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绣出夕阳美

2019-06-14 06:51王洪梅
保健医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羊毛衫十字绣二老

◎文/王洪梅

喜迁新居,公婆送给我们一个“镇宅之宝”——《清明上河图之虹桥闹市段》绣品。这幅历时七个月才完成的十字绣作品,长7米,宽80厘米,绣有人物312个,商铺51家,商船4艘,共计近百万针,再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作品挂在新家的客厅墙壁之上,引起了往来亲朋的啧啧赞叹,更使两位老人家的脸上笑开了花。

其实,在公婆家客厅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十字绣作品, 《松鹤延年》 《母子情深》《荷塘月色》……其中最得意之作还是如今这幅 《清明上河图》 。商铺及拱桥气势恢宏,人物栩栩如生。远看这幅作品,甚至还能发现河水好像在潺潺流动。

走近这幅作品,两年前的情形不禁浮现在眼前。那时公婆相继刚从工作岗位退休,成了名副其实的“坐家”,在家一坐就一整天。操劳了半辈子,突然闲下来竟有些不知所措。看着他们从退休时的兴高采烈到清闲后的愁眉苦脸,我和先生也开心不起来。每次回家,婆婆都像看到大救星一样,跟在我身后讲她工作时取得的成绩,尤其令她骄傲的是那段在职业高中当老师,她领着学生们给羊毛衫厂缝羊毛衫的经历。她说,她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手艺,而且还成全了多少家庭的生计问题。缝羊毛衫的工序里最难的是刺绣,她也就此练就了一手好活计。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突然心生一计,有了让老人忙起来的办法。那时正是十字绣在小城风靡的时候,不少人迷恋绣十字绣,并且乐此不疲。于是,在一次陪着婆婆逛街的时候,我们“无意”地走进一家十字绣商店。一进屋,婆婆就站在一幅幅十字绣作品前细细地欣赏着,不时地点评作品的绣工。苦着的脸一点点舒展开来,在窗口射进的阳光照耀下,像一朵盛开的花。“妈,要不咱买一幅简单的图样,回家试试?”我抓住时机试探地问。“试试就试试,要没有刺绣的功底还不敢试呢。”婆婆得意地笑着,在形形色色的图样中一口气选了三幅,才抱着针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商店。

回到家后,先生按照婆婆的要求自制了简易的绣架。从此,婆婆便一针一线绣起来,并使用色彩鲜亮的70多种彩线绣制《母子情深》。从没碰过针线活的公公在老伴的熏陶下,也逐渐迷恋上了十字绣,而且还越来越上瘾。后来,老两口又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代表富贵长寿、吉祥如意的《百寿图》和《百福图》。时间就在细密的针脚中悄然流逝,时常会从绣架前传来老两口切磋绣艺的争论声,而这种争论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一扫以往的沉闷。不到半年多的时间,老两口已经绣出了30多幅作品,有的被亲友要去收藏,更多的则被二老挂在自家墙上。他们看着自己费尽心血的作品,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去年春天,公公在一个鉴宝类节目中看到了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心里开始琢磨绣制《清明上河图》,并立即付诸行动。但是老人家低估了绣制《清明上河图》的难度。绣制作品的第一天,婆婆从早忙到晚,结果只完成了食指大小的一块面积,并且还是不太复杂的图案。看到二老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和我夫忽然想起即将交工的新房子还缺东西装饰呢,就趁机给二老打气:“妈,这幅作品绣好了,送给我们装饰新房好不好?”我挽着婆婆的胳膊撒着娇。“爸,别着急,新房子还得几个月才能交工呢,慢慢绣。”先生也在旁边帮着腔。二老终于再次鼓足干劲,更加努力地绣下去了,尽管困难还会不断出现。

《清明上河图》有的地方色彩变换比较频繁,有的时候每绣一针就要换一种线。自从开始绣制作品以来,二老有时早晨5点就开始工作,晚上有时工作到10点。特别是夏天,可把二老折腾坏了。天太热,而绣制作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此期间他们几乎没出过门。每人一天在绣架前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感觉绣不好的地方,二老还要拆了重绣。那时,真怕二老累着,有时劝他们歇歇,可他们干劲儿十足,我们还不忍心打扰,只好这边端杯水,那边拿扇子给他们扇扇风。

一转眼,已经深秋了。二老在不足20平方米的“创作室”里,歇人不歇机地奋战了7个月后,96000针的《清明上河图》最繁华一段,终于完工了。完工当天,两位花甲老人坐在一起,“十针、九针……一针”,终于大功告成。

为了庆祝,我们小两口特意定了饭店,一顿饭说说笑笑地吃了两个多小时。夕阳透过窗户射进房间洒在酒杯上,映衬着二老泛起红晕的脸,分外美丽。

找不同答案

猜你喜欢
羊毛衫十字绣二老
四针床全成形羊毛衫纸样设计及模拟分析
残疾小伙卖十字绣年入千万元
我为爸妈当“秘书”
一封家书
让缩水的羊毛衫还原
十字绣
身体病
混蛋等
香山二老
如何识别真假富土苹果等2则