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探究

2019-06-13 00:36刘琪
关键词:学生参与

刘琪

摘    要: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补充。首先了解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四所高校的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文本,从选拔制度、工作机制总结其共性,分析学生校长助理的组织特点和优势,学生校长助理是有组织有规则的“集约化”组织,是高层次高效率的“高精端”组织;再次总结出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有自身主动性不足、机制不健全、高校民主意识存在偏差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学生校长助理;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6-0025-03

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1]。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要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要让学生参与到大学的管理中,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没有学生也就无所谓大学,大学治理理所当然地由学生参与其中[2]。学生参与到大学的管理中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作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一种形式,与其他学生参与形式相比,具有层级高、参与范围广的优势,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类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缘起

(一)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发展

我国高校的学生民主参与起源于1919年清华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学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民主化程度的深入,我国高校逐步形成了学生会、社团组织、校长接待日、学生评教等较为完备的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体系,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则是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深化。

校长助理制度最早提出于1997年,最先实践落实于中小学教育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高校也进行相关尝试。上海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确立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高校,2003年招聘首批校长事务学生助理,标志着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在高校确立并进入起始阶段。2006年安徽大学、东北大学也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自此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校长学生事务特别助理制度;2012年天津大学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南开大学设立2个学生“校务委员会委员”固定席位;2014年清华大学设立本科生课务咨询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设立学生校长助理,中国矿业大学设立学生校务参事;2016年东南大学设立校长学生事务特别助理;2017年淮阴工学院设立学生校长助理。据不完全統计,现在已有40余所高校设立类似学生校长助理的岗位,涉及“双一流”高校和“应用型”高校。虽然各个学校设立的岗位名称不同,但都承担着收集意见、上传下达等主要职责,都是连接校长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渠道。

(二)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研究的发展

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学生治理模式研究[3-5]、学生参与管理问题解决途径研究等[6-8],研究过程中将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作为一种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形式做出简要提及和说明[9-10]。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自提出设想后,部分高校结合实际出台相关制度。但我国学者针对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单一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是将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作为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一部分进行系统研究。

二、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内容

为了保证研究的全面性,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基于三个标准:(1)研究对象已设立学生校长助理且时间不同;(2)兼顾不同区域;(3)不同层级高校,包含“双一流”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基于以上标准,选取安徽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阴工学院四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学生校长助理相关文件进行相关分析。

(一)高校学生校长助理选拔制度

综合4所学校的学生校长助理招聘文件来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招聘标准。招聘标准方面主要涉及品学、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虽条件稍有差异,但各高校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能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参与学校管理;能力上,要求具有表达能力、调研能力和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要求学生对学校熟悉度高,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出更符合学生利益需求和实际要求,能为学校的管理建言献策;工作态度上,要热爱学生校长助理工作,乐于服务同学,以利于学生校长助理能为工作付出真心的努力。

2.选拔程序。在选拔程序方面,各高校均采用多级筛选的方式,自主报名和学院推荐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形式,给予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拔的机会,让真正优秀的学生能参与招聘,进而选拔出真正能力强、态度好、对工作熟悉的学生。

3.招聘范围及人数。招聘范围涉及学校的本科生、硕士生,招聘人数5—15人不等,注重本科生和硕士生、留学生和国内生的人员配比,数量向本科生倾斜,充分发挥本科生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校长助理的多元配比也有利于学生民主参与权的发挥和提出建议的合理。

4.工作年限。学生校长助理的聘期一般为1年,确保其能在聘期内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维持团队的稳定性和聘期内工作的连续性,充分代表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

(二)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工作制度

各高校在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工作职责时,依据本校的实际和工作安排进行了具体的设置,其中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共性。(1)调研工作。学生校长助理可自主调研学生关心的事件、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对政策制定开展学生调研,对关于学校发展、教育教学及服务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如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规定“学生校长助理可针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2)列席会议。学生校长助理可根据学校要求列席相关会议,部分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可列席学校党代会、教学例会及各类专题会议等,代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向学生传达相关会议精神,维护学生的权利。如《淮阴工学院学生校长助理选聘暂行办法》中指出学生校长助理可“列席学校的有关会议和活动”。(3)监督建议。学生校长助理代表学生对涉及学生利益的事务进行监督、建议,行使好监督权。如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校务参事可以对“学校涉及学生事务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4)校长交办、委托、布置的其他工作。

三、高校学生校长助理的组织特点及优势

高校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制度,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学生校长助理团,使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一)有组织有规则的“集约化”组织

高校学生校长助理虽然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代表大会等其他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不同,但却同样具有“有组织有规则”的特点,有组织有规则是指学生以组织的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并受到一定的规则制约,有组织的群体进行民主管理参与,在运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需要财力和物力的支持,例如活动经费和场所,相对个人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来说,其成本相对较高,但有组织的民主参与却能发挥集体优势,产出的成果会更符合学生的心声,也更容易受到学校的重视,所以有组织的参与民主管理的成效是高于无组织的民主参与管理的成效。另外,在一定规则的规范、约束下参与民主管理,可以避免因为无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运营成本增加,有规则的参与民主管理相对无规则的参与民主管理成本更低,同时有规则的参与民主管理也能减少无用功的产生,参与过程和成果也更能得到监督和关注,其成效是高于无组织的。总体来说,学生校长助理是有组织有规则的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运营成本中等,却能收获双高的运营成效,是一种集约化组织。

