂上自我陶醉地讲授、播放普通人都熟知或与所讲授内容关联度不高的案例、视频,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互动性、启发性及创新性不足,致使学生出现人在课堂心系“世界”的“隐性逃课”现象。在网络时代,教师对许多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往往还不如学生,在某些领域“师不如弟子”,教师必须向学生学习。 可见,网络上博大的知识含量和便利的访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求教于教师不如求教于网络来得更便利。 无论知识多么渊博的教师与博大而庞杂的网络相比总显得才疏学浅。 在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依赖教师和书本,网络正成为学子们理解新事物和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来源[5]。而部分营销专业教师对网络资源的熟悉程度及对有用信息的整合把控能力有限,又不善于向“弟子”虚心求教、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启发作用大打折扣。此外,与网络环境相伴随的大数据、智能制造、VR及AR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理念目前并未有效融入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三)教师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和压力双重不足

对于教师而言,科研业绩是影响其职称晋升和获得荣誉的硬指标,完不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对教师的身心会产生很大压力,如何在短时期内获得更多的科研产出就成为激发高校教师行为的主要动力。而教学业绩对教师的激励约束作用则逊色很多。(1)学生评教分数的客观性、科学性有待验证;(2)专家、督导和同行评教制度不完善或缺位现象比较普遍,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评教分数的质疑;(3)科研项目、论文奖励与课堂教学优秀奖在奖励力度方面的巨大反差,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完成教学任务,只埋头教书不关注育人,不出现教学事故为上,就成为一些教师的“理性”选择。

猜你喜欢
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关于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