(二)高层次高效率的“高精端”组织

高校学生校长助理相对其他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也具有高层级、高效率、高精端的特点和优势。高层次是指学生校长助理接触的人员和参与活动的层次高,学生校长助理能够较多地直接接触校级领导和各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同时参与活动方面可以列席学校与学生相关的会议,甚至有机会列席学校的党代会、教代会、年度总结会等其他普通学生无法参与的会议;高效率是指学生校长助理提出建议和意见能够被更好、更快地解决,学生校长助理接触人员和参与活动的高层次,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声音能够直接让学校的高层管理者听到,也省去中间的汇报过程,提高了事情解决的效率;高精端是指学生校长助理人员的组成素质较高,学生校长助理的选拔条件要求品学兼优,具备表达、调研等能力,经过多层选拔,选拔出的学生综合素质高。

四、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设立学生校长助理,本意上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事实上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也发挥了部分预想的作用,让学生的声音得到更大的关注,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一)学生校长助理自身主动性不足

学生校长助理在筛选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拔热爱学生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反映学生需求的学生,但聘任的部分学生校长助理自身主动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不能积极认真完成学校安排调研任务,及时反馈调研结果,未能做好学校的“传声筒”;(2)列席部分关系学生利益的会议,不能及时向学生反馈、传达会议信息,未能做好“宣传筒”;(3)沟通联系主动性不足,除学校统一安排联系活动外,不能主动约见领导和参与活动,开展工作依赖指导教师,未能做好“联系绳”。

学生校长助理自身主动性不足,主要的原因有三个:(1)多重角色冲突,学生校长助理的基本角色身份是学生,同时兼具其他学生干部等角色身份。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多重身份之间的时间、精力冲突也影响了自身主动性的发挥;(2)人少事多。学生校长助理人数大多在5—15人之间,相对反映学生的要求、维护学生的权利等众多工作来说,人数力所不及,且部分职能与其他组织职能存在冲突,也造成部分学生校长助理因工作过多而出现工作推诿、积极性不高的问题;(3)监督不到位。部分高校未明确学生校长助理的监督制度,虽然部分高校指出學生校长助理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但未能明确监督细则和反馈渠道,没有监督和惩戒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校长助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生校长助理机制不健全

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在各校兴起时间不同,完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缺少培训制度、监督体系、激励与考核机制,对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积极性、能力产生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部分高校学生校长助理设立时间不久,部分制度未能在前期设立完善;(2)设置时偏向招聘制度的思考,为了能够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担任学生校长助理,高校往往会在招聘条件、招聘程序等规则上进行详细的考虑,但其余制度由于不是急需而可能存在考虑不全的情况;(3)高校管理部门规则制定时未能重视培训、监督、考

核、激励等配套制度。

(三)高校民主管理观念存在偏差

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虽然已在部分高校开展,将其作为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补充,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举措,但由于部分高校民主管理观念的偏差,将学生校长助理作为开展行政工作的工具,未能将学生校长助理定位为学生自治组织,致使学生校长助理在开展工作时定位不准,依赖指导教师的引导。

五、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学生校长助理工作积极性

解决部分学生校长助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从个人、工作分配和制度支持三个方面解决。

1.加强学生助理的培训教育。明确自身责任的重

大,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工作,主动与领导接触,反馈信息;同时加强学生校长助理的能力培训,学会协调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

2.细化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将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与其他学生组织的工作做好区分与归属,让学生校长助理在各个学生组织的帮助支持下,从部分基础性工作中分离出来,更好地发挥自身高层次的优势。

3.完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细化监督条例和监督方式,明确监督反馈机制,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学生校长助理的监督中去,激发学生校长助理积极工作;同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工作优秀的学生校长助理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激励其积极、主动、认真工作。

(二)完善学生校长助理相关制度

完善学生校长助理的培训、监督、考核、激励等制度,为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1)完善校长助理培训制度,包含工作具体能力培训、工作协调能力培训、工作积极性激励等培训,让学生校长助理能明白自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应该如何协调各种角色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2)完善学生校长助理监督制度,细化监督工作细则,易于执行和操作。(3)完善考核、激励制度,能够对学生校长助理的各方面工作做出详细准确的考核,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高校民主管理观念

高校要调整自身的管理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人本意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扩大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权,强化高校民主管理,具体到学生校长助理方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制度设置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治权,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校长助理工作的自主权,从制度方面给予保障;(2)工作中减少对学生校长助理工作的干涉,积极配合学生校长助理工作,不将他们单纯地看作是学生,而应将他们看成学校的管理者;(3)要同意学生校长助理的合理诉求,积极、快速解决涉及学生利益的相关问题,并做好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

[2]骆聘三,金太军.大学治理新常态下的学生参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7,(6).

[3]祝志勇,田再悦,金绍荣.基于多边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事务协同治理模式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5,(4).

[4][10]王磊,张端鸿.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建构——基于权利保障与制度安排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16,(5).

[5]贾德芳,李晓玮.“微时代”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

[6]林长兴.试析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4,(2).

[7]凌福林,杨汉华.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

[8]陈琳.我国高校学生组织参与学生事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

[9]潘春胜.协同共赢:现代大学治理的新趨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4,(21).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浅析示范教学在美术课中的有效运用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数学教学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
搭建参与平台发挥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